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翔电影的俗化风格与叙事策略研究

2020-09-12 14:29陈泓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

【摘要】作为香港新生代导演中的一名特立独行者,彭浩翔电影中呈现的俗化的个性风格与香港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写小说出身的他既在影片中担任导演又积极参与编剧事务,从电影叙事层面来说具有明显的彭氏个人风格,关于他的叙事策略的创新,在其诸多影片中皆可窥探。作为后现代精神的一种产物,彭浩翔电影的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关键词】彭浩翔;俗化风格;叙事策略;后现代精神

【作者简介】陈泓宇:四川遂宁人,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研究方向 。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13-119-03

当代的香港影坛出现了大量的新锐导演,却鲜有如彭浩翔一般的编剧出生的导演,由于专业上的优势,造就他几近一年一部的高产量,这样的规模放入中国的两岸三地也实属罕见。作为迷影型导演,他痴迷于叙事的个性掌握,因此新世纪以来,他拍摄出了大量的有关香港社会群像的电影,如2001年的《买凶拍人》震惊香港影坛,随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出《大丈夫》《公主复仇记》《青春梦工厂》《伊莎贝拉》《维多利亚一号》等影片。北上之后,套用香港社會精神创作出了与内地有关的故事《撒娇女人最好命》《人间小团圆》《春娇与志明》等,不拘小节的他被香港媒体人誉为“未来香港导演的希望”。他一系列的作品均体现出浓郁香港的社会文化,持续给观众港式风格的沁润。因此研究香港本土文化,其文本便成为研究的范例,同时又不局限于此,作为一名获得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举办专题回顾展的最年轻导演,其叙事策略取得的成功同样值得我们探析。

1. 香港电影中的俗化风格

由于香港这座城市所处的地缘位置与政治差异化,在中国的两岸三地中处于独特地位。从97前港英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到回归后的自治制度,香港的文化一贯以开放多元化著称。因此与大陆的文化中对电影的意识形态控制有所不同,其电影文化是开放的甚至去意识化的形态特征。学者朗天在谈及香港主体性时将其归结为三点:“第一点,是不停多变,为了生存而没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做的一种特性;第二,没有固定的内容,崇尚一种市场概念,任何事情都能拿来交换;第三,是有一种力度的主体性,它对应机灵能动,总有用不完的精力,也就是平常人所说的动感都市”这造就了其文化俗的根源,俗化风格成为香港文化的一种中心概括。从文化研究视角中来看,俗化风格对应的是内容呈现中突破个人与群体、粗口与俚味、身体与暴力、欲望与无意识等禁忌破除,形式上为杂糅类型、戏仿颠覆、消解形式感达到无形式乃至反形式。在认同方面,同巴赫金经典理论中的“狂欢性”形成了同构的关系。巴赫金的狂欢性是指以狂欢化的思维来颠覆理性化思维结构,重视语言环境和话语交际地分析。本质上是一种反抗霸权力量、建立普天同庆的自由民主的理想世界的文化策略。“是暂时通向乌托邦世界之路”。香港电影所具有该种精神,对禁忌规则进行打破,形成自己独有文化特色。但是接踵而至的是一种文化担忧,狂欢下的大众精神忽视对意蕴进行探寻,造成对于电影的单一理解,建构的意义缺失和不良文化的入侵。大量粗制滥造,不具备任何文化特质的电影倾泻而下,不仅让观众所需要的电影教育功能丢弃,也是对电影本体的一种侵害。如部分香港电影导演拍摄的烂片泛滥,造成的后果是的是对于香港电影的嘘声不绝于耳,部分学者也提出香港电影出现了文化断层,甚至大衰退,昔日东方好莱坞的风光不再。好在被阴影笼罩下的电影曙光出现了,彭浩翔等新人导演在香港电影的危机时刻站了出来,从2001年-2020年近20年来推动着香港电影的新发展。让大众见证了港片不死的努力。

