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视角下辽宁省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2020-09-12 14:09王庆喜孙超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0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辽宁省

王庆喜 孙超

摘 要:通过分析辽宁省近年来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的经济结构变化,反映出辽宁省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以辽宁省教育行业和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辽宁省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第二产业人才过剩和第三产业人才不足的现象,提出辽宁省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策略。

关键词:辽宁省;经济结构;专业结构;调整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0.036

0 引言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代表而第二产业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由于内外环境变化,辽宁省经济发展速度严重下降,其中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变化最为明显。为此,上到国家下到地方,纷纷出台了多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措施,辽宁省正面临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历史时期,辽宁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是否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结构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整,是辽宁省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分析

辽宁省是工业大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构成了经济结构的主体部分,也是对辽宁经济影响最大的两个产业。这两个产业的结构变化影响了人才需求的变化。

1.1 服务业人才需求增加

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生产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2014年以前,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一直是位居三产榜首。但是从2015年开始,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开始逐渐超越第二产业并逐年增长,见图1。在2010年以后,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增速都已经开始放缓,2015年以后也都出现下滑。但是从2012年以后,第三产业的增速一直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回顾2008至2018这十年间的经济发展变化,很容易得出第三产业快速增加并赶超第二产业的结论。

第三产业增速超越第二产业正是辽宁省经济结构转变的主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带来服务业人才需求增加。2016、2017和2018年,辽宁省第三产业用人需求比例均超过50%,分别为64.45%,61.05%和67.31%,服务业用人需求连续三年赶超第二产业。从经济数据和就业数据两方面来看,辽宁省服务业人才需求已成为主体。

1.2 第二产业低端人才需求减少高端人才增加

辽宁省经济结构变化不仅体现在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上,还体现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当中。辽宁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积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传统工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中端生产向中高端制造转变”。“十三五”期间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就是传统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辽宁省钢铁、能源、煤炭等产能过剩、高污染企业,特别是需要淘汰部分过剩产能、技术落后、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用工需求持续下降,同时高级技术人员用工需求短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导致的低端制造业萎缩,高端制造业兴起,势必带来传统低端人才需求减少,新兴高端技能人才需求增多的变化。

1.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技术性和创新性人才需求增多

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辽宁省“十三五”期间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機器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等产业领域,辽宁省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和政策倾斜,还需要技术性和创新性人才的支撑。因此,辽宁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高新技术、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都会处在高位。

2 辽宁省高校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适配性分析

产业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的发展变化,高校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应该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当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结构时,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反之亦然。

2.1 第三产业人才供给不足

2015年辽宁省高校在校生110.0万人,其中本科当中排在前几位的是工学28.7万人,占40.4%;管理学12.0万人,占16.9%;艺术学7.6万人,占10.6%;医学6.5万人,占9.1%;文学5.2万人,占7.3%。从2015年数据来看,第二产业的代表学科工学在校生人数为28.7万人,占比40.4%,第三产业相关学科在校生29.5万人,占比43.9%。2015年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GDP占比为45.5%和46.2%。从2015年数据简单对比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算是基本匹配。而《辽宁省“十三五”高校人才培养规划》中的数据显示,辽宁省“十三五”期间计划在高校中增加招生计划,其中仅有网络与新媒体、医学技术类专业、社区康复、老年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等五个专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共增加招生210人,这对第三产业几十万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2018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上升到了52.4%,可是为第三产业提供人才的高校却只扩招了210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产业更吸引人才,相同的经济体量第二产业需要更多的人工作;第二个问题是辽宁省培养的工科人才大部分都外流了,没有为本地制造业服务。

如果是第一个问题,第三产业用了很少的人就创造了很高的产值,说明第三产业对人才更有吸引力,会造就更多的服务业就业,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第三产业人才供给,但是,根据《辽宁省“十三五”高校人才培养规划》中的数据,辽宁省“十三五”期间高校增加的和第三产业有关的招生人数为210人。3年间经济增长了6.2%,人才供给却只增加了210人。一边是服务业需要大量的第三产业人才,另一边却是高校人才供给的缓慢增长,显示出辽宁省在第三产业人才供给上的不足。

如果是第二个问题,辽宁省培养的服务业人才外流了,那么到了2018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完全超越了第二产业,应该培养更多的服务业人才以满足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但是第三产业高校培养的人才只能增加210人,从这个角度来开,第三产业的人才供给也是远远不够的。

