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航拍中国》第3季的叙事策略和话语建构研究

2020-09-10 07:22汤铭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

摘要:纪录片是树立国家形象和传播媒介的重要手段。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可以在文化外交中发挥非常正面的作用。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第3季为例,考察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和话语结构,分析纪录片如何讲述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倾听到中国的声音。

关键词:《航拍中国》第3季;叙事策略;话语建构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8-0108-02

叙事风格存在于各种类型的作品之中,囊括了各种艺术形式,比如电影、舞蹈、戏剧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营销形式等形式当中。本文着眼于纪录片《航拍中国》第3季的叙事方法策略,结合影片叙事模式与创新叙事技巧,对其话语建构进行研究,发掘其中多层次、多角度的纪录片内涵,探讨纪录片在情感上如何引起观众的回应与共鸣。

一、综合叙事模式构建影片框架

(一)全知鸟瞰的叙事视角

通常,电影和电视作品的叙事角度有单视角和多视角,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叙事的方法既有如旁白的第三人称视角,也有第一视角。从整个纪录片的内容可以看出,这部纪录片的叙述者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了解影片的全部内容,而且能正确选择影片的叙事风格,还能准确合理地评估和解释影片的内容。这部影片的叙事手法却是相对客观的。电影的旁白就是叙述者,他和影片本身内容一起向观众展示了成千上万的场景,比如动植物的生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传统习俗、人性[1],还有今天我们知道的各种古老故事……总而言之,该纪录片的叙事角度相当客观,影片中的每个片段、鏡头和故事无不流露出这种叙事特点[2]。

(二)多种形式的叙事结构

纪录片制作人比尔·尼科尔斯(Bill Nicholls)认为,许多真实世界的事件都被组织成了一部纪录片,这是一个典型的关注点,类似于故事的结构。叙事结构是反映纪录片主题和导演价值观的重要标志,也是纪录片作为一个纯粹有机整体的呈现方式[3]。

一般来说,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其中包括各种次级的叙事结构,如正面叙事、反面叙事、插入式叙事方式等。在线性结构中,意识在非线性结构、纸板结构中流动。传统电影一般具有基于戏剧冲突原则的线性叙事结构由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4个部分组成。现代电影一般具有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其主要特点是电影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不是基于时间顺序的。影视的视听语言具有很强的叙事作用,多角度多感官地刺激着我们的视力、听力[4],包括图像、声音、照明、光影、颜色、建模以及用于叙述和地理表达系统的其他要素。要深入探讨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探索新的叙事和艺术形式,并对其叙事策略和话语建构进行研究[5]。

《航拍中国》用航拍的形式展现了每个城市的特点,并且最终连成一片,不仅介绍了中国的大型建筑和城市建设,还记录了城市的许多美丽景观。纪录片通过这种板块叙事结构烘托出了整个主题,而不仅仅是通过画面、情节来铺陈整体的故事结构。《航拍中国》每集大约持续50分钟,一共包括30多个故事要点,每一集都展示了一个大板块的内容,其中包含许多连接在一起并谈论同一主题的小板块[6]。

(三)交错立体的叙事时空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都拥有交错立体的叙事时空,而且它们之间有非常强的相关性。人眼对事物的感知和观察通常只有一个角度,但是相机却由于其灵活性,可以存在于时间和叙事空间中,这意味着摄像机可以跨越时空的边界并丰富我们的视野。电影的眼睛是完美的,能带来良好的观感,并且可以通过重新排列屏幕上的图像来解释电影的不同含义[7]。由于《航拍中国》每一集大约都是在同一时间结束播出的,因此淡化叙事对于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并巧妙地展现叙事时空尤为重要。

在纪录片《航拍中国》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集都是由一位旁白进行相关的情节讲述,影片尊重故事的叙事时间,按照线性的时间顺序对影片内容进行分类[8]。基于影片叙事内容的叙事时间,它会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在给定的地理空间中变化,同时考虑到故事和历史背景,背后叙述者偶尔需要追忆往事,有时候又需要暗示未来(见图1)[9]。

二、《航拍中国》多视听丰富叙事语言的话语建构研究

传统媒体的视听语言是一种通过合理形式的视听艺术向公众传播某些信息的话语建构研究。在影视节目中,影视的视听语言形态丰富,包括图像、声音、照明、光影、颜色、建模以及用于叙述和地理表达系统的其他要素,具有很强的叙事作用。《航拍中国》是一部关于人文科学和航空的自然纪录片,它充分利用了影视的视听语言[10],搭配精密的视讯显示器、智慧型目标设计、情感评论叙述方式和精妙配乐,为观众提供了极致的影音视觉体验。下面详细分析该纪录片的形象和音频。

(一)多重拍摄角度呈现影像奇观

《航拍中国》是一部用航空设备进行摄影的纯纪录片。因此,该航空纪录片基于主要呈现的是远距离的图像或全景图像,该透视图也称为鸟瞰图。不同的拍摄角度使不同的景观在镜头前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在这其中还带有“在叙事中观察历史的视角”[11],纪录片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角向公众展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这些视角与镜头的特殊角度,使中国壮丽的河流和山脉,中国优美的风景以及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在观众面前展露无遗,也展示了许多美妙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体验[12]。

(二)纪录片蕴含深刻价值意义

中国航空摄影纪录片《航拍中国》不仅介绍了中国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还介绍了中国的大型建筑和城市建设以及城市中许多美丽的景观。在纪录片中,陕西一章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到了中国为数不多的野生动物——朱鹮,一开始仅剩下7只,在人类干预和保护下达到了数千只。影片中讲述的故事不仅可以反映中国政府保护环境的努力,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一精神的贯彻落地。

在《航拍中国》新疆这一节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图案铺在土地上,彰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结语

尽管《航拍中国》表现的都是宏伟的场景,描述了广阔领土上城市的自然景观和风格,但它仍然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故事与视角。关于自然,这部纪录片具有鼓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在谈到城市时,它赞扬了中国人民传统的辛勤劳作和勇气。赞美使纪录片中包含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意识,使观众与纪录片能产生情感上的回应与共鸣,使纪录片不再枯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振。

参考文献:

[1] 晏青,张佳欣.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特征与对比研究——基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官方微博视频内容分析[J].中国出版,2019(24):9-14.

[2] 王卫明,嵇健.融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短视频传播策略[J].现代视听,2019(12):14-17.

[3] 李明德,张园.政务短视频内容生态的评价维度与优化策略[J].电子政务,2019(10):23-32.

[4] 黄海.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短视频的话语与叙事分析[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5):120-128.

[5] 孙秀婷.改革开放四十年纪录片画面符号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6] 伊梦寒.“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文化记忆的建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7] 张梓轩,梁君健.因袭与重塑: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视听语言特征研究——以三大央媒两会短视频报道为例[J].新闻大学,2017(05):52-60+148.

[8] 肖梦旋,王亿本.新闻资讯短视频的发展研究——以“梨视频”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8):38-40.

[9] 廖秉宜,姜佳妮.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组织优化与规制政策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3):64-74.

[10] 陈超.在守正创新中激活短视频精品化基因——来自省级广电融合转型一线的观察与思考[J].视听界,2019(02):17-22.

[11] 夏静怡.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编辑方法与创新[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70-72+76.

[12] 陸地,杨雪,张新阳.中国短视频发展的长镜头[J].新闻战线,2019(01):28-32.

作者简介:汤铭明(1986—),男,江苏淮安人,硕士,记者,研究方向:视觉影像传播。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
徐浩峰武侠电影的美学风格与叙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
曼奴·彭达莉小说《班迪》的女性叙事策略
浅谈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