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经济林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0-09-12 08:46威海市场圃管理站鞠传龙
山东绿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总面积经济林产量

威海市场圃管理站 鞠传龙

威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姜 明 李 阳

威海海滨林场 孙东兴

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够巩固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林产业建设的现有成果。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被验证为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山区经济的有效途径,经济林产业所带来的非木质林农产品成为促进农村以及山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经济林产业是我市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林产业在本地农民创收、发展地方财政、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的效益十分显著,为我市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是我市林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当前经济林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发挥我市的地方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产业,突破当前制约本地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经济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经济林发展现状

根据2018年林地“一张图”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我市林地总面积265.5 万亩,有林地面积236.2 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73.11 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30.95%。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经济林对全市森林覆盖率的贡献是很大的。

我市目前栽培的经济林树种十分多样化,栽培的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桃、杏、葡萄、板栗、无花果等,且单个经济林树种所包含的品种繁多。现有的经济林主要包括果树林类的苹果、梨、桃、葡萄、杏、樱桃、无花果、蓝莓等,食用原料林类的板栗、柿等。在我市当前的经济林当中,果树林占了绝大多数,而木本油料类、工业原料类和药材类等其他类别比较少见,在整体的布局结构上略显单一。

按林业内部统计数据,2018年我市的经济林总面积为96.36 万亩,其中果树林面积94.31 万亩。苹果是我市经济林的主栽树种,2018年苹果的栽种面积为70.17 万亩,产量1043613 吨;其次是板栗、无花果、桃、梨、樱桃等,板栗栽植面积7.91 万亩,产量10794.2 吨;无花果2.48 万亩,产量28170 吨;桃3.54 万亩,产量45856 吨;梨2.7 万亩,产量50304 吨;葡萄2.21 万亩,产量40925 吨;樱桃1.62 万亩,产量7811 吨;其它果品栽种面积较少,产量较低。2018年我市全年经济林产量为1234828 吨,其中贮藏量658963 吨,加工量310060 吨,出口量185250 吨。经济林产品年产值为55.89 亿元。从具体的经济林树种看,我市苹果、板栗、梨和桃等果树林则占据了绝对优势。

据威海市经济林总面积与产量统计数据,2014年经济林总面积98.66 万亩,经济林总产量1145871 吨,果树林总面积93.9 万亩,果树林总产量1140258 吨。2016年经济林总面积96.32 万亩,经济林总产量1161688 吨,果树林总面积91.22 万亩,果树林总产量1149317 吨。2018年经济林总面积96.36 万亩,经济林总产量1234828 吨,果树林总面积94.31 万亩,果树林总产量1233183 吨。

以上可以看出,我市近些年来的经济林总面积和总产量基本维持稳定,变动不大,但是果树总面积仍旧在慢慢增加,果树林类的种植业成为益发受我市农民青睐的增收产业之一。我市当前经济林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大部分产品仅仅贮藏销售而未经加工、深加工和精细加工产品占比并不高,出口外销占比更低。我市现有的经济林中,果树林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均具有碾压型的优势,这也是我市作为山东经济林产业布局当中的鲁东高档果品保鲜加工基地的重要发展特征。

近几年我市经济林产业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一定发展,传统主打品种的苹果种植比重还在进一步加大,但是在此过程中,无花果、茶、蓝莓、板栗等新兴特色经济林产品的面积也不断增加,产业布局的合理程度逐步提升,特色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发展齐头并进。我市当前经济林产业的转型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栽培品种分布集中,区域化程度较高。二是集约经营水平与产业化程度正在提高。三是探索布局新的经济林产业发展潜力较大。四是三大效益显著。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与生态建设、林业保护、扶贫工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结合紧密,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 苹果树

