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式的结构”到“陪客”人物

2020-09-10 19:43许思昶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6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

许思昶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对《子夜》的关注点更多的是“社会剖析”“现实主义”和长期以来被当作“典型”的吴荪甫形象的分析,但是却忽略了与茅盾的《小说研究ABC》的对应关系。笔者从茅盾提到的“复式的结构”作为切入点,发现“陪客”人物面临着被遮蔽的境遇。

关键词:复式的结构;陪客;知识分子

如果说茅盾早期创作的“革命加恋爱”小说让他饱受争议的话,那么,《子夜》的创作则让他挣脱了早期的“幻灭”和“动摇”,并为中国开创了新的小说范式。《子夜》的价值除了宏大题材的驾驭、人物典型塑造的成功、环境描写的别致等,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是小说的“复式的结构”以及与此有关的“陪客”人物在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一、“复式的结构”与冲突

茅盾在他的《小说研究ABC》中,着重论述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结构”“环境”。关于“结构”的理论中,他提到了“最简单的结构”和“复式的结构”。“最简单的结构:便是只述一个人物的发展和他的种种遭遇。”“复式的结构:不仅记述一个人物的发展,却往往有两个以上人物的事实纠结在一处,造成了曲折突兀的情节的,叫做复式的结构。”根据以上阐释,《子夜》属于“复式的结构”,它涉及的人物、事实众多,且彼此交织,使得情节曲折起伏。

关于《子夜》的线索,骆飞说:“众多的矛盾线索密结交织,同时铺开,相辅相成,齐头并进,推向高潮,形成了独特的‘网状结构’。这是前所未有的、由大大小小矛盾线索作经纬而编织成的崭新结构,它使得《子夜》枝繁叶茂,浓荫覆盖。”江腊生则总结了《子夜》的三个话语世界(“三条线索”):“一是上海公债市场风云变幻的金融话语世界;二是现代中国都市的情欲话语世界;三是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纺织工人的革命话语世界。”无论归为多少线索,都逃不过“冲突”二字,毕竟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动力。“在整个情节结构中,冲突不仅是推动情节转换的动力因素, 也是衔接情节的重要环节, 它加强了情节转换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 也让读者清楚地看到, 小说情节的推进是冲突的作用达成的结果, 小说人物命运的走向也来自于冲突的制约。”小说从一开始,就处处有冲突:城市文明与传统思想的冲突、父子冲突、匪民冲突、资本家与工人的冲突、资本家和资本家的冲突、夫妻之间的冲突、利益和情感的冲突……还有最主要的吴赵二人的冲突。

这些冲突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彼此相关联,层层推进,从而构成情节。立志振兴民族工业的吴荪甫,自始至终都被各种矛盾冲突包围,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他一直在与各种矛盾作斗争。在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中,本就疲于应对的他,还要面对赵伯韬的致命圈套,与其周旋;老成如他,还是无法调和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工作已令他焦头烂额,自然顾不得爱护夫妻关系,一向自视甚高的他最终败在了赵伯韬的手中。也是以上这些冲突,将人物与人物串联起来,使他们之间“发生些什么”,推动整个情节线更加完整。“冲突”成为“复式结构”的一种表现手段,它使得若干线索有条不紊地前进,并且使情节曲折,有利于塑造丰满复杂的人物形象。

二、“陪客”人物

“自然那许多人物中间不过一二个(或竟只一个)是主要人物,其余的都是陪客,或者是动作发展时所必要的助手……”按照以上说法,《子夜》中的“主要人物”就是吴荪甫和赵伯韬,除他们之外的人物,都是“陪客”。然而“陪客”并非只是为了陪衬,其行为无不牵动着“主要人物”的行动。这些人物展现小范围的限制视角,推动情节发展,防止全知全能叙事,用一个人的视角深入到全景式的社会角落,给予读者更多的“暗示”或者“讲述”。“陪客”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时而溢出主题,促成丰富的小说景观。

1.吴老太爷

茅盾将吴老太爷放置在小說的开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的僵尸”在面对上海这一现代化都市时的丑态和风化。他的出场时间很短,留给我们的印象却很深。全知的叙述者让我们看到了吴老太爷在面对上海这座“魔窟”时的心理,从他坐上汽车的那一刻起,窗外的灯光、建筑、噪音一步步地入侵着他被“太上感应篇”庇护着的脆弱的心;最后终于在众多猛烈的刺激下,脑充血而亡。

