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20-09-10 07:22李春燕
教育理论与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李春燕

摘要: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日益增加,而阻碍老年服务行业发展的因素有人才的短缺、管理方面不足等。为提高我国的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的共同发展,就要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实施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并积极响应市场的需求,来提升老龄化工作。这也是满足老年服务和管理专业人才的重点。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我国急需培养出老年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概述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简介和现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成因以及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究。

关键词: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As far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concerned,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problem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factor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service industry include personnel shortages and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and health care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goals of health care and elderly care servic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o promote aging work. This is also the focus of meeting elderl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China urgently needs to train professionals in elderl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China,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introduction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derl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the training of elderl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nd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l of the elderl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Keywords: Elderly servi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不断提升,对于相关的人才培养意识在人们的心中也在逐渐增强,且对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人们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了较高的目标。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还是存在滞后问题严重。也因此,我国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只有政府、行业和院校共同协助,才能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业的快速且稳定的发展。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简介及其现状分析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简介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一种公共服务专业,对于该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对我国养老行业的政策法规进行熟悉掌握[1]。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自己对国际医疗、促进健康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了解老年服务管理能力的老年护理工作者和管理者。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正在不断提升,所以关于老年阶层的服务与管理行业已成为如今比较热门的专业,同时也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老年服务专业性人才需求量已排在世界的前几名[2]。根据我国的老年人口过多的现状来看,对养护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却很少,其中比较专业的护理人员更是很少。与目前的老年服务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相对比,简直就是粥少僧多的现象(见表1)。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缺少专业人才且人才严重流失

虽然,我国对老年服务的人员配置原则制定了《老年福利机构的基本规范》标准,也在近几年连续出台了老年服务的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如表2所示。但并没有进行较为准确的实施程序,导致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缺少相应的专业性人员[3]。经过相关机构的实践研究表明,一些养老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能够稳定工作的年限不超过两年,基本上都会选择辞职,跳槽到其他行业中。

2. 现有人才缺乏专业化的技能和理念

在我国,从古到今都有着尊老爱幼的礼仪传统,所以在进行老年服务管理的工作中,相关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心,并且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理念[4]。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老年服务的特殊性,一些工作人员将护理工作的原则抛诸脑后,忽视了道德对自身的约束,从而降低了老年服务工作的護理水平。

3.对相关的员工缺少培训工作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且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我国对于老年阶层的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并要求该专业的人才要定期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5]。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相关的人才比较匮乏,做不到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化的知识,致使老年服务的质量较差。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1. 养老机构规模小

现如今,我国的老年服务和管理专业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对各方面的管理和经验都比较欠缺。现如今,由于资金限制,一些养老机构的建设规模和数量都比较少,缺少大型的养老机构建设,而一些公共的福利院也在面临着改革压力[6]。导致在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模式下(即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老年服务与相关的管理主要来自于医务室。

2.相关员工的待遇差且对其职位的认同感低

由于老年服务和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且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率比较低,从而导致现如今在老年服务行业的人才流动性较大,员工数量不固定。而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有:老年服务和管理人才员的相对薪酬不高,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自身职位没有明确的认识和定位,以致于员工会出现跳槽的念头[7]。

3.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学生都是受到家庭的万般宠爱长大的,导致大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且自我意识太强[8]。而老年服务与管理是一个服务行业,大部分学生无法承受服务行业所产生的困难。

四、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形势日益严重。而我国各个地区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主要是依赖政府免费培训和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并没有严格且专业的培训制度[9]。所以,相关高校应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并明确学习培养学生的目标与目的,并以该目标和目的进行职业教育。从而培养出既具备高素质,又具备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

(一)职业教育

对于专业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相关高校来说,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做学校的职业教育理念。同时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让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都能成为从事老年服务与管理职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與此同时,学校与养老机构之间要构建一直长期合作的关系,使得学生们所学可所用。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正在不断增加,对养老机构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和服务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就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尤其在对相关人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实际的操作体验效果,如图1所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以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引进新的内容。并且在该模式下,要始终注重医疗与护理相结合。

例如:北京市有一所关于社会管理的中职卫校,该卫校提出了“543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重点讲述如何全方位的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并与北京市区的一些养老机构建立联合办学机制,与当地的养老机构拥有很好的协作关系,全面培养高素质、强专业的人才。它直接由北京市民政厅管理,将素质教育融入相关的职业、思想、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效果。

(三)不同模式的探究

1. 医养结合的教育模式

医养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指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该模式之前要对相应的养老机构现状进行了解和熟悉,通过对该养老机构所需人才和技能进行掌握,然后在逐一进行解决[10]。该模式是目前比较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院校对自身教学制度的改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校进行教育指导。养老机构与学校之间必须时刻保持联系,要深刻的认识到养老企业的具体需求。

2. “543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目标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它有以下几个能力:爱心、专业技能、善言、健康身体;有以下几个课堂:经典课、技能课、素养课、网络课;三有以下几个团队:企业、教师、学生;它有两个基地:创新实践训练、健康生活训练。现如今,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一般都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从而形成了“育德育人”的教育理念。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由老龄化所产生的一些难题还有待处理。因此,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吸纳相关的人才,并根据新时代发展来进行教学。且在教学中,要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重新规划定位,并根据新的规划来重新投入教学设备与专业人才。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学,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服务人员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芳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及破解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9):102-105.

[2]周林.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 2019,27(20):151+132.

[3]张毓,陆琦,周聪聪.我国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 2019,37(09):1-3.

[4]谢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9(04):102-103.

[5]方园.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相关探讨——以四川幼专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27(02):128-129+131.

[6]吴新建,陈艳茜,宁玲.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2(29):120+122.

[7]曲丽秋.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8,20(05):24-27.

[8]许广军.谈辽宁省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131-132.

[9]匡中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30(12):84-85.

[10]李伟.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7(03):34-3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