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电控发动机标定技术

2020-09-10 07:22李志辉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模型

李志辉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的模型标定技术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对模型标定技术在设计、优化、生成阶段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对电控发动机在国内对模型标定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着不成熟和广泛性的缺点,站在瞬态工况的角度来说,对标定技术在电控发动机模型中的应用、对控制技术和整车耦合模型的标定,是标定技术在电控发动机中对未来模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模型;电控发动机;标定技术

中图分类号:U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0)21-0071-02

0  引言

由于对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从舒适度以及驾驶性方面,对汽车要求的增加,不断的加大了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想要使排放法规能够得以满足要求,对模型标定技术的采用,能够实现对物理模型的建立,或是在发动机试验中,通过数据对喷油角的提前建立,对轨压等参数和功率的输入,对燃油消耗率等响应参数的输出,进行模型的建立,以此来使发动机通过对模型的利用,能够通过对参数的控制,使技术能够达到最优状态。标定工程师在20世纪70年代时,为了使标定品质能够得到提升,对插值建模、球道优化方式进行了采用,以最优控制参数的获取为目的,在电控发动机中模型标定技术进行了应用。虽然模型的匹配点可能存在过高的问题,或是存在着数据在建模数据区之外无法得到有效的预测等问题,然而,该技术在试验工作量、开发周期以及试验成本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优势,远远超过了其不足之处。

1  基于模型标定技术的发展

国外已经在电控发动机中对模型标定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国内,由于刚开始对电控发动機进行开发,也没有较为成熟的模型标定技术。近几年,部分国内高校对其技术所开展的相关研究,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部分企业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多项式模型等技术的采用,使模型标定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节能减排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会促进标定技术在电控发动机中的发展,然而,国际上已经将模型标定技术作为了标定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并且,已经在产品开发中对其进行了大面积的应用,模型标定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缺乏广泛性以及成熟性,企业尤其需要在产品开发中加强对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并且,各种基于模型的全新标定技术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对更大挑战的面临。

2  基于模型标定的实验设计技术

在电控发动机实验中通过对技术的设计,能够使标定工作量得到有效的减少。其能够实现以少量试验点对更多实用信息的获取。仅通过对280个试验点的采用,就能够实现从7自由度对一个电动发动机模型的优化,并且,通过对三次方响应模型的建立,能够实现良好的预测。在设计阶段通过对最优V技术的采用,使得原本需要4653次才能够完成的普通电控参数优化,仅需要150此标定就能够完成,对常规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1250次标定,能够使标定结果得到优化,能够通过实验设计,对技术的优点加以展现。

实验设计中的古典设计、空间填充设计等,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上述3种方法在类别上有所不同,例如,古典试验中对中心复合试验、Box-Behnken实验等方法进行了设计。此类设计实验中,通过对在Minitab、Design-Expert等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设计理念的集成。并且,采用标定软件中的CAMEO、VEGA等,在试验模块中所开展的集成设计,通过对因素、水平、约束等在试验中的定义,仅需对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不同选择,就能够自动获取到各种试验设计方案。通过不同方法对试验的设计,在适用性方面也有所不同,在对电控发动机进行标定时,需要通过对标定发动机响应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标定试验对试验强度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例如,在试验中对非线性复杂函数的设计,主要采用的是最优设计,能否得到最优的设计,取决于模型参数所具备的特性,在具备了发动机的深入了解、最佳模型的先前建立,以及对系统约束场合的理解的基础上,更为适用。并且,在标定阶段通过该设计对任意约束因素的输入,能够使电控发动机得到更合适的标准[1]。在了解不多或者缺乏了解的场合中,所采用的空间填充设计,能够更好的了解响应所受到的来自发动机参数的影响,然而在对新型发动机ECU进行标定的过程中,不需要以模型的形式对试验进行专门的设计,就能够在设计空间上对试验点进行平衡分布。对于无参数模型,尤其是径向基函数模型来说,该设计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需要对约束区域内的数据点进行保证。同时,也可以将不同试验方法运用于相同实验中,例如,通过对混合空间的填充以及对设计的最优化,能够使模型具有更高的置信度和预测能力,作为一种尝试和选择来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以往在实验阶段对设计技术的采用,主要是为了对发动机稳态工况进行标定,以往在试验阶段所采用的设计技术,主要能够对发动机到稳态工况进行标定,然而,只有极少数对瞬态发动机的排放,进行了法规的标定和优化。然而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时间因素的动态考虑,实现了对试验设计技术的应用。通过试验阶段对时间和大量输入参数的改变,实现对运行边界参数的改变,使振幅频率、发动机等干扰因素能够得到考虑。通过上述试验发现,动态设计相比经典设计,需要对试验进行更高维度的动态设计,通过该方法对模型的获取,能够使柴油机的排放得到更好的优化[2]。

