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

2020-09-10 07:22施丽莉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新媒体环境应对策略

摘要:伴随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社会逐渐进入新社交媒体环境中。新媒体环境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网络舆情事件中,高校突发事件占据着很大比例,高校突发事件不仅会对高校师生产生直接影响,还会给高校的常规教学活动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同其他网络舆情事件相比较,高校突发事件具有自身的特征,事件涉及的人员及传播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要想更好地处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突发事件,就需要做到依据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采取合适的方式和策略。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文章分4个方面进行论述,包括已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基本情况、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具体策略,以期能更好地控制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016-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新媒体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防控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JSZ19210

一、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基本情况

我国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互联网社交网络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新媒体环境中,智能手机成为人们获取消息的主要方式,大學生作为新媒体环境最主要的簇拥者,学习和日常生活方式会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影响。依据社会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相关调查报告显示,高校中大部分学生都与互联网密切接触,有近90%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新媒体时间多于6个小时,12%~13%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超过8个小时,只有1%的大学生不会经常接触或者使用互联网[1]。借助于移动社交互联网,高校学生可实时发布动态,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最新的社会消息,还可对最新消息进行转发和实时评论,这是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样,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也会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传播,由于高校属于社会关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所以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网络舆情事件,而在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那一刻,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本身都会因为该事件受到影响。如何更好地处理高校突发事件,降低网络舆情对学校的影响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2]。有学者基于信息生态的角度在高校内部建立了网络舆情事件处理的新机制,并从管理和信息生态两个方面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的学者从自媒体的方向对学校突发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层面包括学校自身、学生基本管理和学生个人,给出了高校突发舆情事件的长效管理体制和策略;还有学者从管理机制方面出发,试图通过建立高校学生舆情事件的管理理论机制,从信息化、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对所监测信息进行实时反馈,借助该系统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网络舆论事件的情况,便于及时作出反馈并采取方案;还有学者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舆情管理和处理机制,该机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为:高校全体对于所发生的突发事件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发表自身的看法,表达自身的情绪和意见。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

依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情况,网络舆情通常指社会大众对于互联网上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即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和观点的现象。在高校内部对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则主要是指高校学生和教师在互联网上针对突发事件或者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以下是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的具体研究。

其一,相较于普通的网络舆情事件,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较快、波及范围较广、实际影响较大的基本特征。由于高校本身属于社会关注的重点对象,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会直接成为社会各大媒体关注的重点,一旦高校突发事件被上传到网络上,就会在第一时间传播开来,再加上新媒体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具有双向和互动的基本特点,突发事件会通过跟帖或者转发的方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进行疯狂传播。且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高校突发事件波及范围较广,不仅会对事件发生的学校造成直接影响,也会给该校的学生和老师带来严重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其二,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涉及的主体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依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互联网发展情况显示,到2019年6月,我国互联网接触的主体中,高校学生占据比例为26%,这些高校学生年龄在20~29之间[3]。相较于其他互联网接触者,高校学生本身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思想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故而在面对热点问题时往往处于较为敏感的状态,实际参与度也会相对较高,会在不同的互联网平台上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再加上互联网本身具有辨识度较低的特点,高校学生在面对网上的舆情事件时,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出现盲目跟从的现象,从而导致了羊群效应的出现。尤其是对于那些煽动性强或者涉及自身利益的话题,高校学生会重点关注并积极参与讨论,这都可能导致高校学生出现不理性的判断或做出冲动行为。高校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高校内部学生关系较为紧密,当发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时,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

其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还具有多元性质,因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多元化特点,所以在实际处理该事件时难度相对较高。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类型通常会涉及以下方面:高校师生权利和自身利益的事件,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宿舍被征用,学生生活用品被乱扔的情况,该现象在微博上曝光后,引起了学生的强烈不满[4];涉及学校本身声誉的事件,如当高校官方宣传片被指认抄袭时,往往会引起很强的网络舆论[4];高校学生之间矛盾事件,该类型事件属于较热的网络话题,如大学杀人案件或者大学砍人事件等[4];高校师生之间的矛盾事件,该类型事件会包含高校教师骚扰学生、师生关系不融洽导致学生跳楼等[4]。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存在的基本问题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基本特征,可总结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生的基本原因和具体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学生自身问题

高校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其他群体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且高校学生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心理特征具有特殊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内心需求的影响,故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高校学生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言行,容易在网络上表达出不理智的意见。再加上新媒体时期实时性较强,高校学生可以随意发布自身的看法,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在发生的那一刻,就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共鸣,导致其成为网络事件的传播者和受害群体[5]。

