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运动感和纵深感的壮美表达

2020-09-10 14:53陈艺林茂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壮美空间

陈艺 林茂

摘 要:运动感和纵深感是纪录片导演永恒的追求。《航拍中国》作为中国第一部以航拍视角来展现中国景观的大型纪录片,无不体现出国之壮美。《航拍中国》突破了以往纪录片拍摄手法的局限性,导演巧妙地运用了航拍镜头、构图、背景音乐等艺术元素营造出了运动感和空间感,既带给观众极致的视听体验,又调动了观众无限的想象力,展现了中国大地之壮美。

关键词:《航拍中国》;运动感;纵深感;空间;壮美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42-01

一、运动感:粗犷和谐之壮美

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移动所产生的现象。影视中的运动区别于物理运动,雨果·闵斯特堡认为电影银幕上的运动是“视觉暂留”现象造成的运动幻觉,电影的运动不是在银幕上,而是在人们想象中完成。[1]因此,要在二维的平面当中呈现出三维的动态影像,既需要运用直升机、无人机运动的航拍视角拍摄,也需要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调动观众的想象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才能展现中国大地之壮美。

(一)俯角镜头:视听运动新体验

《易传》云:“山之壮美,不仅在其辽阔,而且在其厚重。”人们热衷于大自然的粗犷之美、厚重之美。所谓“风雨不动安如山”,人们向往“不动”即“稳定”。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稳定”就是和谐,和谐就是美,自然界“不动”,人们就能感受到美,更何况有导演的艺术构思呢。

《航拍中国》突破了以往平角镜头和仰角镜头的局限性,以全新的航拍视角来俯瞰中国大地。航拍时,大而全的俯角镜头可以将以往我们无法看到的自然、人文景观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海南》篇中,木栏头灯塔刚出现时是一个大全景,木栏头灯塔伫立在岛屿上,四周是海水,接着画面一转出现的是激荡澎湃的海水,随后是无人机从斜向上升,木栏头灯塔从画面渐渐地淡出画面,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涯的海洋。这种拍摄要求拍摄器材必须十分灵活,将这种分拍的动感美呈现在观众的眼中。

(二)画面构图:和谐稳定新感觉

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九宫格、对称式、三分法等经典构图法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然而倒三角形的不稳定感在《航拍中国》中运用得十分巧妙。《四川》篇中,诺日朗瀑布出现大体上呈现的三角形构图,随着镜头的下降,细看却呈现出立体的斜三角形,立体的斜三角形加之流动的诺日朗大瀑布,可谓动感十足。《陕西》篇中,陕西北部的马铃薯田在航拍中显示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大大小小圆形图案。这些线条和图案大大增加了画面的美感,也增加了观众的观影乐趣。除此之外,S形的构图法则也有多处体现,《四川》篇中,黄河北拐,S形的造型将黄河划分成多条河道,折射作用下映射出多个夕阳,造就了九曲黄河第一弯的曲折柔美。

(三)背景音乐:声画贴切新情境

白居易《琵琶行》云:“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李白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琵琶、猿声这些乐曲原本是简单的音乐,但是当音乐进入纪录片后,就成了独立的背景音乐。因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所以在《航拍中国》中也能营造出运动感,这种运动感常常通过背景音乐来表现。

《航拍中国》中由王备作曲的背景音乐在片头娓娓道来,片中叙述呈现,片尾意犹未尽。如《浙江》篇,谈到宁波港的发展,采用的声画同步的方法,画面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就是声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声音与画面在节奏上是一致的。[2]音乐的节奏明显加快,旋律越发灵动,画面中渔民、轮船、码头的出现节奏上都较快,这隐喻着发展的速度。在片尾,王备作曲的背景音乐加上女高音的哼唱将情感推向高潮,背景音乐的节奏在舒缓和紧凑之间构筑叙述的张力,观众的情绪和情感也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二、纵深感:对比突出之壮美

