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2020-09-10 07:22许朋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主动权主体地位数学教学

许朋

【摘要】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辅助学生提高其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成绩,而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积极学习;主动权;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自身为主导进行授课,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这种在教师控制下进行的课堂学习,不仅使得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个性和创造性,还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新课标要求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其发展需求。

一、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口说

(一)在进行概念教学中,着重训练学生表达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学生语言表达情况能够对其概念知识的了解予以清楚的反映,比如在给学生讲解《三角形的认识》这节内容时,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行具体设计:一是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三根小棒摆放出三角形;二是自己尝试画出三角形;三是合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什么是三角形进行概述。在此环节中,有学生回答的是:由三根小棒所组成的图形,则为三角形。接着,教师画出具体图形,并询问学生:“这是不是三角形?如何能够正确描述三角形?”经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并认识到“围成”这个词,进而对三角形的定义有更为深入的理解[1]。

(二)在进行有关公式、性质和法则教学中,着重训练学生说推导过程

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过去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和简单套用的学习模式,加强在推导过程的培养。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创设出主动探索的情景,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之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语言,对知识材料进概括[2]。比如在学习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将围在圆柱体侧面的纸沿高进行剪开,之后对圆柱侧面展开后的形状进行观察,其中需要对展开后的长方形长和宽与圆柱存在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最后,让学生进行表达。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深入思考得出结论,将数学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真正把数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进行数学计算题教学时,教师可适当改变计算题呈现方式,通过“商量”的语气进行题目设计。比如:“请同学们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方式对各个计算题解答,并将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概述”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权,同时还充分体现出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众所周知,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对象,因而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能够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潜能进行深入挖掘,以此能夠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地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做

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揭示数学知识结构中的内部法则,而在揭示法则中则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机会,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发散思维和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因而教师需注重这一点,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这节内容中,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若干张正方形的纸片,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具有哪些特点,并比较哪个同学说的最多;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学生开始将正方形纸片以多种形式进行对折。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是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察觉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则是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进行相比,观察到四条边长度一样;也有学生是把相邻的两条边重合,发现相邻的两条边也重合。通过这种具体的实验操作,不仅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知识,还可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

三、巧设开放题,充分保证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开放类题型,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学生主体性,有助于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因而做为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对此予以重视,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合理的开放题[4]。

在教学中对学生设问开放题,可让学生结合具体条件,提出问题,而学生在思考中也会有更活跃的思维。在具体学习中,需要学生站在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并进行探索研究,选择不同的问题解答,进而满足其心理需求,实现自主学习目标。比如教师在进行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农场养鸭60只,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一题。学生可根据已知条件补上不同的问题,如“鸡有多少只”、“求鸡比鸭多多少只”、“鸭比鸡少多少只”、“鸡和鸭一共多少只”等。问题不同,解答也就不一样,这让学生思维空间更为广阔。这种设置开放题的方式,可切实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同时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权。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是数学教育发展主要方向,还是新课标提出的具体要求,因而需要教师对此予以重视,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 何玉莲. 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J]. 甘肃教育,2020(2):67.

[2] 张晓. 中职机电专业学生三角函数学习障碍及教学对策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9.

[3] 张觉. “协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小学数学实施协商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19(76):84-85.

[4] 连春梅. 浅谈小学数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以《圆的周长》为例[J]. 文存阅刊,2019(25):105.

猜你喜欢
主动权主体地位数学教学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我对初中语文课堂高效率的认识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主动升级、客观分级、有效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