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论视域下的精准扶贫战略研究

2020-09-10 07:25刘菲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精准农村

刘菲

摘要:扶贫是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不懈努力着的工作,在这一发展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长期以来贫困情况不明、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扶贫力度不够等问题依旧较为突出。共享发展理念致力于实现人的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体现。当前要依托共享发展理念,立足中国扶贫的实际情况对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解读,结合当前存在的扶贫难题,对症下药,实现各个环节的“精准”,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让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社会劳动资源,共享劳动成果。

关键词:共享发展;精准扶贫

一、概念阐述

(一)共享发展理论的意蕴

共享一词由“共”和“享”两部分组成,所谓“共享”就是要分享,让人们共同享有或者享用。通过恩格斯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其蕴含的丰富共享思想。恩格斯认为的共享是人类所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能够满足自身的基本生存需求后,消除了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的阶级对立后,人们可以共享社会物质财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发展自己的能力。马恩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共享”这一概念,但是在其《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都有涉及与共享相关的思想。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将马恩共享思想中国化的产物。

(二)精准扶贫战略的含义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提出的,所谓精准扶贫简要概括就是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到人。精准扶贫的目标有多个层次,小到每一个贫困个体,大到整个社会。贫困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贫困,精神贫困也同样存在,实现精准扶贫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换句话说就是精准扶贫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实行精准扶贫要短中长目标相结合,细化短期目标,迎合中期目标,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目标。

二、当前我国实现精准扶贫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化程度不一

十九大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尤为突出,受到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城乡发展差距、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以及地区间产业结构失衡等。目前,我国的城乡发展严重不协调,突出表现在城乡经济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公共产品供给高度失衡和城乡制度创新严重失调等。偏远山区的农村是扶贫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农村社会经济情况比较复杂导致农村的扶贫开发难度增大,而且各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的发展情况,致贫的原因、贫困的程度各有不同,很难从整体上对贫困地区进行统一的指导。

(二)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缺乏生产要素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贫困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硬件设施落后,承载力差。由于现有基础设施的落后,缺乏相应的生产要素,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再加上偏远农村的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农民的受文化教育水平低,除了种地,几乎没有其他创收的渠道,而且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薄弱。由于不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不能结合地域优势开发特色产品,即便是存在特色资源,也会因为没有专业人士的管理和指导,而不能充分开发它们的经济效益。

(三)贫困认定标准单一,缺乏系统性认知

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最重要的就是精准确定扶贫的对象,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一工作的开展很难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由于行政主体的自身的困境、识别程序和方式的不规范、贫困人口参与认定的不足以及贫困者的收入估算复杂等现象,导致部分农村在制定和执行贫困户认定的过程中,标准差异明显,很难做到公平和公正。在认定致贫原因时,往往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对致贫原因缺少精准识别,没有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和贫困类型施策。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所以,仅将收入作为认定贫困个体的单一标准,会导致致贫原因挖掘不够深入,不利于扶贫工作精准的开展。

三、共享发展理论下的精准扶贫创新路径

实现共享发展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共享治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实行共享发展、实践共享正义、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路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理方略进入新境界。

(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二字,它不仅要求数量上的精准,也要求质量上的保证。精准识别不是仅仅以收入水平来作为评判贫困与否的标准,针对多样化的致贫原因,要因时因地分析,结合各地区的贫困原因对症下药,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多方面综合考虑贫困认定标准,从精准扶贫的第一个环节就做到又精又准,为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打好基础。接下来第二个环节就要根据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的帮扶,精准分析各户的致贫原因,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状况,运用科学的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实现“一对一”的帮扶政策,主要着眼于贫困居民,谁贫困就扶持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二)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精准脱贫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精准扶贫是在政府主导的扶贫攻坚工作的前提下,拓展以多元主体参与、秉承综合治理、强调去穷根和促长效为主要内容的“协同作战”的方略。政府在扶贫过程中必须要作为扶贫的行动主体,这是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但是政府在此过程中又必须是有限政府的角色方能有效,主要原因是基层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数量、能力和资源均有限,所以必须落实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理念,发挥社会力量的主观能动性,让社会团体、公益性组织以及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构建大社会的扶贫格局,以较大的力度给予贫困个体救助与帮扶,从而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和凝聚力。

(三)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贫困地区的脱贫固然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和人才的支持,但是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积极意识也很重要。要摆脱过去的“等、要、靠”思想,树立脱贫的主动性。在马恩的共享发展理念中指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共享社会物质财富的劳动成果。进行劳动是实现共享的前提条件。实现精准扶贫,首先要进行扶志,树立要想摆脱贫困就必须根除自己懒惰的思想的意识,拿出靠自己主动脱贫的志气,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的双重脱贫,避免再次返贫的发生。要树立贫困地区贫困者的信心,调动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立志通過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脱贫。扶智要着眼于解决贫困地区教育的问题,以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让脱贫更有效果,更具有持久性。通过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来为贫困者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聂伟,龚紫钰.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中央编译局.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王木森、唐鸣.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逻辑与进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陈欢.共享理念视域下精准扶贫研究,2018.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精准农村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