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现实主义电影中“人设”对主题表达的构思

2020-09-10 14:37李彦蒂梅一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李彦蒂 梅一楠

摘 要:本文以近年上映的现实主义电影为例,探讨人物形象塑造对主题表达的影响,通过归类人物类型来总结现实主义电影的现实意义以及时代要求,对现实主义电影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人物形象;现实主义电影;主题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032-01

課题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拥抱新时代,承担新使命——影视的社会功能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L-2019-1766

一、视听语言符号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1]是电影中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艺术思考,作为电影讲述故事、表达主题的主人公,人物是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设”即人物形象设计,通过外形、谈吐、行为动作等具体行为向他人展示的关于此人物性格、本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心中的具体反映称为人物形象,而电影的人物形象设计是导演通过主观的情感诉求和艺术加工把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人物进行浓缩加工,所塑造出来的符合电影主题的特定人物形象,这类人物往往比真人更具有典型性、矛盾性。

视听语言符号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极其关键的一方面,其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既是电影叙事性的展现,又是导演思想深层意义上象征性的具化表达,人物塑造就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典型人物的塑造。在现实主义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受到的影响既有旁人的主观成分,也有特定人物的客观成分,可以说人物是主观元素和客观元素的集合体。主观上创作者出于对主题的表达和剧情推动的需要是较大的影响因素,同时导演风格、演员呈现、剧本创作、电影语言都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造成相应的影响偏差。客观上特定背景下的人物特性的展现、现实生活逼迫下人物的阴暗面表达是现实主义电影中人物塑造的必要设计,其承担了现实主义电影中现实意义的表达和大众观后的忖量。从以上影响因素来看,现实主义电影的人物大致分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普遍性人物、挣扎于生活泥潭中拥有梦想的抗争性人物、展现人物阴暗面又拥有美好品德的矛盾性人物等。

二、典型性人物类型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在现实主义电影主题表达中,人物类型是电影主题表达最直观的表象。首先,从现实主义电影的人物分类来看,具有时代特征的普遍性人物是现实主义电影的主体,是现实主义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这类人物贴合了当代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群,具有普遍性,易引起共鸣,又是社会生活中的另一面镜子,反射了人们生活的社会现状,具有现实生活的代表性,恰恰是社会现象的真实化反映。例如,电影《我不是药神》[2]中的主人公程勇就是一个负担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店店主,生活在社会底层,上有老下有小,既有来自父亲做手术的高昂药费,也有儿子移民的经济需求,契合了现代社会中年危机的现状,面对的是大多数人面临的经济压力,具有普遍的社会现实意义,这也是他倒卖药品的原因。这类人物背景的设置为剧情的推进打下了基础,也增添了合理性。又如电影《狗十三》中,主人公李玩刚上初中,面临着青春期的敏感焦虑,又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一方面戳中了家庭教育的痛点,不刻画青春期的刺激、戏剧化,以极其生活化的手法平淡地表现了一个女孩在重组家庭中迎来父亲期待已久的儿子后,繁杂的心理和情感世界的妥协。这类人物电影的主题着重表达真实的生活环境,在契合社会环境的同时,又杂糅了真人没有的其他特性,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性和现实性,更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增强了代入感。

其次,挣扎于生活泥潭中拥有梦想的抗争性人物也是现实主义电影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他们既奔波于生活的柴米油盐,又怀揣着不一般的理想追求,和原本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类人物与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抗性,具有更强烈的戏剧性和可看性,也代表了生活中现实的残酷和不如意。例如,电影《无名之辈》中的主人公马先勇只是一个生活窘迫、处境落魄的泼皮保安,却想重新做一个警察,所以独自查案,即使警察对他不屑,自己的女儿看不上他,妹妹的生活也不尽如人意,一心求死,但他依旧执着地寻找真相,不曾放弃想当上警察。这类人物呈现了现实生活的荒诞、说明了梦想与现实的对峙、批判了社会现实对人物生存的压迫。[3]这类人物电影的主题对现实直接进行披露,采取了夸张、荒诞的艺术手法对社会进行抨击和讽刺,表达并展现了一个时代群体无所适从的挣扎,从而引起群体思考。

