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2020-09-10 16:31杨璐李青华汪叙伦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意义初中语文

杨璐 李青华 汪叙伦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引领整个民族不断前行精神动力。而汉语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新课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文章立足当下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意义;措施

从本质上分析,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特点,素质教育背景下此门课程已然成为实现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载体。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今必须要发挥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天优势,将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同时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而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也是新时期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重点关注并研究的一项课题。

1.营造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同时也对学习质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除外日常授课教学,教师们还应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教师们可以牵头开展“美化教室”之类的实践活动,通过合理分组将学生们分为主题不同的几组,例如“名言警句组”,则要求学生从已学知识中抄取类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文学名句,并将其一一贴在墙上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另外,还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开办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内容则由学生自行讨论设计,并在板报完成之后统一讲解。除此之外,为更深入地促使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教师可以在开讲前留出部分时间以供学生自由发言,发言内容可限制为“传统文化小故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开办黑板报、分享小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文化知识以及文学精神,培养综合素质,还能实现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发扬与渗透。

2.重视写作教学,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富含传统文化色彩,如果教师在教授写作教学课程时将其运用其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文化修养,还可以使学生们的作文素材得以充实,这同时也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比如,当写作教学内容为追求、抱负、品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引用已学内容来扩充写作素材。有学生以《观沧海》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体现豪情壮志以及奋发拼搏的决心;有学生以《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体现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的品质。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不断积累与扩充写作素材,也可以增强、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从而写出更好的文章。教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探究其深层次的含义,促使传统文化更深地渗透,推动学生学会将积累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以致用,从而实现文思泉涌的写作能力。

3.渗透传统文化,端正学生价值观念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是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的话。在日常授课中融传统文化知识,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白做人做事之道的有效路径。所以,新时期的教师应立即转变思想,抛弃陈旧过时的授课理念,对授课核心进行重新确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其在行为处事中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就教学根本而言,可以引用名人事迹,将其融入传统文化中以更形象地教授学生,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思想与品行,并进行适当的反省,也对其实现全面发展更为有利。例如,以《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古文为例,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自我反省,教师可对比文中艰苦的学习条件以及当前优良的学习条件,以促使学生做出为何成就不比古人的思考。这种开发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也通过对古文的学习与理解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想。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奋发图强、坚韧不拔、诚恳忠厚等传统文化精神,促使学生在反思中认识自身的缺点,如半途而废、贪图安逸等,了解到这些缺点才是学习最大的障碍。随后,教师指引学生回忆与学习关联的诗词警句等,由此进一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从中收到启发,奋斗学习,战胜自身不足,以实现真正的进步和成功。

4.利用传统节日,共同欣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既存在于历史久远的古诗词中,也存在于热闹欢乐的传统节日中。传统節日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是底座丰厚的“文化产物”,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传统佳节的文章很多,所以新时期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传统佳节的讲解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可以开展与其相关的课外活动,在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的同时,组织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比如,以《端午的鸭蛋》为例,教师可以在正式授课前几天通过沟通软件给学生提前预习并介绍端午节的来源与相关传统行为,再适当地布置相关作业,比如要求学生搜集与端午节相关的资料,了解各个省市的端午节习俗。在正式讲解前,教师留出部分自由发言时间,组织学生主动分享并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互动状况来适当调整授课流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行为,并在最后给学生补充讲解更具体更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不仅可以扩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亲近喜爱传统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与自豪,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5.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将传统文化渗透至语文课堂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并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润物无声的滋养学生。同时也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双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学周刊,2017(08):53-54.

[2]李爱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德育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6.

[3]罗惠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05):4-5+3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意义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有意义的一天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