从这个角度看,吴老太爷的出场,起着引出情节、人物的作用。他的出现,让小说中的大部分人都聚在一起,形成所谓“客厅文化”,也顺便交代了吴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他的丧事俨然成为一种另类的“集会”,引得各个群体在此大发议论。进一步说,这样一场“集会”,也可以让我们初步看到一些关键人物的性格。比如,吴荪甫一出场就自带气场,与下人讲话冷酷决绝。赵伯韬也是在这样的场合中“鬼鬼祟祟”地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吴家少奶奶、知识分子们、商业圈的大亨等亦有所交代。

2.林佩瑶

作为一个名媛淑女兼吴家少奶奶,林佩瑶对于婚姻和爱情一直都持有浪漫的有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她一边告诉我们说吴荪甫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一边又感伤于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她始终留恋着那个“彗星”似的青年,同时又对自己的丈夫心怀愧疚,渴望走进丈夫的内心。通过她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吴荪甫不同于冷酷无情、残忍霸道的一面,她的这一视角无疑是对吴荪甫形象的完美补充。

“30年代初创作了《子夜》之后,意味着从此踏上‘史诗’的康庄大道,由是‘恋爱’晦而不显。”也许真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子夜》中,作者不再像《虹》《追求》中那样大篇幅描写“时代女性”以及她们的性与爱情。林佩瑶虽一直对雷鸣旧情难忘,却始终对吴荪甫存有畏惧之心,还算是不曾逾矩。从林佩瑶的视角,有助于补充吴荪甫以及雷鸣的形象。

3.知识分子

文中出现的知识分子也被称为“新儒林”人物、小资产阶级,在小说中占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从文本中看,作者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

在吴老太爷的丧事上,我们初步看到了这群知识分子各自的面貌。李玉亭是一个对资产阶级有依附性的“灰色教授”,他胆小怕事、道貌岸然、缺少谋略、立场不坚定,后来权衡吴赵斗法的胜算,投靠了赵伯韬。范博文具有诗人的气质,他时而浪漫时而颓废,仇恨金钱和资本,却胆小怯懦缺乏勇气,最终只有堕落。关于他们的描写,是作者对妄图远离社会纷争,偏安一隅的知识分子的批判,这些人即使偶发议论,也是纸上谈兵,空说大话,他们是革命斗争的旁观者,是无用的人。张素素是时刻都在进步着的人,她的坚强勇敢、积极向上与李玉亭、范博文的胆小卑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直指“灰色教授”和“诗人”的弱点,敢于游行反抗,还安慰、开导迷茫痛苦的蕙芳。很明显张素素是作者想要着力突出的“动的人物”——“小说中人物有自从开篇的时候便已是一个定形,直到书终而不变的,叫做静的人物;有自从开篇以至书终,刻刻都在那里变动的,叫做动的人物。”作者借着张素素的视角,发表一些大胆的、激情的言论,并让她拯救迷茫的少女,使其带有一定的“神性”光环。

由此看来,这一群知识分子在小说中起的作用也很大,作者借他们的身份预言像吴老太爷这样的“僵尸”定会覆灭,又让他们彼此间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抑有扬,各安其位,极大丰富了人物形象。

4.商业/金融大亨

《子夜》的内容与金融关系密切,因而围绕在吴荪甫身边的那些商业/金融大亨构成了小说“资本背景”的重要支撑人物。没有他们,小说所书写的“民族资本家”就是不成功的。

先是吴荪甫拉拢孙吉人、王和甫等人一起创办公司,而后吴荪甫又谋划吞并朱吟秋的丝厂。除此以外,周仲伟火柴厂的倒闭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黯淡前途。“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托派和资产阶级学者: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压迫下,是更加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了……中國民族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它们软弱而且动摇。当时,它们的出路只有两条: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封建势力妥协。”杜竹斋可谓是小说中的重要“陪客”了,他以吴荪甫姐夫的身份获得了吴荪甫的信任,正是这份信任,使杜竹斋临阵倒戈的“杀伤力”变得极大。他是直接促成吴荪甫最后失败的人物,他模棱两可的态度使得吴赵最后环节的斗法显得险象环生,波谲云诡。最后的倒戈其实在小说开头早有暗示,“他本来就是见利忘义之人”。杜竹斋这一人物,看似不起眼,实则至关重要,他的选择直接扭转了吴赵斗法局面,让整体的情节更加激烈、起伏,令人印象深刻。