2.2 第二产业人才供给过剩

根据《辽宁省“十三五”高校人才培养规划》数据,2015年第二产业人才占比为40.4%,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增加到44.23%。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15年第二产业GDP比重为45.5%,到了2018年降到了39.6%。2018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是高校培养的第二产业人才数量占比却在上升。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产业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人力才能产生相同的产值;第二个问题是第二产业的人才也在向外流动,没有留在辽宁本省。

如果第一个问题成立,那它与现阶段的智能制造、自动化、工业化完全背离。因为现代工业、智能制造等新型工业化,需要的是更少的人力投入。所以第一个问题不成立。既然新型工业化需要更少的人力,那么辽宁省高校在工业领域扩招的人数就是多余的了。如果是第二个问题成立,那么辽宁省培养的第二产业人才都在外流,那么从地方保护主义角度来看,辽宁省增加第二产业人才培养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综上,辽宁省第二产业人才供给从数量上来说是有过剩的趋势,供给和需求才不匹配的现象。

3 适应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策略

3.1 加快布局第三产业相关专业

辽宁省第三产业已经显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辽宁省高校应该尽快弥补第三产业人才缺口。由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周期长,而且现阶段辽宁省第三产业人才供给已经不足,更需要及时补充第三产业人才。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辽宁省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仍然是第二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因此,辽宁省应该围绕第二产业积极开展服务业人才培养,在金融业,物流业、计算机软件业、5G通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积极布局,提供优质的第三产业人才供给。

3.2 减少传统过剩产能行业招生人数

辽宁省第二产业很多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这些行业诸如煤炭、石油、钢铁等传统工业行业。这些专业的人才供给随着产能过剩也出现了人才供给过剩,需要及时的控制招生人数。但是在《辽宁省“十三五”高校人才培养规划》当中并没有此类专业停招或减招的规划,这说明辽宁本地并不需要更多的此类人才,只能由外部进行消化。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二产业的一些专业,并没有和辽宁省第二产业的发展很好的对接。第二产业专业调整并不是一味的减少过剩专业,还要增加新兴工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比如纳米材料技术、机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飞行器等领域。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仍然是制造业,虽然近几年经济有所下滑,但随着外部经济逐步转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仍然来自于制造业。为此,第二产业在新技术领域还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技术人才也会逐渐增加,但是要控制好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从长远来看,第三产业产值超越第二产业应该是常态,所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才结构比例应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二产业要减少人才供给比例。

3.3 传统专业改造升级

第二、三产业比例调整是辽宁省经济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高校专业结构应随着第二、三产业结构变化随之调整,但除了数量结构调整变化之外,质量调整也尤为重要。第二产业人才数量看似过量,实际上有一部人才會进入第三产业从事服务行业工作,这也造成了第二产业人才培养过剩的部分假象。辽宁省在钢铁、煤炭、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等领域存在部分产能过剩,但该类专业的招生数量并没有减少。一种合理的解释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专业对口就业,而是从事了服务业相关工作。比如学冶炼的去卖钢材,学制造的去搞电商。辽宁省传统制造行业有着非常雄厚的基础,不可能大量的削减招生人数去开发新专业。

辽宁省高校应该围绕制造业优势学科,改造传统制造业专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新工科专业,把传统加工制造业与信息化、智能化很好的结合,把第二产业有关的专业改造成适应新技术、新形势的“新”专业。

中国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属于中低层次,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已经超越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正处于调整期,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目前辽宁省高校第三产业的人才比例并不高,实际上是服务业当中充斥着大量的非高等学历人才。目前辽宁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增长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并不明显,等到第三产业迈入成熟期,就会有大量的高等教育背景的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服务业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发展通常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辽宁省高校应该提前开展第三产业人才结构调整,尤其是服务于制造业的现代化服务业人才培养。

4 结论

辽宁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增速和产值均超越第二产业。与此同时,辽宁省高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结构比例却与经济发展完全背离,体现出高校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并不适应。为此,辽宁省高校应该一方面削减第二产业人才比例,另一方面加大第三产业人才供给。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并不能简单的通过改变招生数量去适应经济发展,还要通过改造传统制造专业,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双重需求。

参考文献

[1 ]辽宁蓝皮书:2019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9):28-29

[2 ]裴子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因素分析 [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4):1-4.

[3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十三五”高校人才培养规划 [Z ].辽宁省教育厅,2016-07-12.

[4 ]黄加文,陈胜祥.经济结构调整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J ].中国高等教育,2014,(22):26-29.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辽宁省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出台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建设与和谐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