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美学之“真”

2020-09-10 07:22罗丽莉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间词话

摘要:《人间词话》被傅雷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其中,“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价值,而境界说又以“真”为其最基本的审美价值,而“真”又进一步被作者上升为对宇宙人生之生命的探求与思索,给中国近代美学的发展和转型注入了新的理论源泉。

关键词:境界说; 真之内涵;真之生命意义

《人间词话》[1]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论著之一,也是王国维美学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最重要的著作。它不仅吸收了我国古典诗学理论的精华,还充分融入了西方的文艺理论和哲学思想,达到了中西美学思想理论体系完美结合的理想境界。其作者王国维,被称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开了中国近代文艺的先河。

一、“境界说”之核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品格”作为评论作者和作品的重要标准[2],把文艺作品必须达到的“境界之真”作为品词立论不可或缺的审美理想。在他所有理论著作所囊括的美学思想中,《人间词话》所推出的“境界说”,可谓谈得上是王国维众多理论的核心,具有提纲挈领的统筹作用和地位。在他的“境界说”中,“真”是衡量我国古典诗词和一切文艺作品之优劣的试金石,是使作品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基础条件,先有“真”,才有“善”、“美”可谈。王国维将追求艺术之“真”作为他对文学的最高要求之一,其“真”所富含的本质内涵不仅仅指生活之真,还指艺术之真;不是将情、景的各自为真割裂开来,而是将这二者联络成一个有机的审美整体;不仅仅指涉现实生活中的“小我”之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由“小我”之喜怒哀乐上升到对宇宙万事万物应有规律的理性思考,这在中国近现代文论史上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也应证了王国维的话:“昔人论诗词,有情语、景语之别。不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王国维的美学理论中,“真”作为“境界”说的核心,贯穿着王国维词学理论的始终,极具文学艺术的审美内涵。

二、 “境界之真”的内涵

在《人间词话》这本文论里,王国维在开篇前九则就把“境界”说的理论纲领推到了核心地位。其中,他在第六则就对作品的“有境界”提出了自己的界定标准,即“故能写真境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简单一点理解,即,创作者要使古之诗词这类文艺作品产生超越一般作品的境界,其首要条件就是“真景”“真情”的出现。所谓“真感情”就是指,诗人在创作时的主观情感需真挚无瑕,作者必须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对外在客观人、事、物的真实感受。在王氏美学理论中,真感情源于人的本性,与后天的阅世经历无关,如李煜的“赤子之心”。王国维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同时,真感情还需发自诗人的内心。在南宋,辛弃疾的词深受王国维推崇,恰是因为其忧生忧世、为国杀敌的情感是缘心而发的,所以才会有王国维所称赞的“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南唐后主李煜将自己对人生痛苦的透彻体验变换成“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哲理性思索,再继而由自身命运的不幸遭际转而联想到普天下世人都会历经的世事沧桑,所以才会写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样兼有“小我”真情与“大我”胸襟的千古名句。所谓“真景物”即指,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是真切鲜明的、直观的,即王氏所谓的“不隔”。对于写景的不隔,王氏在《人间词话》第四十一则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景如此,方为不隔。而王氏所赞赏的“真”之作品,又无一不是“自然”的。在《人间词话》五十二则中写道:“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王国维这里的“真”强调的是“自然”, 他言境界未曾离真,言真又未曾离自然,由此可知,自然乃真之内涵[2]。除了以上所提及的“真情”、“真景”之外,王国维也提出了“真言”,即用真实、坦率、赤诚的语言去书写最真实的景物,表达最真挚的情感,于是王国维提出了“词忌用替代字”。他认为“语语如在目前,便是不隔”;而“雾里看花”是隔;词用“代字”是隔。其实,王国维在此所谓的“隔”与“不隔”系指语言上的率真、自然。

由“真情”、“真景”、“真言”这三个层面构成的“真”是一种“感受之真”,是創作者对生命及宇宙万物的一种本真体验。王国维看重古之诗词者将自己对宇宙自然万物和人生经历的生命自我体验真实地表现在诗词里,这也恰好吻合了王国维所创立的“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的命题。

二、“境界之真”的生命意义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的价值尺度创造着艺术真实,其要义就是求“真”。可以说,“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3]。高尔基也说过:“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它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4]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中国词学领域构建了以“真”为内核的“境界说”理论。仔细阅读王国维几乎所有的著述时,就会发现其内容都离不开同一个宗旨,都围绕着同一目标,那就是探寻“宇宙人生之真理”,也即“探其本”,关于“人生之问题”的深度探索,王老在他从事的哲学、文学和美学领域都涉及到了。他所要追求的“宇宙人生之真理”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存本质与生存意义。以这种人本思想来研讨文学、美学,将人的生命作为美学文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文学美学真正意义之所在[5]。

在中国封建正统思想和理学的压制下,很多文人更多的将“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作为他们文学创作的基本理念,习惯了将爱国明君的政治意识渗透在诗词剧的创作当中,而忽略了文学自身具有表达自我情感和探求人生真理的功能。王国维把生命个体作为文学与美学的研究对象,打破了传统文论中使文学久处于他者之附庸地位的文艺思想。可以说,他创立的生命之"真"这一美学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既有利于作家文人表达个人欲望,又能提供一种审美体验,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王国维在遵循文艺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摸索出一条生命与审美相结合的文艺研究路径,使他的“境界说”中的生命之"真"得以脱颖而出,可谓是真正深度思考文学艺术本质的近代美学理论的领头人。

综上所述,“真”作为审美理论“境界”说的灵魂,是王国维在中西文化交融之现代语境中融会而成的。由探求文艺作品的审美之真上升到对其宇宙人生生命意义的思考上,这种审美范畴的扩展,暗藏着一种生命哲学的意蕴,所以握住“真”就是握住了“境界”说的最根本。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汇编、汇评、汇校(增订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2]申姣姣.简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真”[ J].美与时代(下),2010(12)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苏)高尔基.曹葆华、渠建明译.给安·叶·托勃罗伏尔斯基,文学书简(上)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5]沈婉婉.论王国维词学中的生命之“真”[ J].安徽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罗丽莉(1995—),女,汉,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文学教育思想探微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人间词话》视角下的聊斋词
论《人间词话》境界说“真”之蕴涵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西体中用”的王国维诗学理论建构论
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
《人间词话》“隔”与“不隔”的探源
《人间词话》的理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