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对策思考

2020-09-10 07:22郭珂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媒体融合广播电视

摘要: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加速发展,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业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业务,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发展与时代同步,已经成为众多广播電视新闻从业者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业务所面临困境与对策进行思考分析,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媒体融合;广播电视;新闻采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8-0132-02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局限性

(一)新闻时效性、新鲜性不足

过去传统广播电视都是一对多的传播,我播你听,我播你看;随着媒体融合的加速发展,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从技术层面实现了多对多传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受其采编播业务流程方面等的限制,在时效性方面显得有些滞后,新鲜性方面也稍显不足,传播信息与受众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也会导致吸引受众注意力方面有所减弱[1]。

(二)受众参与感弱,互动性待提升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融媒体传播要求做到互动性、体验性、交流性、沉浸式传播,从原来的一元传播已经变成了多元传播。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方式生成,最终形成多元传播。而传统广播电视受其媒体传播方式所限,在直播状态下能够让受众参与到节目互动、交流、体验、参与等方面的方法和手段还是略显不足,急需开阔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补足短板,不断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三)写作模式固化,传播手段单一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新闻媒体,有一套严格的审核制度,从选题申报到成稿审查都有层层把关,耗时较长,同时由于新闻栏目设置、时长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写作模式已经相对固化,内容方面也受到了一些限制[2]。除此之外,传统媒体受固有的传播方式限制,传播手段相对单一,急需采用、融合多种新媒体手段,借助各类媒体传播优势,不断向融合传播的终极目标迈进。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特点分析

(一)新闻报道模式出现变革

传统电视新闻在报道新闻事件时都会依据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顺序,而随着各媒介之间的融合发展不断加快,不同于传统方式,很多记者逐渐试着运用更全面的视角,对某一新闻事件展开集中分析,并注重对新闻内涵的表达,以提供多角度的且具有丰富形式的新闻报道给大众。这种方式就是在具体场景中报道新闻,并将其他与之相关的新闻事件联系起来,通过整体思维方式研究新闻的核心问题,进而让大众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对事件的本质展开分析。

(二)新闻业务流程出现整合与重组

传统电视新闻主要利用的是单一媒体,在全网共同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业务均是立足于数字网络而建立的,可对多方平台进行整合利用,成功实现各媒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融合[3]。在这一过程中,因为获取新闻有了更多的渠道,所以整合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新闻质量显著提升,新闻采编多利用其他先进媒体或科技手段来全方位地整合海量新闻资源,而不再独立进行,其将大众需求结合起来,构建相应的新闻结构。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报道有价值的新闻,并采用先进技术,原创新闻信息,从而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媒介融合实现了各媒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让不同类型的媒体传播、报道同一新闻事件,并通过不同的视角传播,与大众需求相符,从而影响受众。这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

三、深化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新闻采编模式

(一)“一鱼多吃”,充分挖掘新闻价值

在媒体加速融合发展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由于本身传播方式的限制,在新闻传播时效性方面显得有些滞后,尽管记者手中掌握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并不少,但相比微博以及各种新闻客户端,时效性较差,丧失了新鲜性。如何保持新闻素材的新鲜性,充分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工作者不妨深度剖析新闻素材,在深度报道上下苦功夫,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采用“网络+广播电视”的方式,从“速度+深度”两个方面采访报道新闻事件,深入挖掘新闻价值。以河南广播电视台信息广播为例,该频率全力打造全媒体记者,要求身处一线的广播新闻记者每次外出采访都要第一时间同步发送现场图片、小视频、编写新闻简讯文字,发送到微博、“大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从而抢占先机、先声夺人。同时,记者采访结束后还要编辑制作详细的报道在广播、微信公众号、河南广播网等平台传播,从而形成一次采访、多次编辑,并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媒体形式进行分发传播,让新闻素材持续发酵,以实现新闻价值,同时吸引受众持续关注。