2. 彭浩翔电影的个人性俗化风格

如果说21世纪以前香港的喜剧电影以周星驰为标签给大众文化输出的话,21世纪后彭浩翔无疑是香港电影的领军人物,其个人性的俗化风格不同于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电影。周星驰电影的风格是无逻辑的拼贴与戏仿情节、闹剧似的人物对话及浮夸粗浅的情节。而人物设定则均是社会中的小人物,由于喜剧的氛围,实现的是小群体的狂欢。而彭浩翔就其作者身份来说,个人的俗化风格与香港的俗化现象似而不同,可以说继承了前辈的俗风韵,却体现出别具一格的个人特色。《买凶拍人》作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公映后入围多个知名电影节,轰动香港影坛。这部电影有着明显的黑色幽默与荒诞感,预示着他今后的创作方向。在本片的俗化上,描写的落魄杀手以及失意导演一起“you shoot ,I shoot”反讽当时香港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两位底层人物的生存现状。“杀手”需要向以前的客户打电话帮他们杀人赚钱,但却被客户以杀人意义不大拍人死的过程才更具有意思的俗化兴趣点所引导,因此他找到“酒吧搭档”纽约电影学院的专业人士阿全录影,阿全在那个时代无法靠拍片存活,却在与杀手合作中找到个人意义。不是正常的专业方向让他成功,而是阴暗的杀人境遇让其名声大噪。俗化的风格让这部本以黑色基调的电影变得娱乐性十足,俗化背后是彭浩翔导演个人对于香港社会文化的反思。使该片不只有表征的娱乐性还有深层的内涵意蕴。电影《志明与春娇》作为彭导演在10年所完成的作品,其构思的灵感来自于香港当年修改的禁烟令。选取当时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改编的故事本身与大众的俗化就息息相关,因为是香港民众身边事情,就都会受其政策影响,也成为本片助推因素。杨千嬅饰演的余春娇因为禁烟才会认识张志明。电影还肯定了禁烟的好处,平时久居在高楼大厦的白领们都聚集在后巷,增多彼此接触了解的机会,打破缺乏交流的隔膜状态,人与人间因吸烟而结缘。片尾春娇和志明舍弃成见选择相处一起的时候,决意不再抽烟,与过去生活进行告别。影片以配角所讲述的恐怖故事开篇,猎奇感营造是彭浩翔的俗化个人风格的合理利用。也能满足香港市民对于娱乐深层追求。《出埃及记》中彭浩翔展示出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围绕女厕所有人去偷听关于杀夫组织的荒诞故事,任达华扮演的警察调查中对该事件产生很多疑问,与被害人的前妻沟通中却产生情愫,出轨被发现后遭毒死在了升职的自我报告中。各种荒诞元素融合表示的主题是两性关系的不稳定性,彭氏表达被俗化风格渗透,比如任达华与温碧霞所唱的是杨千嬅的流行曲《小城大事》,通过代表俗化的音乐象征性运用,让大众在陌生(故事情节)中有了熟悉感受,也方便于对主旨理解,一举两得。通过对他影片的分析,我们能看出俗化风格在彭浩翔所有电影都有广泛应用,是其自身对电影的个性化理解,也表现出香港社会的现状,港味浓厚。

3. 彭氏电影叙事风格特征

鬼才导演彭浩翔作为一名优秀编剧,驾驭故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故事的讲述并非一层不变,而是经过反复思索,以出乎观众意料的风格进行着力书写,影片结束后观众心里持续时间反而超过了故事时间。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其自身黑色幽默风格的创新使用。首先是荒诞的社会生活。黑色幽默可以区分出两种主要的不同形态,“荒谬的黑色幽默”着重于其中幽默、不和谐的一面,“怪诞的黑色幽默”则侧重于表现其黑暗的一面。彭浩翔的电影大多倾向于前者,但后者在他的为数不多的电影如《维多利亚一号》有深刻体现。整部影片重黑色氛围而幽默明显受到压制,其故事是平铺直叙,虽然利用了倒叙手法将女主人公郑小姐为什么做出疯狂举动全方位阐释,但叙事结构层面未有多大创新,而最主要的是虚实交替的荒诞叙事,用真实的细节处理方式来白描荒诞的情节,反讽的意蕴就得以呈现。影片中聚焦于香港的金融危机,过度依赖房地产导致的房价飞涨,底层的主人公为了能住在靠海的房子不惜失去人性拔掉父亲的呼吸管以及进行大屠杀,这一切都看似过于荒诞,却真切讽刺香港高昂房价挤压人民喘不过气的现状。且电影清晰交代了郑小姐的情感状况,如与陈奕迅饰演的角色暧昧,她并未出手杀掉他,这样的设置使一些不真实感合理化,现实的气息得以体现。

