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制度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2020-09-10 07:22董玉奇
高考·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语文

董玉奇

摘 要:高考恢复后,我国的教育一直受高考引导。高考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教学的方向。随着新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不断进步,也越来越接近教育本质。新高考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使高中语文课程面临新一轮改革,文章主要探讨新高考制度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高考制度;课程改革

最新高考制度以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科教学难度,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在新高考制度的引导下,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不再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在新高考制度下,高中语文也从工具性学科向人文性學科转变,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文章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新高考制度下制约语文课程改革的因素,探讨语文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新高考制度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

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语文要进行课程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改革者无法通过指导思想对未来的改革效果做出预测,使教师在改革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有理念进行指导,使教师会基于自身对新高考及改革的理解进行行动。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

首先,语文学科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其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人文性强,使得学科的基础性薄弱,使得教师没有形成独立的语文知识体系。其次,语文学科的评价标准不明确,使得课程标准不明晰,在实际教学时,目标容易被泛化。再次,在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语文内容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不断进行碰撞,难以实现融合。第四,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语文课堂套路化严重。最后,高考是评价语文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使语文教学以高考为引领,偏离语文学科的本质。

二、新高考制度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悖论

1.教师的主体地位的悖论

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但是在改革中的角色却不是确定的。教育是特殊的,教师与学生个性的差异,使得教师成为改革的主体,并希望通过改革教育理念实现语文资源的整合,以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但是从语文课程改革现状来看,教师是无法承担改革主体地位的,因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学理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而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与课程改革要求相悖,使教师有意无意会疏远新课程改革思想。

2.改革过程中评价趋向悖论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后,对其进行评价是必要的步骤,评价标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方向。目前高中语文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和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其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标准,对课程本身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反馈结果和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促进因素,是课程改革实施难度最大且最关键的环节。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驱动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悖论,高考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这种单一评价形式,这种以分数定质量的评价形式会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3.改革过程中主修与选修构成的悖论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对教材知识的讲授,同时包括大量课外教学资源的讲授。有些课外资源甚至超过了教材内容,成为教学主要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资源的拓展。首先,课程比例分配的不均衡,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的情况,语文必修和选修的比例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其次,教材编写理念创新性不佳,导致课程讲授区域性特色不浓,教师难以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

三、新高考制度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对策

1.对教师进行素养重建

课程改革涉及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各个环节协调统一。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制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主推力,教师是改革的主要实施者,要着力对教师的素养进行重建。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进行素养重建主要包括本体素养、条件素养和实践素养三个方面。本体素养主要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文史功底、教育心理学知识、实践知识等。条件素养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条件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实践素养是教师将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能力,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2.对评价体系进行更新

新高考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出了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是突破语文教学改革局限的关键。在新高考制度的引导下,语文教学改革要对评价体系进行更新,将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以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首先,要突出引进性评价。通过科学设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真实的自己,教师对学生的真实表现进行评价。要利用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主要借助作文、作品、演讲等载体开展。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分析、推理、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是试卷分数不能体现的。其次,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是因为教育是一个过程,结果充满无限可能。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可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进步,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总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中,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以新高考为依托,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实现语文教学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层林.高考与课改双重压力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困境及其突围[D].湖南师范大学,2006.10.

[2]刘宁.高中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5.

[3]田建荣,贾锦钰.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J].教育科学研究,2009.3.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