最后,展现人物阴暗面又拥有美好品德的矛盾性人物是现实主义电影中关于人性的重要思考。例如,电影《无名之辈》中的“眼睛”胡广生梦想做一个行走江湖的大哥,自称杀人如麻的悍匪,拿着枪却只敢抢银行旁边的手机店,最后抢的还是一堆手机模型。这样的情节设计既表现了对胡广生大哥梦想的嘲弄,也为后来他对高位截瘫、毫无生活欲望的马嘉旗不敢开枪,还帮助她完成心愿埋下了伏笔,展现了这个想做大哥的“悍匪”另一面人性的善良。这类人物把人性中的矛盾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好人和坏人之间没有鲜明的界限,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之间的孰是孰非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探讨。这类人物电影在于对现实社会进行细致的解析,展现了电影主题中对人性的斟酌和对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的两面呈现。

三、现实主义电影与小人物的关系

从现实主义电影中人物的分类中可以看出这3类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小人物。[4]

小人物和现实主义电影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现实主义电影中反映小人物生存处境的现实主义题材是主体部分,只有在这类电影中,小人物的生活命运才得以被全面地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中,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反射和思考社会现状,既是电影故事戏剧性的表现,也构成了渊博的人生思考。电影《无名之辈》中,胡广生命运在最后烟花爆裂的绚烂中表现了其人物的荒诞和悲哀,他始终融入不了都市的繁华璀璨,存在于被视频弹幕和新闻评论嘲弄和调笑中,是饱含着调侃意味的小人物。而马嘉祺的难以相处和轮椅生活迫使她困于斗室之内,是现实社会的边缘人。她的隔离表示了她无法被现实承认和不适应现状的遗弃感和局外感,这是其人物设计中的渺小。

现实社会的残酷性注定与高大上的奢侈生活环境绝缘,大部分小人物生活窘迫不安,置身于现代化繁华都市的小人物的被剥夺感和被宰割感是现实主义电影中极力展现的。困顿于特定的逼仄空间中,难以打破的资本壁垒,有利于现实主义电影中故事抗争性的表现。小人物总是与秩序、资本、时代发生对抗,进行抗争,如《我不是药神》中程勇这一小人物以对抗医疗体制,远赴印度购买药品,抵制天价药为故事主线。在对抗过程中,小人物无法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来完成命运对抗时,就会选择非常规的手段争夺被认可、被改变的命运。这也是现实主义电影故事性的来源,可有效地脱离非主流故事的枯燥和沉重感,提升电影的可看性和趣味性,给予这类电影新的思路和机会。

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功也在改善小人物的生活环境。现实主义电影的结局大多温暖而正面,符合大众对美好式结局的期望和关注,底层人物在与生活的对立和抗争中依旧保持人性中无法磨灭的美好品质来维持与他人的关系和结局。

四、结语

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引发了大众对电影中边缘人物的注意和关切。在此基础上,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原型人物选择上也要经过慎重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人物形象的设计和塑造也激发了现实主义电影对主题的探索。正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展现,人们意识到了一部分社会边缘人的生活和不为人知的缺憾,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改善小人物的生活环境,不仅做到了主题上与人物的融合,而且赋予了电影新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子珩.微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 曹建.现实主义题材的人性忖量——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J].艺术研究,2019(03):84-85.

[3] 朱倩倩.国产黑色幽默电影人物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 林萌.小·人·物:近年来现实主义电影中小人物症候透视[J].文艺研究,2019(07):112-123.

作者简介:李彦蒂(1999—),女,湖南怀化人,本科在读。?梅一楠,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人性之美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论沈从文笔下女性悲剧产生的因素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共时性与历时性视点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