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

2020-09-10 18:02李杰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表现力舞蹈教学高等院校

李杰

摘 要:情感表现力是舞蹈表演者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它可以帮助表演者充分展现舞蹈的情感艺术,突显舞蹈的独特魅力,展现舞蹈的灵魂之光。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现力,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这一情感表现力,最终提升学生在舞蹈中的综合表现能力。

关键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表现力;策略

一、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性

(一)丰富舞蹈作品的内涵

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能给人心灵的净化和启迪,让人们深刻感受美。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训练的时候,应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让学生细细品味舞蹈的内涵,感受舞蹈的精神世界,借助舞蹈动作将作品中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情感并结合自身理解,可以使舞蹈作品本身的内涵更丰富、更全面地表现出来,重新诠释舞蹈作品本身的情感。

(二)增强学生舞台表现力

舞蹈演员借助肢体和情感,将舞蹈作品的精神世界表现到位,这强调舞台和舞蹈本身的结合,带给广大观众美的体验。舞蹈演员对于作品本身的表达,应该同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是一个眼神就可以将自己对于舞蹈本身的理解表现出来,这才是真正将舞蹈作品的内涵诠释出来的表现。舞蹈演员让广大观众感受到的不仅是舞蹈的肢体动作美,还应包括其中蕴含的情感,这样学生在提升自身情感表现力的同时,舞台表现力也在不断增强。

(三)促进舞蹈教学效果的提升

舞蹈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对于提升舞蹈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借助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舞蹈的内在世界,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表达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将情感传达给观众,可与观众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如果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足够,便可以更有效地配合教师进行教学,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会更加到位,教学过程也会更加顺利,提升舞蹈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教育的现状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情感表现力实际上就是他们根据自己对舞蹈情感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而延伸形成的具有舞蹈艺术感染力的表演技巧与表现手段。良好的情感表现力可以让舞者的舞蹈表演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而且对舞者的形体技巧、综合文化素养、形象塑造力、情感艺术表现技巧等等方面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如今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表现力,旨在加深学生对舞蹈作品内涵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情趣,最终促进学生高层次舞蹈表演水平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社会文化与社会经济都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艺术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舞蹈表演艺术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而为了迎合人们舞蹈艺术审美情趣方面的要求,高校所开展的舞蹈教学必须要加强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只是这一内容的教学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有些舞蹈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舞蹈训练中的肢体协调性或者规范性,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表演能力,但是他们的舞蹈却缺乏情感表现力。归根结底是舞蹈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做到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应有的情感表现力。另一方面,有的高校舞蹈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自己对学生情感表现力培养的重视度,但是教师现有的教学观念还不够创新,不能为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学习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得学生很少对舞蹈动作或者舞蹈内涵进行深入思考与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对舞蹈作品情感的感受与理解,最终限制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发展。

三、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一)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

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是舞蹈音乐的重要特点。通过音乐,舞者才能将动作、情感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而增强自身表现力。音乐节奏感不同,其舞蹈表现也不同,音乐节奏感强的学生往往能够在表演中将语言、动作、神情流畅的表达出来,可见音乐结构感的强弱對舞者的舞台表现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策略,采取实践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进而提升自身的表现力。比如将班上同学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明确职责,编排舞蹈并配以合适的音乐,以强化学生的节奏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坚持达到增强学生表现力的良好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舞台中将其和音乐、文学以及美术等结合起来可以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舞者的文化水平偏低,这是一个不可争论的事实,这一点影响了舞者表现力的提升和发展。缺少综合性的学科知识,很难深入作品,其付诸情感也无从谈起。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除了舞蹈技巧和理论的教学,还必须认识到文化素养的意义。身为一名舞蹈教师,必须用过硬的知识和理论来丰富自己,去主动了解文化、音乐等知识,学生也要明确自身的认知,去选修文化课知识,此外学校也必须做好保障工作,设置专业所需的学科,以拓宽舞蹈学生的视野范围,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才能赋予舞蹈更多的情感,这也是舞者和舞蹈艺术家的本质区别。

(三)提高学生的舞蹈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视觉,是学生对外界事物认识的过程。舞蹈是舞者借助一系列的动作来完成的艺术,在这一过程中的实现和完成需要舞者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参与。如此舞者才会通过外在去探寻内在规律,以不断挖掘其内涵来增强自身的表现力。比如在实际表演中,舞者可以调节自身的动作或无意识去控制,进而创造性地表现舞蹈,将自身主观情感和舞蹈自身存在的艺术美表现出来。总而言之,舞者对舞蹈是否能够深刻的把握,对舞者的表现力和表演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深入生活,强化生活体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作品和形象也是生活的凝练。身为一名舞者,必须深入生活,认真观察,体验生活,才能将情感表现出来,并通过对生活想象的分析和抽离,融入到舞蹈表演中去,才能将舞蹈灵活表现出来,才能创作出深入人心的作品。所以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强化他们的体验,并将其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来,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五)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表现力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表现力,除了强化学生乐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想象力之外,还要从学生自身出发,采取合适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摒弃灌输式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尝试将故事法、情景表现法等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此外,教师还要深入学生之中,观察他们并及时发现不足,以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对舞蹈表演中存在很大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用爱去浇筑他们,及时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心理,以鼓舞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促使学生实现积极主动、深化学习,提高舞蹈表现力。

结语

高校舞蹈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在舞蹈表演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表现力,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学生情感表现力不足这方面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舞蹈教学,也可通过拓展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还可将音乐元素与舞蹈作品相融合,甚至可以积极组织生活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应有的情感表现力,促进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龚红,文兰颖.浅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路径[J].戏剧之家,2017(02):212+214.

[2]肖志艳.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0):144-145.

[3]孙达,李曼.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8):52.

[4]李志晓.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01):234-235.

[5]汪茜.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4(21):166-167.

猜你喜欢
表现力舞蹈教学高等院校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纤变墨画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