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新能源汽车人才

2020-09-10 03:56陈玉萍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陈玉萍

摘要:江苏联合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新能源汽车专业自建设以来,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更新常规思维模式,探索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制定教学实训标准,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种模式较大程度增强了学校为无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优秀毕业生也被企业率先吸纳,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能汽车

1  实施背景

针对新能源汽车独有的检测特性,现有的机动车检测技术、检测人員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设备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检测要求。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管理部门、技术研究单位、生产企业、使用以及维修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和论证,在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新能源汽车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和检测要求等,形成可操作、实施的技术标准规范,为在用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提供规范化的技术指南,培养专业的检测人员,开发检测设备,建设综合检测线、检测站,成立专门新能源汽车检测机构,最终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检测标准体系,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检测质量及车辆运行安全,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2  主要目标

针对以上功能,我校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积极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开展新能源汽车维护和检测技术规范研究工作。内容包括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维护项目、作业内容和技术要求以及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和检测要求等,形成可操作、实施的技术标准规范,为在用新能源汽车的维护和检测提供规范化的技术指南,以保证新能源汽车维护和检测质量,保证车辆运行安全,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在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学校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存在问题上,探索使用市场的一个手段,即,探索和尝试“产教结合”所企合作的新模式,企业联动国家示范学校建设推进“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领先企业一步吸引优秀人才。

3  实施方案

3.1 创新突破

学校与企业要实现深度、持久的合作,必须建立互利、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依托企业主体,建立校外学习班与企业战略性合作,开展企业,学校,学生“三合作”模式。新能源汽车维修产业高素质人才需求促进我校自身专业建设和发展,也促进无锡经济建设的发展。

通过在学校的层面开展合作,一方面可以搞活就业多元化运营,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从跟岗实习开始到企业培训学习,不仅锻炼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对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相反,学生在校所有上课的内容是根据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具体需要,及社会对现行素质教育需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协调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当前市场所需求的相结合。通过校企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经营管理优势互补,且校内与企业资产积极参与,搞好资产运作,使学生的培养体制与市场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各资产的价值增值及最大化,并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对企业来说,汽车维修企业大多是小型企业,一些软件和硬件设施不完善,专业人员不多,理论知识不足,间歇性工作等。因此,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可以提高公司的部分技术力量,也可以利用部分学校的资源,加强企业与学校或专业人才的关系,有利于确立社会服务型企业的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

在学生方面,对于在校学习期间,有机会到企业直接参加专业性的应用实践,这种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经过一年这样的锻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得到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强,角色互换使之更加平稳。

由此可见,企业主体与学校企业之间的新合作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合作"模式,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实训基地与学科一体化建设,多元化实习培训注入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3.2 目标明确

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长远整体目标,实现面对面的集人才培养、技术咨询、新能源汽车文化建设的特色目标,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实习基地的锻炼。具体实践如下:

①创新: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江苏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②升级:通过校企共建我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实践基地,快速提升学校服务领域发展战略能力;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改革创新精神和业务能力,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3.3 打造优势

校内外新能源汽车培训基地建立后,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保证了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和培训功能。经过市场的严格检验,我们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①人力资源丰富。通过整合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并引进技术人才。通过与行业内企业合作紧密,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标准化操作、汽配信息采集、网络宣传推广等方面,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结合无锡交通院打造出一支储备丰富、专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团队。

②规章管理制度明细。我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根据企业标准,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件材料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实训车间管理制度、实训车间教师管理制度等。

4  保障措施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于2016年正式成立。中心成立后积极适应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求,整合江苏省汽车维修行业研究资源和技术力量,围绕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面对行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充分关注新兴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遵循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在云计算的帮助下,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思想促进新能源汽车修理行业的转型升级。为了服务社会,针对企业的需求和困难,提供企业发展政策的转变,管理、技术支持和服务,并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的短缺,开展新能源汽车维修各类人才和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合作与交流。

严格执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健全项目负责人制度,确保组织机构、人员、职责、计划、资金落实,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1]。

5  成果与示范

搭建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与新能源专业学生的对接平台,我校不仅立足于搭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平臺,提高教学质量;更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成为“研究中心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对接平台”,全面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在兄弟院校汽车专业中的名誉度,吸引更多外部企业参与共同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各方面资源服务社会。

5.1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实现校企互利,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赢”,最终使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实习基地的维护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2]。

5.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率。具体体现在:采用情景模拟教学与真实的事例、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与多模块组合教学、信息技术一体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实施了“课外课中教技能,熟练的技能考试技能,毕业多功能,凭技能就业”教育模式的技能。通过专业技能训练目标明确,加强实践教学,专业技能比赛,及校外技能大赛举办。目前共10多名学生获得省市级奖励,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考试,鼓励学生考证,鼓励学生“双证”毕业,这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都达到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5.3 师资队伍建设

引荐国外专家和院校专业老师进行交流互动,传授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学校教师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开展实践学习,开展企业调查研究,专项课题研究,企业内部技能认证,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职业教育中师资力量的的有效保证,也为部分教师的技能模式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5.4 教学内容改革

为院校制定技术交流内容和技术方案,聘请新能源汽车企业优秀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具体完成专业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的部分或相关具体教学任务,使中职教育适应企业技术业务、管理发展的要求。

5.5 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

到目前为止共9个实训室,即整车检测、维修及充电实训室、纯电动汽车智能课堂,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包括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实验室、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实验室、充电系统实验室、充电系统实验室。

5.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起到向当地其他职校或汽车维修企业培训的功能,起到院校在职校领域、企业领域、社会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推广作用。实现“实习基地成为集人才培养、生产检验、技术咨询、服务认证和汽车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特色中职大学”总体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6  体会与思考

通过近年来“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这是深化教育供给结构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宏观教育布局和结构,又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然关注教育组织形式和服务供应多元化,它是一种制度创新,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和教育管理系统。

②要逐步改善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教育目标,每个阶段都要认真实施,不要流于形式。

③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大局工程,全校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学校良好教育资源,共同努力、协调、统筹推进,取得更大成效。技术人才培养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从相关部门看,有教学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因此,各部门要在现场和共同管理下进行合作,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落实到学校工作中,这样才能取得成果。[3]

参考文献:

[1]马海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在汽修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时代汽车,2017,8.

[2]王书旺.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3.

[3]姜宏刚,等.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路径实践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YB47)。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