(二)高校自身问题

相较于高校学生存在问题,当高校发生突发事件时,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使得突发事件转变为网络舆情事件,而高校自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内部没有建立起专业的网络舆情团体,现今大部分高校面对网络突发舆情事件主要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门和学院辅导员进行处理,人员结构相对单一,并没有安排专业的心理学、管理学、新闻传播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导致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高校的处理经验不够,缺少专门负责人处理,使得网络舆情工作布局不能很好地控制事件。其二,高校内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体制,很多高校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处于事后处理的状态,并没有在突发事件发生之间进行事前预警。在新媒体环境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下,高校突发事件存在很难引导的情况,导致事件在发生的最初阶段得不到控制,错过了黄金处理时间,导致之后的局面更难控制。其三,高校在处理网络突发舆情事件时,还存在应对机制不够完善,对事件不够重视的问题。部分高校本身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体制还相对落后,对校园内潜在的矛盾和事件没有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在事件发生时不能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错过最佳处理时机。在事件发生后,还有部分高校危机意识不足,对媒体报道的事件不够重视,也不愿关心事件发生的动态,当面对公众的质疑时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对于网络上的言论也是采取回避和屏蔽等冷处理方式,最终导致矛盾激化,使事件影响扩大。

四、新媒體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一)强化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工作团体的基本建设

为了实现对网络突发舆情事件的更好处理,高校内部要建设专业的网络舆情事件处理团队,改变只有辅导员和党委宣传部门管理的局面。要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将专业人员的范围扩大到心理学、新闻学、宣传学、信息网络学科等多学科,使得网络舆情控制团体具有专业性。借助专业的工作团队来提升高校处理网络舆情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研究和判断能力,使得高校在面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最佳的控制时间内控制舆论,阻止其继续蔓延。此外,高校在建设完成专业团体后,还要定期对团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同阶段学习到最新的知识,达到提升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目的。

(二)借助信息化新技术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逐渐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针对新媒体网络舆情事件的突发性、多元性等特征,仅靠使用人工对舆情进行控制已不能满足基本要求,要提升高校应对网络突发舆情事件的能力,就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信息化新技术,使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的潜在矛盾和风险进行预测。使用大数据搜集高校的基本情况,借助科学的数据分析实现对网络舆情和高校风险的监测和分析,尤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追踪和分析,再加上高校内部多部门的共同协作,使高校网络舆情平台信息实现共享,打破数据封闭孤立的局面,为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撑,做到事前对舆情风险进行预警。

(三)进一步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体制

为了更好地处理高校突发网络舆情事件,高校内部要建立专门的舆情应对机制,针对网络舆情及时给出反馈和响应。高校内部人员还要加强对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认识,针对发生的突发事件要有定力,采取直面问题的态度去辟谣,及时纠正社会公众的误解,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公众,借助高校的官方网络账号来控制网络舆情。首先,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之后,高校要改变已有的处理方式,不能一味采用屏蔽或者欺瞒的方式处理事件,而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在学校官方网站上进行回复和解释,将事件发生之后的前4个小时利用好,对所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如实汇报,并将事件的原因解释清楚,真正做到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其次,在进行回复过程中要做到谨言慎行,要和新媒体时代的不同媒体进行及时沟通,采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所发生的事件,在最合适的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事件进行澄清。最后,要在高校内部选取政治素质和各方面能力过硬、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和老师充当意见发表者的角色,在网络上进行引导,减缓网络舆情的扩散和传播速度,保证舆情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消除社会大众的从众的心理,让他们了解到学校内部的真实情况,引导相关舆论事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根源上降低舆情对学校的消极影响,起到维护学校声誉的作用,也让社会通过发表者的言论了解到学校的教学素质。

(四)加强校园内部相关建设

为了达到预防校园突发事件的目的,高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对心理和法律等相关方面的建设,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加强。其一,高校可在大学内部建设心理健康咨询平台中心,在学校内部定期开展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让学生可在大学生活做在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身的心理发展情况。让学生在面对不良情绪时,可以通过所掌握的正确心理知识,直面自身生活,通过适当的方式及时进行自我调节,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学习,实现全面发展[5]。其二,高校可建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机构,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可开发网上咨询的业务,便于学生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及时辅导和疏散,降低高校内部出现矛盾的概率,也可通过学生的咨询情况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便于学校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校园突发事件的出现。校内相关学生负责人还要定期和学生进行谈话,了解班级学生的近况,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疏导,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让学生的负面情绪继续扩大。其三,在高校内部还要建立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平台,请专业的法律人员给高校师生进行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案例分析,针对学生和老师的基本情况给出指导和法律援助,还可对学生的法律咨询情况进行汇总,便于高校相关领导对学生进行了解,并据此建立预防机制。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了解,还可便于高校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降低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经过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主要包括传播速度较快、波及范围较广、实际影响较大,涉及主体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元性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高校学生自身问题和高校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要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控制,就要做到强化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工作团体的基本建设,借助信息化技术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预警,进一步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体制,加强校园内部相关建设等。

参考文献:

[1] 蒋仁福,赵振华.从管控到治理——互联网新思维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建设的启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9):283-284.

[2] 武峥,孟宪平.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创新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7(03):204-207.

[3] 廖宇飞,罗佳蕾,高静宁.高校网络治理与健康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8):145-147.

[4] 商应美,魏宇静.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现实考察与策略选择——基于教育部试点高校的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38(05):53-60.

[5] 朱克勇,杨妍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繁荣高校网络文化”论坛暨第二届上海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论坛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5(06):110-111.

作者简介:施丽莉(1983—),女,江苏启东人,研究生,硕士,教育管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新媒体,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新媒体环境应对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