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研究

2020-09-12 14:04赵晓娜
科技风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规律差异

赵晓娜

摘 要: 教材分析是地理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本文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的重难点和表述结构等几方面对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以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供建议。

关键词: 地理教材;微观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一、概述

教材的微观分析也称为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是基于地理教材整体分析的进一步细读教材,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吸收及掌握。对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指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读,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后,将教材内容按照知识构成、三维目标、重难点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使教师自身能够熟练运用教材,最终完成教学目标[1]。本文就根据李家清老师的地理教材微观分析的维度,从知识结构分析、能力结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和表述结构分析六个方面对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二、知识结构分析

对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结构分析,一般是先将教材内容划分为几个教学因子,然后分析这几个教学因子以及它们与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式[2]。本节内容先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以及在空间尺度上也是有一定的差异,这为后面具体分析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做铺垫,之后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来阐述和重点分析,这一块属于知识结构中的并列联系。

三、能力構成分析

能力构成分析就是指以知识结构分析为基础,对教材的能力构成包括地理阅读能力、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等能力进行进一步挖掘[2]。本节配有“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使同学们在看到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然后以“热带雨林观”“苔原景观”两幅图的对比,让学生很明显地看到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地表景观以及自然带会由赤道向两极做有规律的更替变化。在阐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配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来说明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进行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变化。同时在阐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时,以“活动”的形式配有“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本节最后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四、重点分析

对教材的重点进行分析,一般方法有四种:第一,从地理课标中确定重点。第二,从新知识技能中来确定重点。第三,要求从一些迁移性强的知识点和技能当中来确定重点。第四,从知识点当中来确定重点[3]。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包括两点,第一个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人教版必修一在编写本节教材内容时,以地理分布规律为重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供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资料。

五、难点分析

教材难点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层次进行分析,以判断出教材中对于多数学生而言的难点[4]。本节内容的难点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分异规律,这主要是因为基带会因纬度的不同而不同,对于这一难点,在分析本节内容时,我们要考虑热量和水分两方面的差异。热量差异主要是因海拔的高低导致,水分差异主要是因为风向影响。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热量和水分差异都是因为这些因素影响的,任何一个山体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及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才会有可能出现垂直地带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理解,让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这一特征。

六、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包括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价值观,科学的态度和意志,地理审美情趣,以及关心国情,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感、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全球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5]。本节通过对“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分异规律”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同时在第一个“活动”中,让学生讨论对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的不同主张,能够让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关注实际、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七、表述结构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就是指对地理教材内容呈现方式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6]。地理教材主要通过图文、图像、练习来表述[7]。本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整本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知识点较多,需要掌握自然带的相关知识作为辅助,但是由于是规律性的内容,学习起来有章可循,难度并不是特别大。人教版必修一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辅以图像表达,在讲解水平地域差异时,分别用两幅差别很大的图片来对比,能够让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在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通过喜马拉雅的垂直地域分异图的展示,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喜马拉雅山南坡、北坡的显著差异。总之,本节内容将课文、图像、练习紧密联系起来,以课文表述为主,以图像、练习为辅助。

(一)课文表述结构分析

本节主要设置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综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普遍性以及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性,本节教材一开始就用一句话来阐述这一特征,“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这都为后面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阐述做铺垫,同时也能将书面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图像表述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中的图像分为地图、景观图、地理示意图三种类型。教材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普遍性和空间尺度的不同时,先用两段文字描述,然后只设置了一个地图:“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以对文字部分做出补充讲解,因此做到图、文相结合,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就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同时也可以对世界上的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教材在具体分析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分别用了两组自然景观图来说明,通过“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的对比,让学生对自然景观在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差异有了更清晰、具体的认识。同样,教材用“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荒漠”景观图作对比,让学生对因水分变化而引起的自然景观的差异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比文字描述更形象,更能够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教材在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用“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的示意图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山脉会随着海拔的增高,导致水热条件的差异,从而使自然景观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的特征。同时也能看到垂直带谱会因为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而呈现出垂直带数目多且带谱越完整的规律。

(三)练习表述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的作业部分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展现。具体表现为通过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不同主张的讨论,让学生了解水分条件的差异,导致生长速度、蒸发量的不同,认识到自然景观的空间差异性以及差异的规律性。第二个活动就是通过读图“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来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的差异,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含义。通过对“南北坡的植被类型差异”“高山草甸在南北坡的分布范围的不同”的比较,也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带的分布与水热条件差异的关系。

八、总结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具体分析,可以了解到教材在编写时应该让教材内容包括作业部分都能够更加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生活,教材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地理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做出更好地教学设计,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对“自然地理環境的差异性”的具体分析,一方面为教师进行该节内容的讲解提供借鉴材料,另一方面也能为教师分析其他章节的内容提供一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5.

[2]李家清.地理教材的分析方法[J].地理教学,2010(5).

[3]谭和兰.基于微观层面的高中地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以人教版《旅游地理》第三章为例[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5.

[4]仇海庚.谈教材的结构分析——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Ⅰ》为例[J].地理教育,2009(1).

[5]刘学梅.谈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计[J].地理教学,2005(2).

[6]李家清.地理教材的分析方法[J].地理教学,2010(5).

[7]唐火章.高中地理新教材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J].魅力中国,2009(8):92-64.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规律差异
相似与差异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找规律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