▲ 板栗树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的调整。首先是经济林整体的树种布局结构较为单一。目前,我市苹果、梨等主栽树种品种较多,而且在整体布局上,苹果所占比重也具有统治地位,树种单一的特点十分明显。板栗、核桃等干杂果类经济林、无花果等其他果木林、元宝枫等特殊特色经济林需要更多的发展机会。其次,部分经济林产品品种落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部分经济林产品产量较低、品质不高。当前我市的经济林产业大多数仍为分散经营,农户的经营意识普遍不高,生产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经济林种植者普遍管理较为粗放,管理力度不足,生产过程当中的应对能力较差,生产信息滞后,生产管理不够科学有效,导致经济林苗木的生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缺肥缺水、过肥过水、病虫害泛滥等不良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林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三)经济林产业化水平较低。经济林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突出,生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龙头加工企业少。目前我市经济林产品相关的大型加工企业相对较少,品牌意识较弱,品牌优势不强,产品影响力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四)创新力度不足。经济林生产经营主体的力量薄弱,投入资金不足,分散经营导致生产主体的整体科学素质偏低。基层的经济林科技研发和推广机构尚未健全,科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够高。部分经济林树种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因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相对滞后,更新换代的速度有待提高,良种的推广水平不够。专门的技术指导比较欠缺,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培训和必要的知识指导。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找准定位,立足优势,优化布局,发展特色。当前发展阶段,我市在全省的经济林产业整体发展布局上属于鲁东特色经济林产业区,本区主要发展的是木本粮油、果品和饮料等产业。其中,果树林是我市的传统优势经济林产业,我市应当立足于传统优势产业,科学制定规划,有效地保持、巩固并力争扩大传统产业的优势。制定好特色经济林发展规划,积极推广有特色、产量高、有发展前景的品种,积极推动适合威海市的无花果、板栗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不断优化经济林发展布局。按照发展现代林业的要求,加快发展以优质苹果、梨、樱桃和桃为主的林果产业;稳步发展优质干杂果产业,不断壮大经济林产业基地的规模,积极培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此外,要加大对特色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等产业的发展扶持力度,树立典型,辐射和带动本地区木本粮油产业的发展。

▲ 荣成市汇嘉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航拍图

▲ 摘果

(二)牢固树立现代经济林理念,积极培育现代经济林产业体系。始终贯彻现代经济林理念,加快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落实十三五经济林发展计划,稳步发展经济林发展面积,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质量安全体系、林业产业化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依靠创新科技,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新技术,应用现代产业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集约化的经济林栽培、管理、经营,形成“林—工—贸”一体化的现代经济林产业体系。

(三)始终明确系统化发展的战略原则。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协调、补助等办法,激励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引导土地承包大户、社会投资关注示范园建设,支持参与经济林产业发展,给予发展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引导补助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我市的林果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发展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还需要大力扶持。因此,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积极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争取扶持资金,以加快我市经济林产业建设步伐。

(四)大力推动经济林产业化进程,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加快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要把经济林栽培的各项新技术推广作为重点,不断加强经济林栽培管理水平,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推动经济林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现有经济林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的利益共同体的发展,形成较为牢固稳定的经济林产业链。积极制定经济林产业扶持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大力扶持,以此来带动优质经济林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的发展。

(五)不断增强经济林产品加工运销能力。要加强经济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引进建设。在适度扩大现有加工企业规模的同时,采取内引外联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的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来威海兴办加工企业,重点在苹果、梨等林果产品的加工上做文章,以此来带动果品加工业。其次,注重开拓市场,抓好运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市、镇、村运销组织,实现果品的快速增值。最后,还要努力提升经济林产品的贮藏、保鲜水平。

(六)继续提高科技对经济林产业的贡献率。一是把经济林新品种的引进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作为重点,引进、筛选一批适合我市栽培的经济林新品种,并在驯化、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将一些适应性强、推广价值高、有发展前景的经济林新品种在全市予以推广应用。二是加强村镇科技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市镇两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开展业务培训、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猜你喜欢
总面积经济林产量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严坪林场森林抚育研究
——以起源权属为例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