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2020-09-10 03:56黄兰芬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期
关键词:汽车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黄兰芬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作为一种重要代步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汽车专业人才成为了当前紧缺型人才之一。特别是在汽车技术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对于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进,通过引入“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必须要对“工匠精神”下的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对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改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工匠精神;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0  引言

在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之后,我国的汽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了当前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来看,德系车凭借自身做工精良、质量可靠以及经久耐用的特点,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这与德国技术工人严谨专业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而对于我国的“工匠精神”来说,更是由来已久,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现阶段出现的各种国宝级工匠,都推动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随着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之后,对于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来说,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必须要融入“工匠精神”,为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说,在现阶段中职院校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对“工匠精神”的融合进行讨论的意义重大,能够更好的实现汽车专业人才技能的提升。

1  “工匠精神”的含义

对于“工匠精神”来说,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是建立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品质的基础之上,体现出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表现。从其基本内涵来看,“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敬业、创新以及专注等方面。除此之外,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当中,“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从其2016年第一次出现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以后,“工匠精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来看,都需要借助“工匠精神”,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说,“工匠精神”不再是生产制造业的专利,而是渗透到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坚守职业操守,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体现出精益求精的态度,能够更好的推动市场经济的转型。

2  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融合的必要性

2.1 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

在当前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这就需要汽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现阶段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而“工匠精神”的引入,能够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改进提供可靠的保障。对于中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来说,需要保证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现阶段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敬业精神,提升自身的汽车理论知识水平[1]。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当中,通过与“工匠精神”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对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引导,从而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高素质的汽车技能人才。特别是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种类繁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2.2 满足岗位技能需要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提升对于人才的培养水平,从而满足现阶段的岗位技能需求。比如说对于汽车修理工来说,必须要掌握汽车常见的一些故障诊断技能,对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快速的修复,以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来为客户提供帮助,从而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同时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汽车故障来说,必须要刻苦钻研,迎难而上,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实现业务能力的提升。所以说,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融入“工匠精神”,从而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品质,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2.3 满足就业的需要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生在毕业之后所面临的就业竞争更加的严峻,而通过培育自身的“工匠精神”,能够获得现代企业的认可,从而获得理想的工作。特别是对于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的车企来说,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会不断的提升,只有那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才能获得企业的认可,从而找到满意度的工作。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汽车专业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在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其所体现出来的严谨认真态度,能够让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制定完善的生涯发展规划[2]。

3 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融入途径

3.1 构建良好的专业文化

为了更好的实现“工匠精神”的融合,中职院校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构建良好的专业精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良好的专业文化指引下,能够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营造一个全面立体的工匠文化,从而适应现阶段的市场发展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陈列优秀学生的作品、获奖证书,剧本工匠精神讲座等等,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之下,更好的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实现学生思想的升华,从而成长为行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3.2 强化“工匠精神”与日常教学的结合

在中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当中,需要将“工匠精神”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更好的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精神的培育。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主动的进行“工匠精神”的渗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内容的束缚,通过编写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实现自身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3]。与此同时,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技能禁赛当中,同样需要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获得成绩之后,能够体会到“工匠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增强自身的理解,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

3.3 构建校企合作的“工匠精神”培育平台

中职院校在开设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会建造多个实训室,其中大部分会与汽车销售以及维修企业的功能结构对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实训室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仅仅能满足日常的教学工作,无法体现出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在未来的教学工作当中,必须要强化校企联合,构建完善的“工匠精神”培育平台,将企业课程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当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更好的学习先进的汽车专业技能与经验,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4  结语

在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之后,每一阶段计划的落实,都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撑,从而真正的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中职院校作为当前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从而将自身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融合“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承担起历史以及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任春晖,黄珊珊.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汽车机电维修订单班人才培养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01):54-56.

[2]李超.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9(6):213-214.

[3]韩茂刚.“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J].好家长,2017(30):55.

猜你喜欢
汽车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加强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