闵斯特堡从电影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入手,分析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動感,提出了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1]换句话说,除了运动镜头能够营造纵深感以外,观众通过心理功能也能创造出这种纵深感。《航拍中国》正是通过场面调度、空间距离、画面阴影多维度地营造了画面的纵深感,增加了空间深度,在观众的心里留下了视觉印象,通过相互对比突出了画面的壮美。

(一)场面调度:多重角度新景观

场面调度借用到电影中是指导演对镜头内事物的安排。导演可以将视域范围不同、镜头运动方式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用一个镜头或者多个镜头表现同一空间,便于表现空间的全貌,展现其纵深感。

从古至今对庐山的描写络绎不绝,李白曾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曾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论是李白还是苏轼,他们都处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观看庐山,不能将庐山的美景尽收眼底。而在《江西》篇中,虽然庐山瀑布、白鹿洞书院和牯岭处于崇山环抱中,但是可以通过无人机从任何一个角度和视点出发让观众看到庐山的全貌,营造出庐山的纵深感。又如《海南》篇中,南海观音的展示方式就实现了多元化。南海观音通过广角镜头远离主体,后来广角镜头靠近主体,接着长焦靠近主体,实现了三种不同感受的画面。[3]从空中俯瞰历史沉淀下来的海南骑楼老街,竟别有一番滋味。伴随着拍摄高度的上升,“楼”和老街的空间关系逐渐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空中沿着或弯曲或笔直的街道飞行,营造出独特视角下的纵深感,从微观细节和宏观场面向观众展现多层面的骑楼老街。

(二)空间距离:层次鲜明新景象

通常在窄小的空间中想要创造空间感,可以通过燃放烟雾、加雾镜、使用广角镜头、镜子等可以反光的道具,营造层次鲜明的空间感。虽然《航拍中国》中几乎全部都是规模宏大之景,但是有时拍摄客体所处的位置不同,周围的环境不同,因此表达方式也有些不同。

柳宗元曾在《小石潭记》中写道:“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文中景色移步换景,层次鲜明。正如江西婺源县的皖南民居和福建客家民居,如果从一个角度拍摄,那么观众看到的就是颜色一样、造型类似的建筑,但是当无人机通过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方式相配合,就立体化地展现出徽派民居和客家民居的建筑结构样式,把静态的物体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似乎观众有种在高山之巅和城市民居遨游的感觉。《内蒙古》篇中,大兴安岭的针叶林与天相接,黄色的针叶林光彩明亮,璀璨夺目,画面只露出了一部分天空,似乎这片森林就占满了整个画面,带给观众气势恢宏之感。

(三)画面阴影:主体突出新空间

阴影能够凸显结构,在结构间制造空间,强调景深,达到营造纵深感的目的。《四川》篇中,岷山的雪宝顶前山为较矮的山峰,借用太阳光的照射角度,巧妙地运用阴影表现,突出后面的主峰,衬托出主峰雪宝顶的雄伟。《甘肃》篇中,黄河石林巧妙地运用了太阳光所造成的阴影,石林顶部明亮,底部昏暗,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石林的深度,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展现出奇幻玄妙之感。《新疆》篇中,克拉玛依市的乌尔禾魔鬼城规模之大、气势之宏,高达10米的金色的沙垄也离不开光线的运用,制造阴影,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纵深感,赋予了画面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张力。

三、结语

《航拍中国》所表达的壮美不仅包括自然,还有我们的家园、历史、人文等,正如《航拍中国》第二季片头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空中旅程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导演运用航拍镜头、嵌入音乐、精心构图,将《航拍中国》中的运动感和纵深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向世界展现了从来未知未见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凸显了中国的壮美奇观,这正是航拍中国的壮美表达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2] 史可扬.影视传播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7.

[3] 刘惜时.从《航拍中国》探索机航拍美学[J].电影评介,2017(22):101-103.

作者简介:陈艺(1997—),男,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理论与批评。

猜你喜欢
壮美空间
“壮美越南·壮美中国”图片展在越南河内开幕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百年圆梦·壮美广西——全国美术名家画广西
创享空间
毓秀古郡 壮美象州
创享空间
在山巅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云上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