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2020-09-10 07:22孟俊涛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8期

孟俊涛

摘要:为了研究流体在热交换器中对燃气轮机发动机机油的冷却效果,我们就以流固耦合理论为基础,利用Catia软件建立热交换器的三维模型,并利用ANSYS对其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冷却效果符合预期,结果合理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热交换器;流固耦合;ANSYS

0  引言

热交换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它主要是用来使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以此满足特定工艺要求的一种装置,根据其具体的使用目的可以分为冷凝器、加热器、冷却器和汽化器,其应用的基本原理就是热传导以及对流传热[1,2]。

1  结构设计

新型套管式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外部是冷却剂流动层,用于冷却套管内部的高温流体;内部是热交换器的套管,里面流动的是高温机油。

该热交换器中起降温作用的是外部冷却剂流动层,它与热交换器套管中的高温机油通过逆流的方式,在热交换器内管壁进行对流换热。具体流动方案如图1所示,机油由左上方入口进入换热器,从右下部出口流出,而冷却水流动方向恰好与之相反,从右下方入口进入换热器,从左上部出口流出,经查阅相关资料可知,采用逆流的方式能够更好的降低高温机油的溫度[3,4]。

2  建模与仿真

通过Catia软件对热交换器进行三维建模,如图2所示,将绘制好的模型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的CFX分析模块[5],对模型采用四面体网格划分,只要网格的数量足够多,四面体网格同样能保证相同的精度[6],生成的网格图3所示,ANSYS Workbench中包含有多种网格质量检查准则,对于不同的分析项目而言,其所对应的网格质量检查规则也就不一样,我们选择一种较为常用的网格质量检查规则,也就是Element Quality(单元质量检查),该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网格质量划分的越好,此次平均网格质量为0.81,可以认为网格质量满足此次计算要求,如图4所示,其中网格节点数180.4万,网格单元数128.4万。

3  边界条件

根据设计要求,保证机油出口温度不得超过70℃,其中流经套管内的高温机油入口边界条件为质量流量入口,质量流量为0.02Kg/s,入口温度为200℃;冷却剂的入口边界条件为质量流量入口,质量流量为0.4Kg/s,入口温度为20℃;模型壁面采用默认的标准壁面函数,无滑移边界,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计算[7,8],冷却剂与机油的设置参数如图5、图6所示。

4  结果与讨论

观察机油温度分布云图(图7)可知,机油在有冷却水的位置温度较低,主要是因为此部分冷却水流速较高,带走了大量的热量,弯曲部分温度较高,约为90℃左右,最高温度出现在机油入口处,为200℃,其中机油的出口温度低于70℃,满足设计要求;观察热交换器表面温度分布云图(图8)可知,流经冷却剂管道的温度较低,最高温度出现在冷却剂出口位置,不超过80℃,而流经机油管道的温度较高,其中最高温度出现在管道弯曲部分,约为96.6℃。

5  结论

以流固耦合理论为基础,利用catia软件建立了热交换器三维模型,并通过CFX软件对其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得到了机油的温度分布云图,结果表明:该换热器能够将机油温度降到合理安全范围内,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秦叔经,叶文邦.换热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史美中,王中铮.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

[3]刘燕.换热器顺流和逆流方式应用效果探讨[J].石化技术,2015,22(04):43,47.

[4]敖江丽,于海侠.换热器顺流和逆流方式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氯碱,2014(11):32-33.

[5]丁源.ANSYS CFX 19.0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6]张秀杰,谌继明,康伟山,等.ITER屏蔽包层屏蔽块热工水力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0,30(03):267-271.

[7]张海平,刘志军,宋静,等.热交换器汇风箱结构的流体分析[J].河南建材,2018(05):159-160,162.

[8]王丽娟,张家铭,张海潇,等.基于流固耦合的埋地供水管道地震响应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37(03):2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