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式奇观:技术赋能下大型活动的图形表演

2020-09-12 14:13于欣彤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3期

于欣彤

摘 要:技术赋能下的图形表演是国内大型文艺活动中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手段,以隐喻式奇观的视觉修辞方式实现着意识形态的情感劝服目的,从而促使观众对图像表演以及其背后的所有传达的思想产生正向心理。

关键词:图形表演;视觉隐喻;视觉奇观;技术赋能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3-000-02

图形表演,即以“图形”(而非演员或影像)为主要表征工具和展现对象的表演活动。图形表演可分为抽象图形表演与具象图形表演,前者以几何图形、线条、色块等无指涉联想意义的图形为主,后者以能指涉联想具体现实事物和概念的“形象”为主,包括人象、物象、字形、符号(有特定内涵的图形)。相比之下,具象图形表演更能准确地表达具体事物和概念,更具大众认知属性,因此格外受意识形态宣传的青睐。

在当下国内主流大型文艺活动中,图形表演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呈现方式。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上,张艺谋用3 290块手持光影屏呈现了一场他称为“全世界首次”[1]的大型动态图形表演,参演人员通过手持屏和表演道具,将主题表演各章节的核心元素进行组图和立体呈现,用光影画面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场大型媒介事件以隐喻的方式完成意义建构,以视觉奇观的方式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让公众实现了集体性身份认同建构和“想象共同体”的召唤。

一、意义建构:多维度的视觉隐喻

在具象图形表演中,隐喻是图形表演意义建构的主要手段。视觉隐喻以“形象”为基础单位,可分为单形象隐喻和多形象隐喻。而由多个形象结构完成的视覺隐喻又可进一步分为空间设计上的隐喻和时间结构上的隐喻。

(一)单体形象隐喻

单体形象的隐喻可以根据喻体可视化能力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喻体可直接视觉化;二是喻体不可直接视觉化。

在第一种情况中,图形表演直接呈现视觉化的喻体。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第二段主题图形表演《我们走在大路上》中的“道路”图形,它便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之路”等比喻中的喻体“路”的视觉化具象呈现。

而在喻体难以用个别简单“形象”进行视觉“翻译”的第二种情况中,形象隐喻则通过“借代”或“借喻”的方式,用可视化的事物(一系列可视化事物的组合)对原来的喻体进行二次修辞。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第三段主题图形表演《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受雨滴滋润而长大的树木”借喻着难以可视化的“春天”,间接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春天”的比喻。

(二)空间设计隐喻

对于视觉艺术来说,各种视觉元素即可以被创作者单纯用以创造形式之美,也可以被用为隐喻/象征。可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有隐喻的潜能。在图形表演中,有以下两种概念隐喻利用率最高、意义较明确,且被广泛研究。

第一种概念隐喻为:以不同“形象”的具体空间位置关系,隐喻其所代表的事物间的抽象关系。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第一段主题图形表演《红旗颂》中,LED屏幕组成“长城”和“枪”,“长城”和“枪”的并置意味着“国防”。其后,“枪”的图案融入“长城”图案中,屏幕上出现了人民抗战的石雕图像,隐喻着“人民的血肉铸就了长城,人民的抗战使中国得以独立自主”。

第二种概念隐喻是:以不同“形象”之间视觉元素的相同或相似性,隐喻其所代表的事物间具有关联性。第四段主题图形表演《领航新时代》中,一只和平鸽在“圆形”的旋转地球上飞翔,而后“圆形”的地球变成“圆形”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志,又变成“圆形”的笑脸。相同的“圆”隐喻着事物间相同的性质,共同指向“一带一路”是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三)时间结构隐喻

时间的发展和语言逻辑推理都具有线性的特征。因此,创作者们往往使用时间线上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隐喻事物的因果逻辑关系。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第四段主题图形表演《领航新时代》中,叠印“中国梦”字样的蓝紫色花朵化作7只蓝紫色的和平鸽,7只和平鸽进而又化作一只圆形地球上飞翔的大和平鸽。从“中国梦”到“七只和平鸽”到“翱翔世界的和平鸽”,这样的图形顺序隐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将造福世界,图形表演在时间结构上完成了关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的隐喻,同时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写意式表征。

二、情感劝服:技术赋能的时空奇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夸大法最适用于典礼演说[2]。尽管亚里士多德不愿意抬高“情感”的地位,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公共性表演中作用于情感的夸大法是最有劝服效力的。而夸大法对于视觉修辞来说便是制造“视觉奇观”。

具象图形表演的现代性时空奇观具体体现在技术、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上。图形表演利用高科技进行“视觉赋魅”,利用空间设计制造震撼感,利用时间节奏制造惊喜感,最终使观众在对奇观式符号的崇拜中达到集体狂欢,从而完成个体在集体中的身份确认和对集体的认可。

(一)技术:“视觉赋魅”营造崇拜感

视觉修辞的“科技化”是图形表演的当代特征,是“夸大法”在当代的充分呈现,是打造现代视觉奇观的基本手段。

在技术赋能下,图形得以脱离演员,呈现出“独立演出”的倾向,即在科技的支持下看似“自动化”地完成表演。这种科技赋能下的自动满足了人类心底对“神迹”/“奇迹”的原始崇拜。

