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山区孩子一起奔跑

2020-09-10 01:23王健林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7期
关键词:石花镇区顺口溜

王健林

他的名字很普通,他的经历很平凡,从一个青涩的农村孩子成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石溪村里走出的第一批中专生。他的学历并不高,从中师毕业到成人高考专科再到自修本科文凭,一直没有间断学习。令人惊奇的是,他竟然教授初中英语,而他的英语基础是从初中水平开始的,当时的师范学校是没开设英语课的。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的从教之路竟然是从农村小学到镇区初中,又到偏远乡村学校。他曾经任教过小学阶段的各门功课,甚至于初中的各门课程他也讲过。他曾经创造过从早读到晚自习一天之内给学生上满满的10节课。2007年—2010年他创造过历史的最高记录:连续三个学年六个学期,期中期末所带班级英语考试成绩名列全校六个班第一。他身材并不高大,可很难让学生和家长忘记。如今的他,已年过半百,却依然走进了石花镇最偏远的山区,在柏果小学里耕耘犁地,与仅有的几个小孩子滚打在一起,与孩子们一同努力奔跑!

他的教育教学观念有点与众不同。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每一节英语课,都是从:学英语,很容易。听说读写和翻译。多模仿,多记忆,多听,多读,别忘记,只要坚持有毅力,考试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理想大学属于你,将来必定成大器,这个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开始的。几乎每一节英语课,他都是全身心投入的,激情满满的,对于每节课的知识点,他都用顺口溜来总结表述,让每一位学生都轻松记住。他所教过的每一位学生对他的教学方式是印象很深刻的。每学期他都根据教材内容,潜心编制各类英语口头语,顺口溜五六十条,深受学生青睐喜爱,教学的重难点也在其中,诵读复习起来也得心应手,甚至于许多年后,学生们都还能脱口而出、过目不忘。

他喜欢孩子们,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2017年8月,一纸调令,他从镇区学校来到了石花镇偏远山村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柏果中心小学,说是中心小学,其实就是一个农村小学教学点。秋季开学,全校统计,学生总共才只有23名,教师也才只有6名。初来这所学校,感觉没有一点人气,更别说生机和活力了。这与他长年战斗的镇区大规模学校-石花镇中心学校相比,反差太大了。什么都别说了。既来之,则安之。他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是打退堂鼓不是他的做法。他这个人有时候喜欢认死理,他这个人还有个偏不服气的怪毛病,没有趟不过去的河,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焰山,他心中暗下决心,要逐步适应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他以校为家。他家离学校大约13公里遠,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来到了学校,迎接孩子们,打开校园广播,播放革命歌曲,让寂静的校园多了几分热闹气息。他与孩子们一起整理校园环境,平整场地,拾捡乱砖瓦块,栽种花卉,创建了小小农耕园,小小植物园。他的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精耕细作,使得原本荒芜的校园成了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他爱生如子。他喜欢和孩子们交心谈心,孩子们有什么话都喜欢对他讲。他时刻提醒每位小孩子上下楼梯不要乱跑,以免摔倒。他一有空儿,就问问孩子们今天过得怎么样。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他都用积极向上的话语及时鼓励,更多的时候,他与孩子们一起品尝进步的小零食奖赏。他教会孩子们打乒乓球,打陀螺,滚铁环,他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早锻炼。学练五步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这些活动,孩子们打心底里喜欢。

他爱教如命。他的至理名言是:上课是件舒心快乐的事。说句实在话,他真正把课堂当成了战场。他一直认为给孩子们上课是一种享受。只要一走进课堂,他就浑身充满了力量。他是从心底里喜欢孩子们的,他的课堂上是很少有孩子精神不振的,他用一种神奇的力量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课堂上,他的讲课声音抑扬顿挫,洪亮而高亢。他惯用的激励性语言让孩子们无法阻挡,挺起胸膛、全神贯注,你是最棒的!相信你一定行!你说,在这种环境中,还有哪个孩子不认真听讲呢!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外出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像柏果小学这样的山区麻雀学校也将面临无生源的尴尬局面。目前学校仅有二年级4名学生,四年级5名学生。但他说;有几个学生,就一定要尽全力教好几个学生。用心教好每一位学生,这正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柏果中心小学  441705

猜你喜欢
石花镇区顺口溜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石花
生石花,有生命的“石头花”
顺口溜
声母顺口溜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生石花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伪装高手“生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