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营造新个体经济生态

2020-09-13 22:47刘胜语
中国电子报 2020年54期
关键词:业态个体数字化

刘胜语

编者按:

近期,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支持15个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发挥好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激发新的消费市场、就业形态和投资需求,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围绕15个新业态新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基本进展、发展趋势和发展痛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究报告》,包括总体发展研判、15个方向专题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敬请关注。本期刊登该研究系列的新个体经济篇、虚拟产业集群(园区)篇、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篇。

个体经济原指劳动者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具有规模小、流程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数字经济时代,个人经济随互联网平台发展而持续壮大,越来越多的个体积极融人平台的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通过共享平台各类资源、分享平台收益,实现自我就业模式创新,使得个体经济绽放出新的发展活力。

发展现状

当前,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个体经营户系列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有7.99亿就业人口,其中个体就业人数高达2.3亿,近5年来个体经济吸纳新就业占比达68.5%。其中,电商、新媒体、即时物流、网约出行等领域的新个体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个体经济崛起与平台发展壮大的纽带关系日益紧密。社交电商已成为孕育个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社交电商从业者规模高达4800多万人,从业人数同比增长58%;微商从业群体逐步年轻化,以18-35岁为主的青年群体占比达到86%。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营销、短视频营销的个体经营者数量大幅增加,有关资料显示,中小型自媒体发布者数量占自媒体平台总用户规模已高达70%。以外卖配送、同城速递为代表的即时物流高速增长,其规模已超过快递行业总量的1/4,其中80%以上的从业人员为80、90后男性,快递已成为这些人群谋生养家的重要手段。

发展趋势

一是以个体经济为主体的平台竞争日益激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深化应用,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推动平台在运营、服务、监管等方面的全面升级,为个体参与者提供更加低廉高效的平台赋能服务。透过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不难看出,从技术到服务,包括算力算法、资源优化、精准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无一不是竞争的关键点,甚至是制高点。

二是以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升级重构个体就业生态。平台作为新个体经济从业者连接资源的纽带,在初期会集聚大量个体,催生新的就业方式,如外卖骑手、小微电商、网约车司机等新职业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常态化、规范化。当某一粪平台聚集起足够多的个体经济从业者,围绕这一就业群体的需求会衍生出一系列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形态,并逐渐向整个产业链延伸扩散,最终推动新业态的不断丰富和多元化。

三是新个体经济对人才数字化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新个体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平台对于个体的赋能,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能力,实现人的数字化转型。平台自身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其使用、运营、维护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最低限度要求就是对平台功能的熟练掌握与运用。提升平台从业者数字化能力已成为众多平台蓄力蓄能的共同选择,目的是全面提升平台从业者的数字化能力,营造更加良性的新个体经济生态。

突出问题

一方面,“去劳动关系化”导致就业安全性弱化。新个体经济从业者受法律保护程度较弱,易于遭遇勞动定额不合理、用工诈骗、福利缺失、社会保障不充分等风险。就业人员收入和就业岗位易受平台交易规则调整、政府管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冲击。自我就业人员重短期权益、轻长期权益,人力资本升级和风险防范能力较弱。

另一方面,整体发展缺乏相应统计监测体系。新个体经济就业方式快捷灵活,但缺乏工商登记注册,这对创业就业的统计难度较大;平台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标准不统一。此外,由于缺乏对个体就业的认定标准和统计指标,创业就业人员尚未纳入国家就业统计体系,导致政府至今难以摸清个体经济的底数,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措施。

发展建议

一是增强自治性劳动的灵活性保护。推进劳动标准执行与劳动关系脱钩,将劳动标准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依托平台就业的自治性劳动者。切断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的因果关联,促进“互联网十”与社会保险制度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网上社保”建设,提升社会保险缴费在全国范围内转移接续的便利性。完善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适应劳动者多层次就业需求,将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各种扶持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向平台和非传统劳动关系中的网约工延伸。

二是建立健全相关统计监测体系,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人社部门应与商务、工信、统计、工商等部门加强协作,协商建立健全个体户创业就业认定标准、程序和统计制度,开展全国性统计和分析。将现行的积极就业政策和对实体经济的创业扶持政策向个体户就业延伸,放宽经营范围,解决好经营场所问题,允许在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场所进行网上创业。

猜你喜欢
业态个体数字化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
从业态特性看全球激光拼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