浅析如何保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0-09-10 07:22钟敏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6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课堂教学

钟敏琳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尽管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但是研究发现学生上课的效率一直不高,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立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角度,分析了保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新时代的小学生是幸运的,处处享受着信息化为他们带来的便利,但是也需要他们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以便在未来某一天跻身到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的行列当中去,为信息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保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注重自主实践

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如果学生的知识技能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就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品尝到收获的乐趣。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笔者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座合作画出三角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三角形会画了,其他的五边形、八边形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

2关注项目成果展示,实现有效反思

在学生完成信息技术学科的项目后,学生也会获得一定的项目成果,而这一成果也代表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情况,同时反映了学生存在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从学生完成的项目出发,开展评价活動,让学生在获得成果体验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仍旧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针对自己完成的成果进行改进,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基于这一过程,学生也能够逐步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为之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助力。

例如,在《设置动画效果》一课中,当教师为学生安排进行幻灯片中动画效果设计的项目后,学生经过自己的操作,会得到各式各样的动画效果。于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幻灯片动画效果展览馆"的平台,让学生将自己设置好的动画效果展示给其他学生,并将自己设计的过程也进行简单地描述。随后,教师先对学生的设计效果进行肯定的点评,让学生获得满足感。之后,教师组织班级中的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以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所设计的效果中存在动画变换样式单一等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改进。最后,教师再对这个作品进行评价,使得学生可以从教师的专业角度,更加细致地调整动画效果,获得质量更高的动画设计效果。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点评,能够让学生透过结果进行过程的反思,认识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不断改进中,获得更高质量的成果,真正地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

3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因材施教

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一定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学生是作为主体地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将直接决定着学习的质量。但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学生们有没有学习兴趣,主要看老师是如何做的。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所学知识有基本的了解,更要了解学生们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内心想法,通过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想法从而制定教学计划。并且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上是要求必须掌握的,但是对于一些相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全部掌握。并且在完成基础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于学生的需要布置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独立自主的练习。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也可以布置一些开放型的任务,没有固定答案,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尽情的发挥,不必计较答案的正确与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因材施教以外,还要结合学生们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可以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同学们进行比赛,首先完成任务,并且正确率最高的同学则胜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印象,又可以带动他们进行积极的学习。

4追求小学信息技术最佳课堂情绪

要想取得优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好良好的教学启动工作,以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入工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独特的学科特征笔者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操作示范、任务驱动法和游戏法等把学生带入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如在《文件大管家》新课导入过程中笔者调查了班级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情况,并提问:“电脑里的文件有很多形式,你能具体地说说其中一种或几种吗?你看过的文件类型有哪些?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这些文件的?”问题一出,学生立即做出了回应。学生对电脑文件的形式相当熟悉,比如Word、Excel、PPT、视频等。随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入了新知识,给学生示范了电脑中的各种文件并逐一讲述了它们的打开路径,让学生逐步形成条理性、系统性的学习认知。

在教学中,笔者利用问题进行课前调查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调控,激活了学生学习思维,证明了课前问题的设置是有效、科学的,具有一定的契合度,且学生做出的回应是积极的,这能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说,教师只有把教学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相接轨,才能有效把控课堂使学生获得最佳的课堂情绪。

结论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课程容量大,任务多。不但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知识,还要学到学习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有效地利用课上的时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练习。

参考文献

[1]张生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21):72.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