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彰显智慧

2020-09-10 05:06张玉萍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泪花朽木细微处

张玉萍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句话是说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做过的事、走过的路、观察他心安何处,如此,这个人在他人眼中便没有什么可隐藏的了。是的,一个人无意识的细节行为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个人素养与智慧。我想教育亦是如此。

教育是一個不断发现不断塑造的过程,发现细节,塑造人格。同时也只有重视细节的塑造才是成功的塑造。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特长,他们身上的不同点太多太多。评价他们的标准应该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我们却总犯拿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他们的错误。

至今仍记得刚工作时遇到的一个小男孩,他叫余博雅,爸爸妈妈常年不在身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初见他时,我在教室忙着登记新生入学,他是最后一个来到教室的,他大步流星的跨进了教室甚至忘了喊一声“报告”,迅速搜索到了教室前排的一个空位,一屁股坐了下去,然后对着门口还在再三叮嘱他的妈妈嚷道:“哎呀!我知道了,你快走吧!啰嗦!”我不禁停下手中的登记,抬头望了望这对母子,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而他似乎不以为然。我略微皱了皱眉,心想这个孩子以后估计得为我带来不少麻烦。

果然不出我料,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全班同学已经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和他同桌了,更恼火的是因为他我们班这个月的考评分要在全校垫底了。每次他犯错喊他过来,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供认不讳,可就是死都不改。无论是苦口婆心的劝导还是言辞激烈的训斥,他总是一副百毒不侵的模样,至此,对他的印象算是愈发恶劣了。便默默地在心底给他贴上了“朽木”的标签。

又是一节语文课,忽然有同学向我朝他的方向指了指,我顺着看过去,他正趴在桌上会周公了。“余博雅。”或许是教室一下太过寂静,他瞬间从座位上弹起,眼睛里闪过一丝惊惶,但瞬间又恢复了他那百毒不侵的模样。原本想要训斥他的我,有些无奈,瞬间改变了主意:“你去我办公室的抽屉里拿一包咖啡下来喝吧!”他似乎有些不太相信,直愣愣地看了我好一会儿,我朝他点了点头,他这才飞快的跑出教室。下午忙着学校的主题演讲活动,我很快忘记了这一茬事。临到放学的时候,他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里往里张望。我有些纳闷,平常他唯恐出现在办公室方圆几里之内,今天咋回事?我冲他招了招手,“怎么了?有事吗?”“嗯!我一直在等你找我。”我不解地看了他一眼,“上午我在课堂上打瞌睡不是故意的。”“哦!没事!知错能改就好!”尽管有些惊讶他主动来承认错误,但鉴于他往常的表现和我桌子上那堆还未批完的作业,我打算尽快结束这场对话。但他似乎并没有这个意思。“我奶奶生病了,病的很重,他们都说奶奶恐怕撑不过这个冬天。”他的眼眶有些发红,我想要说些什么安慰他,但终究只是拍了拍他的肩,“昨晚奶奶一直在咳嗽,我有些害怕睡着了醒来就见不到奶奶了。”他的双眼充盈着泪花,但却固执地不肯落下来。在我看来那是最动人的泪花,也是最让我羞愧的泪花。我因为无奈,放弃了对他一顿不问缘由的批评,而他却把这当成了老师对他的理解与包容。几个月苦口婆心的说教没有打动他丝毫,一包咖啡却融化了他心中筑起的坚冰墙。

原来一直以来,不是“朽木不可雕”,只是“朽木不朽,匠工不巧”罢了。我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却忽视了每个孩子内心的柔软与不同,然后理所应当地为他贴上“朽木”的标签,却从未反思过自身。其实,只要我慢慢地回忆,我会发现做清洁时他卖力的身影,集体活动时他奋力的呐喊声,看到师长时他诚挚的问好声……是的,他一直都不是“朽木”,是我总是选择性的忽略了他那些美好的细微之处。在学生心中,能够走进他们心灵的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理解的话语、甚至是作业本上的那句“加油”!

作为老师,我们不应吝于赞美,疏于关怀。应与细微之处彰显教育智慧,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问候,这都是教育的细微处,虽无声,却饱含着关爱与智慧。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泪花朽木细微处
相见欢·庚子春词
朽木颂
朽木不可雕,那是朽木用在雕刻上
采风过农家
朽木不可雕,那是朽木用在雕刻上
从猜测到求证,从感知到总结
朽木不可雕
生本课堂,于细微处见精彩
于细微处雕琢人生
想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