3  基于模型标定的模型构建技术

电控发动机对物理模型和数据模型进行了主要的设计。通过对数据模型的设计,能够使试验数据得以输入和输出,然而其无法获取到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因此,又将其称之为“黑箱模型”。物理模型中对CFD等技术进行了主要的运用,将发动机运行阶段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通过对数学公式的采用,实现了对其的解析,因此,此模型还可以称为“白箱模型”。两种模型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对物理模型准确参数的采用,能够对柴油机模型进行标定,使燃油机和扭矩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消耗和标定;然而在对气体排放进行优化标定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从整体上对柴油机的物理和化学排放机理进行完全的理解,因此,对物理模型的标定缺乏一定的能力。此外,由于“白箱模型”十分复杂,并且需要长时间进行运行,因此,对计算机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通过DOE技术对“白箱模型”的建立或通过并行技术的处理,能够使发动机得到更加有效的标定。由于对ECU处理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控制技术在发动机中的不断发展,“白箱模型”的应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前景[3]。

需要大量的实验支持,是“黑箱模型”的主要缺点,然而,相比传统试验中的标定方法来说,工作量相对较少,并且,对“白箱模型”的构建,需要同时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缺乏对系统潜在物理性的关注是另一个“黑箱模型”的缺点,同时,对模型的匹配还会出现过量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工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来对模型进行训练。“黑箱模型”在结构和实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利用物理模型对数据模型的获取,对模型虚拟标定技术的采用,能够从模型的优点出发,使物理和数据得到整合,使标定能够进一步减少对成本的需求,使标定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4  基于模型标定的参数优化技术

参数优化阶段对两种优化方式的采用,可以按照局部和全局进行划分,其能够相互促进。通过对局部优化的采用,能够使工况点不会产生相互干扰,通过对各工况点的独立控制,能够实现对参数的优化。目前,局部优化主要是通过对梯度法的采用。全局优化中对参数的优化,能够实现对部分工况点的综合控制,不仅能够作为数学过程,并且还对标量進行了折中,其主要是由于发动机设计阶段,不断的对大量约束条件和要求进行了考虑[4]。

全局优化中主要对传统的枚举法以及Lagrange法进行了采用,目前通过对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的采用,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即使标定阶段依然对传统的局部优化法进行了普遍的应用,并且通过对模型标定所采用的AVL的Cameo和MATLAB工具箱,能够使CAGE工具箱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然而此类方法对发动机整体排放标准的不确定性,是其最大的缺点,无法通过对瞬态工况的满足,对发动机标定性能进行要求。因此,其发展必然会以全局优化为方向,在预测和优化瞬态排放方面更为合适。

5  基于模型标定的MAP生成技术

电控发动机在最后的标定阶段能够实现对MAP的生成,也就是通过对控制参数的最佳转化,能够在ECU中对MAP数据进行存储。线性法、样条法等是以往插值阶段所采用的。以训练样本对控制参数,对标定工况点的优化,主要是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对初始MAP的优化计算,能够使MAP数据变得更加紧密和平滑,并且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进一步实验验证,在局部通过对线性模型树方法的采用,能够使原始MAP得到优化,在该模型中通过对高斯函数的采用,能够实现对MAP的平滑控制。通过结果能够得知,在已建立模型基础上,通过对LoLiMot方法的结合,能够保证MAP的生成,不会对过多的恶化NOX进行排放,以此来使PM排放能够降到30%[5]。事实上,通过对MAP平滑度的优化,能够使标定车辆以及发动机,能够具有更好的驾驶性以及瞬态性,然而,对平滑的MAP的生成,会使MAP值以及最佳值出现偏移。在平滑阶段通过对MAP的设置,能够实现最大梯度的折中。CAMEO公司通过对MAP软件的开发,能够起到梯度优化约束的作用,通过对MAP梯度所做出的最大限制,能够对全局模型进行优化,使MAP数据的生成能够更加满意。MATLAB公司通过模型标定工具箱对cage优化软件的设计,也能够使类似功能能够得以实现,并且,该软件能够通过对标定数据在整个MAP中的平滑外插,使MAP的优化能够更加迅速[6]。

6  结束语

中国对模型标定技术在电控发动机标定阶段的应用,缺乏一定的成熟性和广泛性,因此,需要通过推广和应用,实现对企业的进一步加强。站在瞬态工况的角度来说,对标定技术在电控发动机模型中的应用、对控制技术和整车耦合模型的标定,是标定技术在电控发动机中对未来模型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广猛,刘瑞林,李骏,戈非,魏冲.基于模型的电控发动机标定技术[J].汽车技术,2011(01):5-9.

[2]刘福水,仇滔,刘兴华,等.基于模型的电控柴油机标定技术[J].车用发动机,2005.

[3]王冬,张顺,刘仁龙,石月.电控发动机基于模型标定的关键技术研究[J].时代汽车,2017(7):30.

[4]张树梅,胡春明.基于模型控制的电喷发动机的标定技术[C].中小型内燃机专业技术研讨会,2008.

[5]张树梅,胡春明.基于模型控制的电喷发动机的标定技术[C].中小型内燃机专业技术研讨会,2008.

[6]李智.基于电控发动机无线标定模块的研发[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5,v.29(04):43-46.

猜你喜欢
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构全等模型解中考题
从勾股定理到“一线三等角”模型
基于ARIMA模型与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的投资组合选股
基于ARIMA模型与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的投资组合选股
三角函数的坐标系模型
巧构模型妙解赛题
模型小览(二)
借模型之力 释难题之疑
导数中涉及“[ex,l n x]”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