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0-09-12 14:03韩梦娟苟凯
商业文化 2020年17期
关键词:院校金融人才

韩梦娟 苟凯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面临更深层次的变革,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朝向创新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我国金融市场也不例外,P2P 网贷、众筹、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等模式的出现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向更高层次。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小到买菜支付宝、微信支付,大到买房子众筹等等都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结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对传统金融的不断颠覆, 亟需要相应行业的人才补给。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金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

互联网金融行业和人才市场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它不仅是对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描述,同时也是和传统行业的融合应用,加入了新的模式和应用数据等,现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以往产业结构模式,对传统产业的造成很大冲击,进一步促使原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这进一步促使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式需要进行改革,对专业课程体系、育人模式、教学方式都是一种重大挑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现如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程度,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国内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互联网金融人才严重短缺。第二,传统的金融人才主要掌握金融知识,而互联网金融人才需要精通金融、互联网、科技等多方面知识。

互联网金融专业育人现状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岗位需求。但现如今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体现为: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协调

2013 年李克强总理提出 “ 互联网 +” 概念后,互联网金融顺应时代发展不断革新, 新的互联网业态不断出现,例如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等新的模式层出不穷,新的互联网岗位也不断出现。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乱象也让各大高校和人才望而却步,使得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时,谨小慎微。现阶段金融行业对于互联网金融人才与培养存在很大不足和分歧。

专业人才引进难,教师培训不到位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快,人才需求旺盛。传统金融机构人才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了解相对较少,新型互联网金融人才对于传统行业的参与不足,从而使得能够掌握全面金融系统理论的专业人士少之甚少,对于该类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千金难求。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引进相关专业人士时,也面临人才难题。除此之外,对于金融专业教师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和培训不足,也使得教师在传授相关知识时,存在障碍。

课程开发难度大

金融行业本来属于高端行业,普通人对于金融产品的理解不够,加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的模式更加复杂,特别是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新模式的出现, 使得普通人对于其原理的掌握和理解远远不足。金融专业教师在开发此类课程方面因为知识储备不足,从而加大了开发此类课程的难度,进一步促使课程引进难度加大。

互联网金融专业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不注重对金融人才的培养

高职考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主要培养高职层次,能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一线营销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给传统金融业务造成了强烈冲击,产生了许多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和工作岗位,并且出现了许多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例如大数据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但很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上,难以根据最新的岗位需求进行转变,使金融学生在未来就业时输出渠道受限,从而进一步减少和降低了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

金融课程体系滞后

高职院校育人模式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金融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最新最前沿课程引入较少,学生对于最新的互联网金融理论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在课程开发方面严重不足, 使得在引进相关课程方面犹豫不决,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课程体系的滞后性。

教师缺乏最新最前沿系统理论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迅猛,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由于条件受限,很难全方位掌握最新最前沿理论和知识,从而缺乏对互联网金融最新内容的了解。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知识理论未成体系,对于内容的掌握也是碎片化了解,也进一步加剧了对于该内容的不了解。

调整优化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现有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高职院校重实践的教学理念和时刻关注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使得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在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具体从以下方面创新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以传统金融机构,例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为主,以传统的理财顾问、柜员、客户经理等销售类岗位为主,对现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岗位培养较少。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合乎金融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金融业态为依据,依据现有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变化,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时进行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课程仍依照传统金融行业的需求来设置,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互联网金融的最新业态等相关课程在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中涉及较少,导致金融课程传授的知识滞后于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可以根据最新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岗位需求,开发课程和开设课程,调整课程教授方式,将最新最前沿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理论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之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随时代需要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

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对于学生的实践要求相对较高。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互联网企业数量不断激增,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应开拓思想,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派互联网金融专业人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或者做讲座等,与高职院校建立良好沟通机制,使高职院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第二,互联网金融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赴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弥补自身知识方面的不足。

加大课改力度,转变教学方式

高職院校作为职业人培养的摇篮,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产业的竞争力。国家在大力倡导增加职业人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人能力和质量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提升课程质量,作为教师应加强课程教学,调整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注重教学的数量,更要注重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强劲,金融科技更是来势凶猛,高职院校应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步伐,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及时调整、优化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将最新、最权威的金融知识和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当中,最大程度上提升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满足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对高素质金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从而更大程度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课题《“互联网 +”视角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编号:SZJYB19-057。

(韩梦娟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苟凯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

猜你喜欢
院校金融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毛遂自荐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