类型拼贴是他电影叙事又一显著特征。彭浩翔提出,“我觉得如果純粹去做一个类型,没什么意思,我会想在这个类型里有多点东西”在他的电影中总能看到各种类型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风格。《青春梦工厂》讲述的香港大学生青年的残酷幻梦,青春题材的类型下加上了色情因素,荒诞取向拼接上现实主义风格,这种拼接带来的是一种类型杂糅,隐含着对立的思想以及风格的重塑。青年小伙子的梦想是让日本女优来参演实现自己的电影梦,但青年深层的渴求是满足自己的性欲。欲望同梦想在此处是第一层语言,导演有意插入以前大学生保钓反对日本的作为是第二层语言。语言的双重造反性带来强烈对比,引发观众自由思考。但无论如何故事最终回到现实本身,完成了导演的风格化表达,因此与其说他是猎奇片导演不如说是现实主义导演。

反转的结尾以及不闭合的叙事策略。彭浩翔大部分电影中的结局总会出现大反转,这一反转不仅否定了好莱坞式的闭合式结局甚至预示新的开始还对观众心理造成强烈冲击。《维多利亚一号》中郑小姐将所有阻力消除,如愿以偿得到梦寐以求的住房,然而最后却听到新闻中房价又将大幅下跌的消息,疯狂的她只能望向窗外看着这个病态的世界,此时的反转将小人物在社会中的无力感得到凸显。《伊莎贝拉》中马振成与张碧欣的父女不伦恋在澳门回归的大背景下进行述说,马振成为了女儿选择了坐牢,最后却意外发现实际上张碧欣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彭浩翔回归了主流价值观,两位问题人物在误会中实现了自我救赎,上扬结局得到彰显,若非如此,两位主人公的命运也许都会沉沦。这种反身性消解了电影的崇高感。我们须重新审视电影的作用。彭浩翔对于电影的把控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4. 彭氏叙事策略表达的后现代精神

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艺术反应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与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彭浩翔导演所出生的香港,因为多元化的宽松氛围,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到整个香港社会,也深刻影响了电影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所谓后现代精神的电影,例如《大话西游》等。在后现代社会语境中,彭浩翔的电影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精神,尤其是通过其叙事的表达,使香港的后现代精神在作品中得到彰显。游戏化语言是彭氏影片不可缺少的成分,无中心的选择是彭浩翔独特策略,电影不需要教导观众什么,应有观众自身来理解。其后现代精神持续到他的北上之路。他的影片过去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就,现在在大陆同样是口碑和票房并进。究其原因则是后现代精神的精准运用,迎合了当下的受众,在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在个人叙事创作策略上与观众期待达成共识,坚持个人化风格与商业化思路的定位。而许多导演只能二选其一,因此电影质量受到诟病,彭氏电影则在积极缝合,希望缩小两岸三地文化思维的异质感。后现代文化不停将以前文本的碎片、先前文化和社会基础材料进行重组,并在这些材料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原著借鉴其他著作内容,原文本采用其他文本片段拼合而成。詹明信的话用在彭浩翔这位导演上也十分契合.他可以说是这些年来把后现代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导演。在笔者看来彭氏电影的个性风格并未对叙事本身造成侵害,在影片本文的重新建构过程中,后现代多元价值得以体现。相似个人叙事策略几乎涵盖了彭浩翔所有作品。因此他的文本具有明晰的后现代精神。

5. 结语

在当前迷茫的社会文化语境下,香港电影面对自身危机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彭浩翔在香港影坛的悲观基调中自信起航。用独具个性的电影理解,创作出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在叙事层面的创新将香港电影从叙事危机中拯救出来,拓宽了电影表达方式,从文化角度来说,他的俗化风格深受传统香港社会的影响,在其影片中能看到香港传统类型电影的身影,但他又不止于传统而深入挖掘创作出有强烈个人风格化的作品。后现代精神在他那里发挥到极致。笔者相信彭浩翔电影对中国两岸三地电影界均能产生较大影响,其电影意蕴的表达能够启发新锐导演的创作思路。就导演本人来说,希望其能将“百无禁忌,尊重内心”的创作理念一直坚守。步履不停地探索才是香港电影乃至整个未来国产电影的出路。

参考文献:

[1]朗天.香港有我——主体性与香港电影[OL].2013-06-20

[2]许乐,翟笑林.确定的cult+不确定的男女情感——彭浩翔电影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1).

[3]周敏.彭浩翔的黑色幽默电影与都市文化表达[J].当代文坛,2018(04)

[4]百家讲坛.香港怪咖青年导演彭浩翔[EB/OL].南都娱乐.

[5](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6.

[6](英)克里斯托弗·巴特勒.解读后现代主义[M]朱刚,秦海花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267.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
徐浩峰武侠电影的美学风格与叙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
曼奴·彭达莉小说《班迪》的女性叙事策略
浅谈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