5.工人和农民

相比其他“陪客”人物,《子夜》中有关工人和农民的描写是失败的。很显然,茅盾不熟悉农民和工人的生活,尽管他对工人的刻画费了许多的笔墨,花了很大精力,但还是免不了陷入困境。在这些工人身上,我们似乎看不到茅盾自己曾说过的“职业的特性”,工人运动的描写只给我们一种“工人内讧”的感觉,没有突出资本家对他们的剥削以及给他们造成的巨大损失。关于工人领导者的描写过于草率,情节安排有些简单,人物性格不够深入。

这些人里面,相对鲜明的是屠维岳。“屠维岳鞠躬,却不说话;他毫没畏怯的态度,很坦白地也回头看吴荪甫;他站在那里姿势很大方,他挺直了胸脯;他的白净而精神饱满的脸儿上一点儿表情也不流露,只有他的一双眼睛却隐隐地闪着很自然而机警的光芒。”从他第一次主动找吴荪甫就能看出来,他不像莫干丞那样惧怕吴荪甫,他也不像冲动蛮横的曾家驹那般沉不住气,他颇有城府,不卑不亢地与吴荪甫交谈,赢得他的信任。在工人运动的章节中,屠维岳无疑起着相当大的谋划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6.阿金、徐曼丽、冯眉卿、刘玉英

她们都是出卖肉体的女性。阿金荒唐浪荡,作者借她反映出曾家家庭关系混乱,同时侧面反映出农村的革命形势严峻:老乡绅地位下降,农民阶级的觉醒。徐曼丽作为交际花,左右逢源,周旋于各方势力,第二章写她和众多男人荒唐厮混,寡廉鲜耻,完全忽视了隔壁的丧葬氛围,令人咂舌。冯眉卿看似单纯,却也颇具虚荣心、为人骄傲,她耍小聪明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他父亲的破产。从她的视角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冯云卿这般小人物在赵伯韬等资本家们的夹缝中的艰难求生。刘玉英风骚妖娆,她善妒、满腹心机、精明强悍,勾引韩孟翔,贩卖情报,撒谎挑唆,从这个人物身上,既能看到赵伯韬的荒淫,又可洞察到他的精明和谋算。可以说,吴赵最后的斗法,她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以上女性都通过自身的限制视角向我们交代了一些全知叙述者不太方便交代的东西,从而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完善情节。

7.高升、莫干丞、费晓生、韩孟翔

他们是吴荪甫或者赵伯韬的“眼线”或者“情报人”,是各类事件的汇报者。高升、莫干丞、费晓生都是苟且在吴荪甫势力下的弱者,同是为吴荪甫做事,他们谨小慎微,偶尔耍耍小聪明,但不如屠维岳机智胆大,他们没那么多主意,更不敢冒犯脾气暴躁的吴荪甫,他们几乎是《子夜》中最弱的弱者。韩孟翔相对他们而言权力稍大,他是赵伯韬的“亲信”,他爱慕金钱,贪图美色,在吴赵斗法的过程中也起着不能忽视的作用。这些小人物在小说中不可或缺,他们是吴赵二人视野的延伸,由他们交代主要人物事情发展的进度,起着一定的桥梁连接作用。

三、结语

除开以上那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那些没有提到的人物仍然属于“有用的”“陪客”,他们共同围绕主题,推动情节发展。茅盾有着批评家和创作者的“双重身份”,他挣扎于这两者的身份的同时,也想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践行自己的理论观点,成功与否暂且不论,我们更应该以包容的眼光,肯定他在那个动荡年代里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沈雁冰.小说研究ABC[M].上海:上海书店.1990:103.

[2]骆飞.略论<子夜>的结构艺术[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2).

[3]江腊生.论<子夜>的三个话语世界[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4).

[4]黄灯.<子夜>模式:宏大叙事经典化[J].江汉论坛,2008(6).

[5]王菲.解读<子夜>的“客厅文化”[J].丽水学院学报,2006(4).

[6]陈建华.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回忆录[十三][J].新文学史料,1981(4).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关于周恩来知识分子观述评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改造知识分子思想的理论思考
邓小平知识分子思想及实践研究
习近平:知识分子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
各历史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心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