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完善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研究

2020-09-14 11:58李萍
理论观察 2020年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农村对策

李萍

关键词: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7 — 0094 — 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留守人员主要为儿童、妇女、老人。农村“三留守”人员老、少、弱,劳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家庭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这为解决农村“三留守”难题指明了方向。完善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既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已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本文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分析农村“三留守”人员现状,指出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为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进行探索。

一、滨州市农村“三留守”人员现状

目前,出于节约城市生活成本的考虑,农村青壮年往往选择单独进城务工。由于需要料理农活、照顾家庭以及学生学籍管理方面的限制,多数进城务工人员的父母、妻子和子女还需要继续在农村生活。从而导致了在中国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社会群体。随着外出打工人口增多,农村“三留守”人员问题也日益突出。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现辖一市两区四县,人口368.9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摸排,截至2016年7月31日,滨州市农村留守人员15366人,其中,留守儿童9786人,留守妇女1971人,留守老人3609人。

(一)留守儿童问题

1.学习上缺乏辅导,学业荒废。留守儿童的祖辈文化水平低、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教育重视不够,也缺乏教育技能。多数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粗放松懈的“放羊式”管理模式,容易使留守儿童出现迟到早退、学习效率低下、完不成作业等问题。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没有资金支持孩子的课后拓展与辅导,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素质拓展等方面与其他孩子产生差距,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低。部分家长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向子女灌输读书不如打工的思想,将子女的未来目标定为外出打工挣钱,在无形中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2.缺少父母关爱,易引起心理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和亲情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在缺少关注、关爱和沟通,易导致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缺乏安全感,出现心理问题。

(二)留守妇女问题

1.文化程度偏低。留守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大都是初中文化以下,高中及高中文化以上的留守妇女只有14%,文化程度偏低的妇女,既缺少促进农村发展的眼光和思路,也缺乏教育下一代的能力和知识。作为农村留守人员中坚力量的妇女,难以解决农村留守人员问题。

2.劳动强度大,精神压力大。從宏观角度来看,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存在普遍问题就是经济压力过大。在子女教育成本增高、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70年代至90年代的青壮年,经历了房价、物价的极速变化,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生三座大山,来自社会的生活压力大。当小农经济逐步满足不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将农村现代化推进节约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造成了农村家庭结构不完整,缺少核心成员。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低,生活中依赖丈夫出谋决策,空间距离的拉大,降低了夫妻交流频率,造成农村妇女生活中存在消极心理。从微观角度来看,农村留守妇女存在各不相同的自身问题。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结构不完整,需要同时把握家庭方向、家人健康、邻里关系等多方面问题。适应期短、压力大,在社会和家庭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施压下,留守妇女身体与心理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的重压下,易引发较大的情绪波动。对团圆和谐家庭的向往与日常生活劳累落寞的现实对比之下的落差,长期压抑着留守妇女,独自面对身体不适无人照料、邻里矛盾难以处理等短期问题,如何寻找释放压力、缓解矛盾的有效途径,都是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3.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意识弱,受侵权案件逐步增多。男性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农村的治安状况下降,丈夫长期在外,女性势单力薄,容易受到欺负,各种权益被侵犯。留守妇女感到安全感下降,经常对自身和家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感到担忧和害怕,导致留守妇女容易产生害怕、担心、烦恼等不良情绪。农村缺乏相应法律知识的宣传,导致农村群众相应普法意识的薄弱,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生活权益。许多诈骗电话也将诈骗矛头指向农村,导致农村妇女物质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失。留守妇女相较于男性而言本身在力量和精力方面就比较弱,容易受到各种侵犯,当她们受到侵犯时,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想到报案,只会选择默默忍受。这样的选择只会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继续为非作歹。

4.离婚比例较高,缺乏婚姻安全感。夫妻两地长期两地分居,交流变少。据调查,进城务工人员中,经常和家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占50%,两周打一次电话的占31%,一周打一次电话的占21%,很少打电话的占9%。交流沟通的主要问题多是孩子的学业、老人的身体、农作物的生长等情况,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进行夫妻感情上的沟通。外出务工路途较远,团聚见面的时间和机会很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回来一次的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6%,半年只见面一次的约为14%。每年见一次面的人数居多数。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不但影响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还容易使夫妻感情出现问题,产生婚外情、婚外恋,提高离婚率。

