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柳州市客家文物建筑

2020-09-14 12:03覃颖川
神州·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保护文物利用

覃颖川

摘要:凉水屯刘家大院与隆盛九厅十八井是柳州市现今为数不多的保存良好的客家民居建筑,均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通过分析凉水屯刘家大院和隆盛九厅十八井的历史价值与建筑特色,探寻作为文物建筑的客家民居如何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和基本对策。

关键词:刘家大院;九厅十八井;客家民居;文物;建筑;保护;利用

一、凉水屯刘家大院

凉水屯刘家大院位于柳州市西鹅乡竹鹅村凉水屯,为清代“奉政大夫”刘华琼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修建,2017年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为砖木结构,人字顶,盖灰小瓦,坐西北朝东南。建筑分左、中、右三个门,共32间。建筑布局为三厅六井,游廊蜿蜒,建筑面积约1500余平方米。沿中轴线由东南至西北依次为上、中、下厅,厅侧左右为厢房。在屋后两角有砖瓦结构的3层雕楼。墙体均用石灰、河沙掺糖油混合成,厚30~32厘米,甚为坚实,地面铺青砖。上、中、下厅及正门原有木匾等题字。门外两侧及中、下厅中间部位有16根圆形直径约35厘米的木柱作支撑。中、下厅柱之间的屏风板以木格花窗装饰,雕花精美。中厅前檐呈券拱形,天井檐板亦饰精美雕花。抗战时期,部分门窗被日军烧毁。建筑内部有匾额数幅,有“大夫第”、“贡生睿元”、“天禄堂”等,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刘家大院具有当时典型客家民居风格,墙壁皆用米浆水拌三合土构筑,大院的长、宽、高,住房和碉堡的布局择地皆反映了当年的客家人居家过日子的场景,是研究我国清末客家人生活颇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二、隆盛九厅十八井

隆盛九厅十八井也称曾家大院,位于柳州市柳江区进德镇三千村隆盛屯内,是柳江区最宏大的清代建筑,也是是目前柳州市最大的古代客家建筑群,2000年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迁入柳江定居的客家人曾勋、曾光麟于清乾隆年间所建,是九纵六横式客家围屋。占地面积约13000多平方米,共有房120间,大门前有一个人工莲池,既作装饰,又可护庄。庄园呈圆形,四角都有雕楼,四周围墙高五、六米,全用桐油、糖油混合石灰、沙子、黄泥夯成,坚固如石,锄挖不开,炮轰难倒。围墙上遍布了望眼和枪眼,所有开向庄外的门框都装上坚厚的大石条,大门并用厚铁皮包上。庄内除厅堂、居室,还设有跑马楼、花圃、货仓、谷仓、碾房、雇工、庄丁宿舍等。庄园飞檐斗拱,墙上雕刻塑绘各种人物花鸟图案,精美壮观。曾家大院以广东客家人的庄园为蓝本,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气势雄伟,可容数百人居住,整个建筑群设有九个大厅,十八个天井,故当地人称“九厅十八井”。该建筑群因年久失修,部分房屋被毁。但围墙、雕镂、天井基本完好,柱墩尚存,整个庄园布局仍清晰可鉴。

三、凉水屯刘家大院与隆盛九厅十八井的建筑特点与价值分析

(一)《广东民居》一书中,陆元鼎先生将客家民居的形式由小至大分为门楼屋、堂横屋、杠屋、围拢屋、围屋、城堡式围屋等。凉水屯刘家大院则是广西客家民居中最为常见的堂横屋,为三堂两横。

刘家大院具有当时典型客家民居风格,其“大门前有柱廊,形成凹门廊,门厅左右两侧设二房面向门廊开窗采光。中厅为三开间开敞式布局,两侧的房间很深,被称为‘长房,是主人的卧室。正中的屏门没有采用通常的平开,而是类似于中悬方式上下旋转开启,这样打开时还可以成为谷物的晒台。第三进为祖堂,客厅则位于祖堂前方的填进两侧。横屋对称设立在两侧,每一排横屋的最后一进都有高起的炮楼。”[1]墙壁皆用米浆水拌三合土构筑,住房和碉堡的布局择地皆反映了当年的客家人居家过日子的场景,是研究我国清末客家人生活颇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其格局极具客家风情,兼具居家和防护功能,大院的两角碉楼曾是刘家先辈抗日的历史见证,碉楼外墙的精美的图案颇有审美价值。

