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湖北嘉鱼

2020-09-10 07:22殷铁山
阅读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雅诗经文化

殷铁山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诗经》当作历史上最早的百科全书供奉并沿用至今。“嘉鱼”二字最早就出现在《诗经》里,一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赋予了湖北嘉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给嘉鱼带来了超高的人气和无尽的财富。

从命名开始,嘉鱼就与《诗经》密不可分。据《嘉鱼县志》记载:嘉鱼县古称沙阳堡,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设置沙阳县。南唐保大11年(公元953年),南唐中主李璟从帝都江宁(今南京)顺江游历至嘉鱼,吃到了这里的一种江鱼(史传为子午鱼),感觉十分美味,连声赞道:“嘉鱼!嘉鱼!”兴之所至,遂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而赐县名,沙阳县因此改名为嘉鱼县,迄今立县建制已有1730多年历史。这就是湖北嘉鱼对外宣传推广语“诗经嘉鱼”的历史依据和来历。

不得不佩服的是,《诗经·小雅·南有嘉鱼》的作者颇有先见之明。“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这首专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绘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情景,无不与当下的文明嘉鱼、小康嘉鱼、和谐嘉鱼相契合。每每读来,令人余味无穷,拍案叫绝。

鉴于嘉鱼与《诗经》的历史渊源,《诗经》文化自然成为了嘉鱼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文化资源之一。走进嘉鱼,你会发现“南有嘉鱼”已经成为嘉鱼县最重要的城市标志。此外,嘉鱼县先后建起了“风园”“雅园”“颂园”“小雅公园”等城区景点,还建有“诗经大道”“小雅路”等道路、街巷,以“诗经嘉鱼”“南有嘉鱼”寓意命名的店铺、商标也随处可见,可以说《诗经》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嘉鱼的血液里。

1993年,著名国学大师赵朴初先生亲笔为嘉鱼县题写了“南有嘉鱼”四个大字,被奉为文化珍品,成为嘉鱼发展史上浓抹重彩的一笔。2018年,《诗经》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在嘉鱼二乔公园盛大举行。其中,嘉鱼地名来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的《小雅》入选这套特种邮票,让嘉鱼走向五湖四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其实,《诗经》给嘉鱼带来的深远影响远不止如此。嘉鱼因鱼而得名,因鱼而闻名。古老的传说,赋予了这块土地灵动的气质;智慧的嘉鱼人民,更创造了丰厚的鱼乡文化和浓厚的鱼乡风情。平常人家过年,吃团圆饭,桌上必有鱼,寓意“年年有鱼(余)”;男婚女嫁时,鱼是必不可少的礼品,象征“吉庆有鱼(余)”;传统佳节,亲人团聚,丰盛的大餐必须有鱼圆,叫团团圆圆;鱼家乐、唱渔歌、跳鱼舞、鱼剪纸是嘉鱼最大众化的民间文化活动;鱼歌谣、鱼诗词、鱼对联、鱼传说、鱼文章、鱼顺口溜等等,几乎到了“无所不能鱼”的境界。鱼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渗透到了嘉鱼人民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嘉鱼县举办的各种与鱼相关的重大节庆活动更是不胜枚举。簰洲湾螃蟹节、金秋“蟹”逅嘉鱼相亲节、“水韻嘉鱼”旅游摄影大赛、鱼文化乡村旅游节、鮰鱼楚菜品鉴推介会、生态垂钓大赛、闻香识嘉鱼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主流媒体给予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全面提升了嘉鱼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为嘉鱼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鱼文化衍生出来的“呜嘟文化”也是嘉鱼特色文化之一。据史料记载,呜嘟于三国东吴时期由簰洲湾牧童首创,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能演奏和音的土类乐器,被列入首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簰洲湾早在千年前就有人居住开垦,当时江洲芦苇丛生,耕牛隐入其中不便寻找,牧牛人便用泥土制成鱼形泥哨(因簰洲湾回流江中盛产鲜鱼),钻孔吹出“WuDou”之声,用以唤牛、壮胆,且自娱自乐。这种泥制乐器一直在民间流传,后经县文化局呜嘟研究小组反复研制与改进后,音色浑厚、穿透尤善,表现幽远飘逸、古朴的意境,终登大雅之堂。其传承代表人毕寅生携呜嘟先后出访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呜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被众多专家学者誉为“来自人类最初的声音”,在国内外独领风骚。呜嘟传习所的成立,呜嘟进校园活动的蓬勃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嘉鱼人感受到呜嘟文化的无穷魅力。

说不尽,道不完,《诗经》与嘉鱼的深渊源。如果把《诗经》喻为嘉鱼众多特色文化的根,我认为也毫不为过。衷心期待嘉鱼这条从《诗经》中游出来的“美人鱼”,在长江中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小雅诗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谁远谁近?
小雅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巧用《诗经》解难题
小雅的眼睛
母爱替代品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