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9-10 03:56鲜茂森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期
关键词:处理对策教学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产业规模和产业数量在不断上升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开展汽车运用课程教学成为了现阶段高校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汽车运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教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此在学生汽车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汽车运用课程;教学问题;处理对策

0  引言

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汽车运用课程作为高校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主动控制汽车运动技术能力,是现阶段基层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而就目前來看,由于受多方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预期教学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为此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改革思路的探讨,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

1  现阶段汽车运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和内容不够合理

随着新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教育工作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教学能力的高低和教学理念的先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就目前来看,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各种现代化教学活动无法落实到实处的同时,还极易导致学生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的产生,最终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汽车运用课程教学而言,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门对其教育内容的管理较为严格,其它研究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研究成果难以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导致教学内容的落后性也较为严重,科技发展难以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最终极大地降低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给学生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2 教育教学计划不够科学,学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就目前来看,在进行教育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由于公安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的干涉过于频繁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导致现阶段的课程教学计划主要仍是——基本的安全驾驶操作方法、交通安全法规及牌证管理制度,忽视了对现代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长此以往学生难以从思想上高度意识到汽车使用原理合理运用的重要性,更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汽车运用原理和操作,最终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同时,还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规模和产业数量的不断扩增,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过度地关注于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未能对学生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汽车进行考核,在增加人为事故发生率的基础上,也无意之中给社会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3 试验和实践条件不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满足

汽车运用课程教学是一门实操型课程教学内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切实保障实践性课程教学落实到实处,是现阶段教育机构的核心教育发展方向。但就目前来看,由于近年来国家教育机构机构的教学资金大多用来进行招生和扩大校园建设,虽然教育机构建设规模和建设数量在持续增加,但其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难以与校园建设步伐相匹配,试验和实践条件的不足最终极易导致学生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的产生,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被满足。

2  汽车运用课程教学问题的优化处理对策

2.1 严格规范好办学培养的层次、方向和要求

在进行汽车运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受公安部以及交通管理部门的过度干涉,其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大多仍是过度地关注于学生对于驾驶操作技术的训练,却忽视了对他们汽车运用原理、主动合理控制汽车运用质量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导致一系列其它问题产生的同时,也给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发展埋下了巨大安全隐患。为此,要想从根本上规避上述问题的产生,严格规范好办学培养的层次、方向和要求是现阶段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教育机构需加强对教学计划的把控力,即通过合理设置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严格规范教学要求,以此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教育机构还需紧跟教学时代的步伐,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性规划的基础上,健全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以此为综合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2 提高人员选拔标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教育工作者作为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故此为从根本上为各项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教师人员选拔标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也是现阶段改善当下汽车运用课程教育教学现状的重要战略性措施。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教育机构在进行人员选拔时,除了要将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纳入考核体系内,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运用能力也是选拔标准之一,另一方面在完成人员选拔作业后,为切实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育机构还需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教育,以期通过不断地革新他们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他们的教育教学手段,以此为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2.3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

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教学管理机制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与否,从某方面而言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直接影响,换言之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建立健全科学且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是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就目前来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不仅能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此外也为他们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此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在思想上提高重视,而后在教学方法上给予指导,以此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为后期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创造了良好条件。除此之外,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为造成主动控制作用,教育机构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对教学计划进行综合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为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市场经济常态下,随着汽车制造业建设规模和建设数量的不断扩增,为从根本上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汽车运用课程教学进行革新是极为必要的,尤其在当下课程教育教学成效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下,为从根本上保证和提高汽车运用质量,除了要严格规范好办学培养的层次、方向和要求,提高人员选拔标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以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外,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还需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以此为成果的转化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志国,张和贵,蔡兴旺.农用运输车节能新技术[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15):125-128.

[2]李岳林,张建华,王生昌.交通运输环境污染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1(15):122-124.

[3]董小兰,胡媛媛,乐亚山.略论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23(6):111-113.

[4]刘元霞,陈金国,张本新.浅析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J].山西:农业大学,2012,15(12):144-146.

作者简介:鲜茂森(1989-),男,四川巴中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及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处理对策教学问题
建筑智能化过程中的电气节能问题及相关处理对策
大型电力变压器过热性故障诊断与处理
浅议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私人取证的法律边界如何确定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