(二)隆盛九厅十八井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是柳州乃至广西客家民居的代表。首先,它是柳江区规模最大的古民居群,其围墙以桐油、糖油混合石灰、沙子、黄泥夯成,异常坚固,锄挖难开,炮轰不倒,显示出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创造性;其次,它以广东客家人的庄园为蓝本,院内设有九个大厅,十八个天井,120间房,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所有檐、柱、墩、梁、廊都有雕刻或绘制的精美图案,体现出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第三,“九厅十八井”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史较为悠久,且与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清咸丰年间,庄园主人曾钺因资助支持大成国李文茂部的当地首领谢亚八,至使庄园遭到清军围攻,曾钺及谢亚八率众踞庄奋勇抵抗,曾在庄前打死清兵参将谢年丰。最后终因弹药耗尽,被清兵攻入。

四、凉水屯刘家大院与隆盛九厅十八井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2012年,刘家大院由于年久失修且連日降雨,条、梁架、瓦桷等木构件出现糟朽断裂等情况,当时建筑里面仍住有一家3口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凉水屯村民筹资20万紧急抢修刘家大院,但由于村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对刘家大院进行了拆改,破坏而改变了建筑本身美观和格局,影响了建筑整体的安全。于是2018年,由柳州市文物局(现柳州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对刘家大院重新进行了维修加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整个建筑腐朽木构件的修复和替换、屋面揭顶维修、更换不能使用的瓦件和墙体维修等。此次维修基本保障了文物建筑及使用人的安全,仍需开展进一步维修工作,但建筑内青石地面部分磨损严重,室内木楼板存在白蚁侵蚀情况,并存在消防、安防隐患。

(二)2014年,柳江区对庄园内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对损坏严重的九厅十八井西门楼进行抢险维修,修缮房间3间,面积约75平方米,并于2016年再次对九厅十八井进行了局部维修和环境整治。隆盛九厅十八井现已无人居住,建筑本体及其周边地区仍保留有许多重要的遗物、遗迹,庄园整体结构尚清晰可鉴,是研究历史、进行传统教育、发展历史人文旅游的良好资源。虽经过数次局部维修,但由于年久失修,许多的墙体、桁条、屋瓦、门窗、雕楼等构件已严重损坏,部分房屋已自然倒塌,尚存的房屋亦都成为危房,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急需大规模的抢救维修。

五、凉水屯刘家大院和隆盛九厅十八井的保护利用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由于凉水屯刘家大院和隆盛九厅十八井的产权关系都比较复杂,且村民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需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防微杜渐,从源头扼制对文物建筑产生危害的行为,在群众中营造出保护文物光荣、破坏文物可耻,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保护资金投入,保障文物本体安全

凉水屯刘家大院和隆盛九厅十八井保护和利用,其前提是做好文物本体的保护,保护好文物本身,才能让文物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得以体现。刘家大院近期虽已完成部分维修,但其地面与室内空间仍需进行维修,并开展水电改造和消防、防雷工程。而隆盛九厅十八井保护现状不佳,亟需进行大规模保护维修工程。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开发利用客家文物建筑,突出其客家文物建筑特点与客家文化特色,创造客家文物建筑新的时代生命力。

(三)深挖地方客家文化,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凉水屯刘家大院与隆盛九厅十八井两处建筑地理位置比较分散、相对孤立,无法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规模的客家民居旅游资源。凉水屯刘家大院在完成修缮后,可打造开发成为展示客家文化与刘氏宗族历史的陈列馆。而隆盛九厅十八井修复以后,可作为柳江区客家文化展示中心,与周边的生态农业区一起成为人们节假日的休闲观光场所,并融入周边的自然人文景区,成为一个历史人文和现代生态农业旅游景点,在完善道路等基础配套后,与刘家大院同柳州市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加入柳州市旅游线路当中,让客家文物建筑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得以长期保存。

参考文献:

[1]熊伟,张继均.广西传统客家民居类型及特点研究[J].南方建筑,2013(01):79.

猜你喜欢
保护文物利用
文物的栖息之地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