(二)提升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转危为机

虽然在时效性方面,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受自身所限,存在一定的劣势,但正是因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播出前对新闻报道采取事先层层把关、严格审查的制度,使虚假新闻、失实新闻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和空间。而速度与时效优先的网络媒体对新闻信息往往采取事后把关,并且基于点击率的考量,通常会刻意迎合受众,非理性片面追求新闻信息的新鲜性、猎奇性和刺激性,从而放松了核实信息源以及新闻素材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最终出现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4]。正是这种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危机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留下了“转危为机”“化劣势为优势”的生存发展机会。

诸多“后真相”新闻事件的事实已经充分表明,新闻报道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而是要更多地在新闻真实性上下功夫。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其自身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优势,持之以恒地坚守新闻真实性,并付诸新闻报道的整个流程,从而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牢牢把握住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导权。

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一)具备一定的话题设置能力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要具備一定的话题设置能力。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仅到现场是不够的,还必须立于高地,话题的设置首先要有新颖性,老生常谈乏人问津,与众不同特别重要。另外,话题还必须与受众存在关联性,能够牵动人心,自带流量。此外,话题要有争议性,这样其才能不断衍生,才会有讨论的空间,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总而言之,就是要做到听得懂、信得过、谈得来,实现表达的明确性、传播的权威性、公信力以及传播的积极性,这才是好的话题。

(二)新闻报道要善于叙事

叙事能力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在融媒体时代,过去避重就轻,照抄公文材料,叙事大而无当,缺乏情节、细节的做法,已经没有生存的土壤,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人必须提升叙事能力,让场景中的人活起来、动起来[5]。用事实说话,用细节叙事,使报道更接地气,主题更加丰满。把新闻当成故事来讲,让报道充满故事性是吸引受众的一大法宝,增加新闻的故事性,就是增强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因此,会讲故事,用讲故事克服新闻报道不好看、不耐看的问题,这是新闻走出公式化、僵化的重要出路。同时要准确地反映事件的全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事件的始末,切忌文学性虚构以及想象,切忌公文式大话套话,要有多种多样的呈现手法,让跌宕起伏的描述直击心灵、打动受众。

(三)不断学习精研各种新媒体技能,做合格的全媒体人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中,新闻工作者只需要会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就具备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然而媒体融合加速发展的当下,对广大新闻从业者不断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如何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原创内容,触动人心、吸引受众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新闻工作者还必须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储备,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和技能,采、写、编、播、拍、剪样样能来,努力成长为一名全媒体复合型人才[6]。一名合格的全媒体人要具备“十八般武艺”,就目前来看,既要能够采写、播报广播电视新闻,还要能够拍摄剪辑视频、音频,同时能够摄影修正图片、操控航拍,最后还要能玩得转微博、微信、抖音、H5等各种新兴媒体和社交软件。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还将面临虚拟现实技术的挑战,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都将为媒体带来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沉浸式的新闻体验,所以全媒体记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要求做到互动性、体验性、交流性、沉浸式传播,把原来的一元传播变成多元传播;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这才是真正的融传播,也是传统广播电视从业者需要努力探索的终极目标。

五、结语

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传播技术推陈出新的大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要不断学习各种新媒体技术,掌握各项技能,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才能跟得上瞬息万变的时代。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能否屹立潮头,长盛不衰,还得看自身的本领。

参考文献:

[1] 钱毅君,孙愈中.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的挑战与坚守[J].新闻论坛,2019(08):77-80.

[2] 梁莎莎,谭彦斌.用尽新闻素材 做好“一鱼多吃”——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价值最大化的分析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06):186.

[3] 杨家宁.新闻叙事学视域下短视频新闻伦理失范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9(09):70-71+78.

[4] 余岱杉.融媒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的应对及创新策略浅谈[J].新闻前哨,2019(10):55-56.

[5] 刘卫星.浅论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J].中国广播电视,2011(02):59.

[6] 王光祥.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J].新闻窗,2012(02):68-69.

作者简介:郭珂(1983—),女,河南林州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媒体融合广播电视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