2004年在雅典举办的第28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奥运五环”的呈现方式可以看作是对“技术-奇观”这对关系的绝佳体现。开幕式上,随着现实与屏幕相互应和的阵阵鼓声,奥运火种放佛从屏幕中的古希腊时代的奥林匹斯山飞下,飞出屏幕,点燃了体育场内象征爱琴海的水域中的五环。众所周知,奥运圣火采集方式遵循古希腊的传统,由首席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把火炬放置在采集圣火的凹面镜中央引燃圣火,寓意“神赐火种”。而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火种借助现代技术实现了千年的跨越,同样象征着神的赐予,激发了观众对于奥运圣火和奥运五环的崇拜之情。

(二)空间:非常规与夸大法营造震撼感

从空间维度的设计上看,图形表演常以非常规的手法处理表演材料,以夸大法处理具体图形,从而为观众带来“震撼”的心理体验。

在材料使用上,创作者往往采用非常规的材料或特殊装置,或把常规材料进行非常规化使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中,烟花在高空打出了“春树”和“孔雀尾巴”的形状。烟花对于具象图形表演来说是非常规材料,因为其极不稳定所以很少用于具象图形表演。因此,当烟花在空中打出了美轮美奂的具象图形的时候,观众感到了视觉震撼。

联欢活动在地面上的主题图形表演采用了常规的LED屏幕,但却实现了LED屏幕的非常规化使用。LED屏幕在各大晚会表演中多被用作舞台背景,因此,当LED屏幕化身为“翻花”拼图,实现了普通翻花无法实现的“百变”时,观众感受到了意外和震撼。

在图形设计方面,使用“夸大法”处理视觉元素可以有效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如:面积/体积的极度放大、色彩五光十色绚烂夺目、特殊的视觉角度、强烈的对比、快速的运动变化等。

在国庆联欢活动第一段主题图形表演中,3 290个演员拿着发光板组成了巨大的“国旗”;其后5 400平米的号称“全世界最大的一面五星红旗”的巨幅LED网幕[3]冉冉升起。巨幅国旗以面积上的压倒性视觉力量震撼了观众,让他们获得有别于日常的深刻印象。

(三)时间:突变、发现、升级营造惊喜感

单一图形表演的基础时间结构为:蓄势(酝酿阶段)——图形出现——图形展示——图形消失。对表演的时间结构的设计可以实现对观众心理节奏的控制。在多种节奏控制手段中,“突变”“发现”“升级”是制造视觉惊喜感的三大手段。

“突变”与“发现”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两种悲剧情节设置技巧——“突转”与“发现”。“突转”指悲剧情节往相反方向发展,而“发现”指主角对事情真相从不知变为知的过程[4]。

图形表演中的“突变”指突然转变原来的呈现方式和路径,在呈现效果上突然出现观众意料之外的变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第一段主题图形表演《红旗颂》中,演员们以持盾牌的方式手持屏幕从两边入场,交汇形成矩阵,手中的屏幕无规则闪动。屏幕的闪动是一种“蓄势”的方式,吸引观众注意力,引发观众好奇。突然,演员们高举屏幕,屏幕上的图案随之突变为规则的、拼接好的巨幅国旗,给观众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图形表演中的“发现”指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观众从无法辨认图形到成功辨认图形的过程。成功运用这种方式的一个极佳案例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奥运五环”的图形展示。开幕式的文艺演出上,演员扮演成钢铁工人,以熔炉炼钢的方式,逐渐打造出一个红色的钢圈。钢圈缓缓升向空中,与四面八方缓缓飞来的另外四个红色钢圈汇合。观众终于发现这原来是一个“钢铁五环”。“发现”所带来的惊喜感是恍然大悟式的,更令人回味。

第三種手段“升级”,是图形展示的方式得到递进和质的变化,从而使图形展示到达高潮的方式。创作者往往先带领观众到达一个“假结局”,当观众还沉醉于“假结局”的美好,而没有进一步期待的时候,图形展示突然得到“升级”,给观众意外之喜。在联欢活动图形表演中,“升级”的方式屡屡出现:从屏幕矩阵上的“国旗”图案到冉冉升起的网幕“国旗”;从屏幕矩阵上的绿树图案到空中的烟花树;从屏幕矩阵的“祖国万岁”到演员高举红色烟花棒等。

三、结语

大型活动中的图形表演利用隐喻的方式搭建图形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指涉关系,以视觉奇观的方式使观众把崇拜、震撼、惊喜的观看心理与图形呈现和叙事联系在一起并产生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央视网新闻:国庆联欢活动为何没请明星助唱?张艺谋揭秘幕后故事[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6298554176671891&wfr=spider&for=pc2019-10-3.

[2]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新京报经济新闻.揭秘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光电夺目”视效背后的黑科技[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6293678569339757&wfr=spider&for=pc19-10-2.

[4]古渐.“发现”与“突转”——对《诗学》戏剧理论的现代阐释[J].外国文学评论,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