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途径研究

2020-09-10 07:22普苑香
科技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村研究

普苑香

摘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会议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农村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大力整治乡村居住环境,强化发展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等内容,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获得显著成效。但目前国内农村人居环境情况仍有很大改善空间,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当地农村环境治理资金不足、不能发挥出村民主体地位、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机制不完善、农村产业发展不够。基于此,本文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升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也提出来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生态环境等有关思想也在逐渐地深入人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将振兴乡村作为国家战略部署,同时党中央也把环保问题作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在目前的背景之下,要努力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方式,优化环保工作体系,推动现代美丽乡村建设。

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1、系统规划有待提高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治理周期性较长,目前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环境治理任务依旧十分艰巨困苦。各级政府和农村地区在系统规划工作中,要拥有长远发展的观念和意识,提升科学思维整体规划能力。

2.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未能发挥村民主体地位

以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政府全部包办、村民观望的情况,村民应有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加上宣传工作不到位,不能营造出人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另外,由于村民接受普及环保知识的情况较少,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缺少了解,虽然全村已实现保洁全覆盖,但在农业作物种植中依旧存在地膜污染和秸秆焚烧,以及个别房前屋后或沟渠等地方存在乱扔乱放的现象;由于村民形成了乱扔乱丢的陋习,垃圾分类思想淡薄,农村有毒有害的农业地膜较难收集,收集后也不能有效的处理。另外部分村民对厕所改造标准不清楚,政策理解不透彻,参与热情较低,承诺自行修缮的厕所不能按时完成,部分厕所依旧存在水电不通、厕所没门等情况。由于农民环境维权意识不高,导致村内企业对当地环境造成环境污染时,村民不清楚维权方式和渠道,村民自己承受环境污染。

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周期性较长的工程,治理的可持续性离不开健全的管理机制。目前个别村庄只重视村庄环境集中整治过程而忽略后续管理工作,村庄环境后续维护和管理工作没有相关方案的提出,长时间下去就会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反弹,形成需要二次整治的情况发生。

4.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

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中央和省层面的专项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市、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力度不足,整合难度相对较高,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保障难以到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投入资金,依旧存在很大难度[1]

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多元共治的对策建议

1.全面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首先,强化对农村垃圾中转站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完整体系,提升农村垃圾转运和无害化处理水平。然后加大对垃圾整治工作,集中人力对村内存在多年的垃圾和河道沿岸进行集中清理。最后强化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分类方法要简单可行,要从源头控制好生活垃圾的分类入袋。

2.宣传提高村民公共卫生意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设备进行多层次、多样式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工作,要让村民真正的了解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广好典型、好方法、好经验。党员以及村民代表要起到带头作用,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减少垃圾乱扔乱放、污水乱排乱泼等不文明现象的发展。逐渐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定期开展农村美丽大家庭和优秀个人光荣榜等评选活动,提升村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展现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优秀氛围。

3.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管护机制

首先要建立有标准、有制度、有队伍的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制度。鼓励市场化建设以及运行管护,同时要完善有关环境管理制度,保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

(1)采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单元化管理,每村推选一名村干部主管环境整治工作,全面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和落实工作;并由党员和村“两委”干部担任街长,负责街道的环境治理和维护,各岗位职责要挂牌公示;农民要负责自己承包区域的卫生清扫、绿环维护、环境整治等工作。

(2)建立民主决策会议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评价环境整治工作,让每一位村民都可参与其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挥出村民在环境整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村民的责任感,形成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引导村民投工投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3)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诉举报制度,采用公布电话、APP软件等投诉举报方式,受理村民对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健全村民投诉、受理、及时整治、及时反馈的体系。

(4)建立督导考核制度,责任人要不定期对村内各地方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排名通报。制定详细的实施要求,注重工作细节,将有关制度写入村规民约。要做好总结、推广典型的经验,发挥出典型引领示范、带头的作用,营造出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4、推广学习先进模式和先进经验

各农村地区可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该工程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拥有宝贵的经验和方法。通过学习“千万工程”的优秀经验,试点示范,可以使基层干部群众学有榜样、学有途径,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力度,促使农民积极的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之中,进一步提升全国农村环境整治效果。另外可以借鉴欧美地区以及日本的先进经验,一方面要先立法,通过制定有关农村土壤、垃圾处理、废水处理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等法律法规,积极完善有关的法律规定,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分工,以此来约束污染排放者的各种行为。另一方面,要结合农村村民居住的实际分部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技术要求,把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降到最低,实现污染物的就地处理和回收利用,提升污染物处理效果。另外可制定统一的技术要求,根据各农村地区具体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环境污染处理方式,并进行示范和推广工作。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拥有较强的适用性,并且在其法律的制定上要做到细致有序,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各个方面,同时针对性和操作性要强,管理对象可以做到点名结合,管理手段要具有多样性。

三、结束语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但有利于提升村民的生活舒适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繁榮发展,更有利于实现蓝天白云的美丽愿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各地政府和村委以及广大村民一起努力,相互配合,全面参与,并且要实行强有力的政策,加强监管职能和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学文. 面向乡村振兴的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困境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2]陈亚男.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262+276.

[3]王璐璐. 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人居环境治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孙慧波. 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效果及优化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农村研究
公司研究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