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的思考

2020-09-10 03:25刘振杰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期
关键词:保养管理问题维修

摘要:在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频次越来越高,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渐增广,是拉动我国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了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和设备自身因素等等,因此难免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故障。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与保障管理,不仅能够降低对生产工作造成的影响,而且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本文将通过分析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的问题,探索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问题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机械设备的结构和运行原理也更加复杂,这也成了维修和保养管理当中遇到的挑战。传统维修与保养管理措施呈现出一定的弊端性,难以适应机械设备运行的特点与需求。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这也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在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趋势下,机械设备的连续作业已经成为常态,长此以往会出现老化或者磨损等问题,对后续生产工作造成不良影响。通过采取合理的维修与保养措施,能够实现对故障隐患的有效排查,降低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然而,在当前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管理工作策略,保障设备的高效运转。

1  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的问题

首先,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管理缺乏重视。很多企业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为了能够保障生产的连续性与高效性,忽视了对设备的正常维修与保养,导致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管理工作的形式化较为严重,存在走过场的问题,未能对其中存在的故障隐患进行排查[1]。其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由于缺乏先进的维修与保养技术,特别是新设备逐渐在生产中得到应用,难以使用当前维修与保养故障的要求,使得设备的故障解决存在滞后性问题。最后,制度落实存在问题。在建立制度时未能考虑到设备自身的特点以及实际工作需求,导致在制度执行时遇到诸多阻碍。

2  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的策略

2.1 正确选型与调配

由于机械设备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其技术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应该对机械设备进行正确选型和调配,使其更加适应当前工作的实际需求,在充分发挥设备自身优势的同时,防止由于使用不同出现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2]。正确的选型,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磨损,控制维修与保养成本。此外,还应该深入分析机械设备的基本信息,同时掌握生产工作的实际特点与要求,采取针对性调配措施。为了能够防止在机械设备使用和保养时出现矛盾,还应该合理安排二次保养维护的时间。

2.2 特种设备检测

特种设备是机械设备的特殊类型,其适用特点和应用方法都与常规设备不同,因此应该成为维修与保养管理的重点。当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时,不仅会对正常工作产生影响,而且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与一般性生产设备相比较而言,特种设备在危险性上更高,容易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检修不及时造成危险事故[3]。因此,应该加强对设备的安全检测,定期巡回检验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实施获取特殊设备的运行参数,当出现异常状况时应该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制定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

2.3 加强人员培训

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是决定设备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岗位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对于操作人员而言,不仅需要确保其具备专业的操作知识与技能,而且需要增强其安全意识,防止由于工作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三类级别的安全教育应该在现场定期开展,明确各个环节人员的职责。对机械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合理化编制,同时普及安全生产责任知识,防止在工作当中出现仅凭经验操作的问题[4]。新装机械设备应该在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安装和使用,并在后续培训中对其知识体系与技能进行更新,适应机械化发展的要求。为了能够确保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还应该对其进行有效考核,防止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化。

2.4 提升重视程度

提升对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重视程度,加强各岗位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上报并处理。在日常维修与保养当中,应该严格遵循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检查设备之后应该认真填写相关自检记录表,明确设备的运行状态。制定有效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方案,防止当故障出现时由于维修时间过长对生产造成阻碍。在设备的操作和保養当中都应该由专人负责,防止出现互相推诿的问题。

2.5 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维修与保养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能够保障其有章可循。在制度的建设当中,应该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处理措施。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分类管理,同时明确其维修与保养细则,对工作人员进行细致化分工,实现维修与保养的精细化管理[5]。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不同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能够找到相关责任人。为了能够对其保养效果进行有效监督,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确保各项制度能够有效落实。

3  结语

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与前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重视程度不足、人员素养不高和制度落实困难等问题,导致机械设备的故障频发。因此,应该通过正确选型与调配、特种设备检测、加强人员培训、提升重视程度和完善制度建设等途径,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威.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剖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6):231-232.

[2]崔冰辉.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的浅述[J].居舍,2019(20):158,164.

[3]丰加兵.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9(12):137-138.

[4]蔡庚.关于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9,5(09):195-196.

[5]王琦.关于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9(08):167-168.

作者简介:刘振杰(1977-),男,山东沾化人,副高,本科,研究方向为设备物资管理、设备维修保养。

猜你喜欢
保养管理问题维修
浅谈变频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某电厂系统调试阶段设备维护管理及建议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维修简介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
水稻插秧机维修保养的技巧探究
关于村级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