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质量发展下的职教产教融合研究

2020-09-10 07:22姚卫兵仇志熠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姚卫兵 仇志熠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是新形势下有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技能的有效路径,也是推进地方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就产教融合做了广泛探索,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本研究以南通开放大学开展产教融合实践为案例,在对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文化融合、队伍建设、科研有效衔接等角度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四链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4-0008-03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更是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与产业改革政策。《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1]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四链”有机衔接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根本遵循和改革着力点。

一、南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

从学校和企业层面看,学校的服务能力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还不完全匹配。学校需求主要是: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最新设备、前沿理念和专业指导;为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等。而企业需求是:需要学校提供短暂性临时用工;需要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共同合作研发新技术,推动形成产业化,给企业带来新的盈利点等。如果企业用工不短缺,就会与学校稳定性供给发生合作障碍,常常使得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难以走深走远。

从教师和学生层面看,能力和理念需要实现双提升。目前南通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超过教育部设定的目标,但质量标准远没有数量指标“养眼”。究其缘由:一方面在于职业院校的生师比偏高,教师难以兼顾教学与实践;另一方面是企业员工因生产实际需求和兼职待遇等问题,无法投入参与学校指导。同时,随着专科升本科途径愈发丰富,加之受社会传统思想影响,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希望继续参加本科阶段的学习。此外,因学生在入学前缺少对职业教育理念认识,他们对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知之甚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规划。这些因素使得产教融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从人力资源供给侧看,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不够。目前南通多数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工作由教务部门牵头组织并考核,各学院负责具体实施。但有的教务部门缺少专人分析研究、设计考核,加之各学院、各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方法、要求千差万别,就会出现“脚踩西瓜皮”等情况。虽然各职业院校都与一定数量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存在合作周期短,对合作缺少硬性约束,以及仅仅为完成学校考核任务等不规范情况。一些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方面对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极其渴望,另一方面又对顶岗实习学生缺少长期培养耐心。教育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矛盾长期共存。

二、南通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实践分析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地方产业需求

为充分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学校积极与地方企业加大合作力度,通过多年的实践,在教学团队建设、职业技能大赛,以及服务企业产品升级等多个领域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电气自动化专业通过与江苏永达电力安装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合作,形成了“双主体、四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真实产品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将教学环节嵌入生产流程” [2]。建筑专业通过“内外交替、全岗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室交替进行基础上,以成立建筑企业联盟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解决学生“只会考、不会做”的问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服务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需要配强专业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职业院校选派专任教师去企业生产线锻炼,有利于及时掌握专业教学的一手资料;企业选派“师傅”去学校参与教学和科研,在帮助学校提升课程针对性的同时,也为企业产品研发带来了活力。比如,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利用暑期到会计师事务所“上班”,并邀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到学校参与课程教学,让学生当“裁判”,从而在相互学习比较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岗位互换”,形成了专业扎实、梯队合理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搭建产学研平台,实现校企双丰收

职业和教育的双重属性促使职业教育不断打造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相匹配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和科研平台。南通开放大学充分挖掘科研和竞赛的育人功能,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工匠精神的同时,积极协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学校师生与企业师傅一同针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协同攻关,进行技术改造,先后获得了《巡回拖线法施工工艺》《螺旋双向剥皮钳》等数十项专利,共同编写了行业设计标准《20KV架空配电线路通用设计及安装图集》、企业培训教材《维修电工实用操作》等。学生创新发明在“第30届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大奖赛”等国际赛场上获得金奖和银奖。

三、南通高质量发展下促进职教产教融合的建议

(一)以产业链为导向,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国家、省、市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但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落實。南通地方高职院校更应积极主动聚焦地方优势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地方特色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无缝对接。首先,职业院校需加强市场调研,并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及时对人才需求做出预测,从而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其次,政府相关部门需联合学校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规范和整合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等措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从而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高职院校本地化属性和功能。最后,在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和学生活动中,应注重打造校企文化融合的育人平台,通过企业实际项目化教学,让具有浓厚企业精神、职业特色的“匠心文化”品牌深入人心,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

(二)创新教学队伍培养,建立多元师资结构

提升教学队伍的教学能力,“推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从理论型向实践型发展、从专职化向兼职化发展” [3]。首先,畅通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互相交流学习的途径,不仅要经常派专任教师去企业一线锻炼,还要主动联系企业选派部分工程师来校参与教学。其次,可积极探索实行学校和企业中层干部双向交流挂职或任职制度,解决高校干部从校门到校门的弊端,拓展培养人才的视角。同时学校也鼓励专业带头人积极进入行业协会,并努力促其成为相关行业领域技术专家,再通过行业协会平台辐射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最后,学校需从政策导向、经费支持等方面,积极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申报、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技术和产品研发,真正对接企业发展。

(三)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现代职业教育应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不仅要积极鼓励教职员工推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推动地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确保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知识开发与人才培养能应用于企业、服务于地方发展。此外,学校还应围绕区域重点产业,整合多方科研资源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技术储备。为此,“可以整合升级现有的各类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园等资源,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模式” [4]。还可吸引创投、金融、服务等社会机构一同参与,建设较高水准,且具有地方职教和产业特色的创新创业研发孵化平台,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产教融合创造新的增长点。

高职院校转型发展须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无论是专业、院系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要问需于市场、问计于企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应放弃粗放型发展模式,在抢抓多重战略叠加期的同时,更应联合地方职业院校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地方职业院校与企业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抱团发展,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EB/OL]. (2019-10-11)[2020-09-28].https://www.sohu.com/a/346357384_112831.

[2] 電大“开放”之后——透视南通开放大学转型路[EB/OL]. (2016-11-04)[2020-09-26]. http://www.jyb.cn/zgjyb/ 201611/t20161104_47845.html.

[3] 孙方一.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粤北高职院校产教深入融合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8):32-36.

[4] 孟玉喜. 南通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路径研究[J]. 模具制造,2018(7):88-92.

(荐稿人:谢新安,南通开放大学副校长,正高级会计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