(三)留守老人问题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农村老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缺乏经济来源,生活主要依靠子女的赡养。外出子女收入大多不稳定,对留守老人的经济资助有限,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大多过得比较清苦,如果遇到重大疾病,医疗费用对留守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2.精神缺少慰藉。在传统孝文化日渐衰微的大背景下,带有经济利益或功利色彩的家庭代际关系和“轻老重小”的代际逆倾斜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和养老质量。农村子女普遍把赡养理解为物质供养,忽略了对父母的精神关爱,从而使留守老人很少能够从家庭中获得精神慰藉。

3.安全隐患较多。一是留守老人交通安全问题突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老人耳背眼花、行动缓慢,经常看不清楚车辆和路线,对车辆避让不及,容易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二是存在留守老人居家安全问题。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多,留守老人缺乏家电使用安全意识和知识,很容易引起触电和火灾。

二、滨州市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为妥善解决农村“三留守”人员问题,滨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广泛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留守问题系统性、关联性强,历史欠债较多,农村留守人员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等原因,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如,留守妇女的生产指导、安全保护,留守儿童的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留守老人的生活保障、健康保健等活动,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除此以外,设立心理咨询室、儿童活动设施、技能培训室等也都需要花费资金。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很多项目和设施无法落到实处,无法保证服务体系有效稳定的运转。经调查,目前滨州市针对60岁以上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为100元,这些补贴难以维持老人尤其是农村孤寡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做好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但目前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如,截至2016年7月底,滨州市留守儿童数量为9786人,但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干事仅有102人,每人需要为90余名儿童服务,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之间差距悬殊,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三)服务场所数量少,使用率低。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农村成立有儿童服务中心,作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辅导和活动场所,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儿童服务中心数量较少,已有的儿童服务中心举办的活动数量也很少,利用率很低。在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儿童表示没有参加过儿童服务中心组织的活动,甚至有一部分儿童都没有听说过儿童服務中心。未参加过活动和参加过活动的儿童数量之比是3:1,显示出关爱儿童服务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和作用。再如,为做好老年人服务工作,部分农村服务中心配置有电脑等设备,但是从调查来看,只有23%的老人使用过农村服务中心的电脑设备,77%的老人没有使用过,其中50%老人没有听说过服务电脑这件事,服务中心配置的电脑设备多数处于闲置状态。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当前,农村社会保障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执行体系建设还都很不完善。对农村“三留守”人员问题还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保障机制。

三、建立健全滨州市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

1.努力推进农村医疗、农村教育、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尽快系统性解决农村看病难、养老难、上学难的问题。在现有的农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农村的大病补助、困难救助制度进行完善,加大对农村医疗补助尤其是农村困难家庭的医疗补助力度,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提升农村养老金标准,提升农村老人养老质量,

2.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撑。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动员社会捐助,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正常运转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健全服务工作队伍

加强农村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动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弥补农村“三留守”服务专业人员不足问题。要加大农村留守人员服务工作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注意培养本土的优秀人才、“土专家”,建立壮大专业服务队伍。积极引导在留守人员之间开展一对一的互助活动,如身体较为健康的老年人可以照顾身体上有疾病的老年人,互帮互助,弥补专业服务人员缺口。

(三)加快专项和综合性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学校和养老院、敬老院、卫生室、活动室等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村服务设施维护使用管理,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充足的服务场所和设施。

(四)提升留守人员自我保护能力

1.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开展法律课堂进校园活动。通过专项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宣传儿童防护知识、常识,提升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增强留守妇女防护意识。建设农村法律服务站,完善法律援助的相关政策,开展专题法律知识讲座,设置法律资讯站点和咨询电话,增强农村留守妇女的法律意识,提高她们的自保能力。健全农村治安体系,提升农村治安水平。

3.增强留守老人的安全意识。利用村民议政日、村民大会、大集等群众集聚的时机,大力宣讲交通安全常识。在村居制作交通安全宣传画廊、交通安全宣传栏、宣传屏,使农村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受到交通安全教育。加大农村电气设施使用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做好农村电气设备防触电保护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电气设备使用安全保障水平。

(五)扩大就业渠道,拓宽投资门路,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要彻底解决留守人员问题,从根本上还是要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缩小城乡差距。积极培养适合农村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农业品牌,加强农产品销售,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吸引农村青壮年本地就业、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维国,李敬德.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新视野,2012,(06).

〔2〕赵文强.多元共治模式下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困境研究--以河南省卫辉市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05).

〔3〕隋晓彤.制度演化视域中农村留守妇女组织创新研究——以宁夏西海固地区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06).

〔4〕孙梦颖.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2).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农村对策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