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五个“然”来串讲课文

2020-09-10 01:25张天明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记念莽原段祺瑞

张天明

《记念刘和珍君》,是苏教版高中课文必修5中的经典篇目,鲁迅特色的语言在文中体现充分,在笔者看来鲁迅杂文语言的特色就是得体和准确,比如在文中鲁迅说道:“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其中“我没有亲见”一句就说明,鲁迅在如此悲愤的写下这篇杂文时的理性和分寸。又如:“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鲁迅是钦佩学生们的精神,但并不提倡这种行为,但人死为大,作者也不可能对“比较傻比较天真”的爱国学生再批评什么,又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对年轻学生善意的提醒,所以提到了“意义”“寥寥”,既委婉又态度明显,可见其语言的得体和分寸。

此外,笔者认为本文最能精炼传神的表现鲁迅语言得体和准确的是这五个“然”:“欣然”、“居然”、“毅然”、“黯然”、“奋然”。

第一处:“毅然”。“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其中的“毅然”,有三层含义:一、体现了刘和珍对作者编辑的杂志《莽原》的支持,也就是对鲁迅本人一如既往的支持;二、《莽原》是进步刊物,刘和珍是进步青年,她的进步是一贯的,为下文的爱国行动铺垫;三、因为刘和珍的“毅然”,才使得这些因为请愿而被害的学生中,鲁迅有了印象最深的一位,从而以“记念刘和珍君”,来以点带面引出对这些“死掉了”的学生的悼念。“毅然”是刘和珍留给作者第一印象,也是总体印象,因为在后面作者说:“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里也提到了刘和珍们的“勇敢和坚毅”,这就成就了刘和珍的“毅然”形象。

第二处:“欣然”。“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这里的“欣然”也有三层含义:一、说明刘和珍们认为她们去执政府门前情愿是爱国行为,毕竟学生们是去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并不是直接反对段祺瑞执政府。二、说明段祺瑞执政府的卑劣与粗暴远超学生们的想象,学生们将坏人想的太好了。暗指学生们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以及年轻人涉世未深,理想主义的倾向。三、说明她们不是“暴徒”,不是“受人利用”,她们是自觉自愿去请愿的,从而打了那些“流言家们”的脸。一个“欣然”,就还原了这次请愿的真相!

第三处:“居然”。有两处,一、“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说明鲁迅对执政府的表现颇感意外,这事需要开枪?这是怎样的垃圾政府?“全世界可曾有找到这样的政府”(《茶馆》)。作者想不出,想不到执政府开枪的理由,其实也说明了这样的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二、“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前面的“居然”表明执政府的残暴,而这一处的“居然”就说明了中外的反动势力的厚颜无耻。这件事虽然是段祺瑞执政府直接造成,但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源自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肆意践踏。就像老舍《茶馆》里讲的:“是谁叫他们打的,是洋人!”。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军阀混战,根源真是帝国主义的的侵略本质。鲁迅此处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中国社会混乱不堪,征战频仍的根源。

第四处:“黯然”。“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職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这处“黯然”,说明了刘和珍对母校前途的关心,对母校的热爱。这是必须提的,因为本文中学生有两处疑问必须解答:一是刘和珍曾经反抗过女子师大的校长,给学生的感觉是挺“社会人”的,鲁迅这里将刘和珍反校长和反学校区分开来,其实这就像反对政府的暴行和反对国家是不一样的。联想到近来,香港议会一次会议中,一位和刘和珍差不多年纪的香港女青年在会上竟然声称:我每次听到国歌都觉得恶心!当时就有一位年长的女议员严正反驳:如果你一听到国歌就恶心,你为什么不离开香港!你有离开香港的自由。香港的某些青年分子,根本就分不清爱国和爱政府的区别,你对政府可以有建议,可以有不满,可以不爱,但你不可以不爱你的民族,你的国家,否则你就不配做该国公民,既然你不爱你的国,你的民族,你为什么不选择离开!

由此可见:刘和珍是一个爱笑者、爱校者、爱国者!是一个“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从而有力的反驳有人说她们是“暴徒”,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她们虽然死的有些不值(“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但鲁迅认为她们是真正的爱校者、爱国者!

第五处:“奋然”。“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前文三处“然”:“毅然”,“欣然”“黯然”都是说的刘和珍,说的是刘和珍的几个特点:进步勇毅、思想单纯、爱国心切、爱校温和,毕竟文题叫做《纪念刘和珍君》,正面描写刘和珍是必须的。“居然”写了两次,分别抨击了段祺瑞执政府和其幕后的帝国主义一众反动势力。而作为旁观者的“真的猛士”,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奋然”前行,不要被反动势力的暴行所吓倒,因为我们无路可退!“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因此我们必须“奋然”前行,这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这也表明了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刘和珍君,更重要的是为了惊醒和号召进步青年“毅然”“欣然”“奋然”的前行!

猜你喜欢
记念莽原段祺瑞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于质疑处涵泳,在思考中提升
未名社成员韦素园佚文考述(下)
生活
善意的谎言不能说穿
段祺瑞的宽容
低情商,易受伤
北大荒
《莽原》与微信朋友圈:点赞评论背后的共鸣
张自启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