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020-09-10 12:23贺苗陈泽华
教学博览 2020年3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

贺苗 陈泽华

摘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初步形成到发展、由发展到扩招、由扩招到强调规模、质量的不断科学化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我国高等教育 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促进我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旨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高等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必然选择,及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高等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以來反复强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强调实现党对工作的全面领导,包括高等教育事业。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管理体制,这说明党委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在高等教育中是通过高等学校党委来实现的。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性质和办学方向。这一制度是在孜孜不倦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的领导管理体制,是符合现阶段国情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提高了高等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完善了高等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强化了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高等教育事业的指导地位,为建设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引。

2.高等学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意识形态工作是高等学校党委工作的核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当前,国内思想文化领域纷繁复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威胁与挑战。面对这种形式,在意识形态最活跃、最敏感的高等学校,在育人工作的各方面,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地位。

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关于涉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可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前提,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事业中的指导地位,才能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多年来,高等学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建立了包括辅导员制度、政治工作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校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利用多样化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帮助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发展中的指导地位,是高等教育中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前提,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的前提保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

3. “科学发展观”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改革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巩固和扩大。在此背景下,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光辉论断。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自 1999 年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增长迅速。在2007年年初教育部周济部长有关我国“十五”期间教育发展情况的介绍中显示,“2005年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1071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1%,比 2000年提高8.5个百分点”。根据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经验和理论,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就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对照这一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这一阶段。虽然近几年高等教育在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满足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与知识贡献”,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但高等教育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条件相适应。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加大,受外部经济社会形势和内部客观条件的限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其中如何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成为高校办学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结语;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各项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也不例外。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马克思主义为建设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遵循,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繁辂.对建国初期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经验的历史回顾和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1999,(23).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R].

[4]石仲泉.关于“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经过的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02,(6).

[5]周济.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02-7-11.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 武汉  430065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
推动教学秘书工作科学发展之刍议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如何使农村幼儿园教学更加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