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多元化对文学评论传统的影响

2020-09-14 12:24徐婷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多元化

摘  要:在文学“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视角之下,文学评论所面对的问题不仅是外部环境的冲击,还来自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理解,针对有关文学评论的指导意见。本文首先是从文学评论多元化和文学评论的概述开始探讨,分析了汉语言文学当中文学评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总结分析了在多元性下对文学评论的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多元化;文学评论

作者简介:徐婷(1990.5-),女,满,黑龙江五常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6-0-02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呈现了失语的趋势,近年来汉语言文学批评主要有“中心”和“边缘”的特点,中国的很多理论都是借用西方的文化语境来表达,严重失去了自我特色。面对着全球化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提倡中国文学的重要性,将中国的文学评论注入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视角下,重构中国文学,如何将中国文学评论更加完善,体现其多元化的特点,这对于汉语言文学与多元化批评进入深入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多元化和文学批评概述

汉语言文学的文学批评的文学热呈现在上个世纪末,然而很多的学者将这个词用于文学批评的时候,并没有真正体会其中的用意,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多元。有的学者甚至将其融入到各民族和各个国家的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世界观中,强调该两者是文学评论的归宿,夸大了文学评论在多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将其功能无限地扩大,导致了思想上的错误,制约了文学评论的发展进程。

1.1“全球化”与文学评论之间的关系

全球化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指的是资本家将自身的资金、产品等于全球的生产相联系起来,提升了商品的服务和价格,形成了一种全球化的商品交易模式。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诸多领域也受到了影响,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往来,而文学批评主要表现在文化领域的全球化,大多学者可以了解国外的文学著作,形成自身的想法和意见,从而表达个体的观点。

1.2“多元化”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多元化”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等各个层面,在《文明冲突》引进中国时,其多元化的文学批评开始形成了理论基础。但是,在实质上,多元化本身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词语,一表达为汉语言文学圈内的“多元化”,第二是全球不同民族之间的多元化,当我们在谈论“多元化”的文学评论时,强调的是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多元化,但是忽视了民族之间的实质性差异。仅仅围绕着西方的文化来探讨文学评论,而忽视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尤其是非洲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等,所以导致了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视野过于狭窄,无法呈现出文化评论的多元化。

1.3汉语言文学与文化评论中的“多元化”

目前在汉语言文学中呈现的“多元化”主要是由于学术研究所导致的,知识角色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碰撞产生了文化的多元性。汉语言文学对文学评论主要集中于小说、传记、市井小说和犯罪小说等领域,小说领域的扩宽,使得文化评论的范围也有所延伸,进而文化发展的趋势符合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汉语言文学对于多元化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评论无论是反对还是赞成,在研究的进程中都必须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才能挖掘故事背后最为本质的形式。

2、汉語言文学对文化评论存在的问题

2.1汉语言文学学界“无根”情况

汉语言文学上呈现的“无根”现象,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文化的盲目从众,认为西方文化一切都是好的,整体上有“异质化”偏差,背离了原有的知识体系、概念,将“西方”的一些文化常见形式移植过来。“异质化”现象最为严重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导致汉语言文学的文学评论与传统的文学评论出现了分离现象。对西方的盲目从众表现一是模式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原著中马克思文学批评理论,二是大量的引进西方的文学古典、经典著作,将他们的词汇和术语根植于我国的文学艺术上,使得我国的汉语言文学评论丧失一定的话语体系。

2.2中西文学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当我们在引进西方的文化时,汉语言文学的文化评论实际上就背离了传统的文学评论理论,西化现象极为严重,西方国家的文学评论成为了我国践行的标准和典范。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逐渐发现“拿来主义”不再适宜当下的发展,他们的理论并不能成为中国汉语言文学文化评论的标准,于是,我们再重新找回传统的文学评论理论,但这时候的传统已经与时代脱节,导致中国的文学评论滞后发展。这种现象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但又不得不面对,目前我国的文学评论既得不到西方评论理论的支持,又无法展现在出自我特色本土文化评论特色。

2.3汉语言文学文化评论与现实生活的疏远

我国的汉语言文学评论家在建构理论和观点的时候,依靠的依然还是文本和文字,他们不愿意将文学评论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起来,认为学术的东西与生活没有关系。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汉语言文学观念、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虽然一些文学作品也是来源于生活,但文学家们他们的文学评论却丧失了生活的本质基础。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心理习惯、延续状态和审美认知才是文学评论的思想源泉,他们只有密切地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习惯和认知,才能获取更好的评论灵感,才能避免在文学当中打圈的现象,如果文学退离了生活,与现实生活逐渐疏远,会导致文学评论失去其生命价值。

2.4文人创造文化与传播文化的“边缘化”

一般文人创造的文化属于精英文化,另外一方便是通俗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之下,精英文化不断被碰撞和打击,呈现了一种边缘化的趋势。其中精英文化又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上世纪的60年代左右,我国的文学评论的对象主要集中于精英文化之中,但随着以白话文所代表的通俗文化出现,精英文化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俗文化成为了主流文化,国人的意识和思想意识转变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了文化价值的流失和贬值。这样一来,文人所创造的精英文化就被淡忘,文化日益趋向“边缘化”。

2.5汉语言文学“现代化”面临的焦虑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学逐步走向“现代化”,文学评论也是如此,文学评论最为直观的表现便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情。但是我国在诺贝尔文学上的建树相比西方较远,所以一直在对西方的文化进行引进,对非洲文化、印度文化所不看好。在南美洲、非洲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国对他们的文化的态度有所转变,逐步认同文化的“多样性”原则,坚持文学评论的多元性。文学在“现代化”浪潮的驱动之下,虽然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但还是失去了文化最根本的特点。

3、基于多元文化下文学评论的建议

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重新面对文化的多元性,认真审视文学评论当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以及文化环境的变化和重塑。没有理解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之前,单纯地提倡“多元性”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

3.1以中国本土文化语境分析为基础

为了解决中国的文学评论现状问题,应该要直接面对中国本文文学现状,从当下的语境分析出需要的“多元性”意义,强化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意识。文化的发展是一定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所导致的,还受到文化环境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影响,面对着国外文化的带入,我国本土文化还受到马克思主义文化和欧美等文化语境的影响。事实上,通过采用欧美文化来评论我过本土文化是无法解释的,我们应该以自己本身的文化语境来分析和理解,了解我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明白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

3.2汉语言文学评论要认清“传统”

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的文学评论应该认清楚“传统”,这样才能帮助我国文化发展走出困境,实现自我。例如,“上善若水”就属于传统的道家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所蕴含的语境又有了不一般的认识。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学评论,对于“上善若水”的评论就会与欧美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以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对文学评论时,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重新建构传统文化,形成新的文学评论的视角。当然,也要重新审视以文本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们的内心积淀、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的文化传统。因此,在多元文化下的文学评论理论应该重视对传统的建构,认清文学评论的现实环境,这样才能帮助其走出困境。

3.3把握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西方的文化对我国文虎具有强烈的冲击作用,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语境之下,我国文学评论依旧没有摆脱西方文化的侵蚀,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相互碰撞,这就要求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文学评论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条主线,认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深刻把握我国的优秀文学评论形式,坚决不套用西方的模板,但是在实际上,我国的学者对这一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部分学者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也比较低,导致了文学评论无法形成自身的特色,既不能认识到西方文化,也不理解传统文化,更不能良好地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面对着这样的现状,应该形成对自我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辩证的认识其中的关系。

结语:

简而言之,汉语言文学的文学评论当前主要面临着是“文化多元化”的问题,例如现代化、全球化、边缘化等等,其造成的原因都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所导致的。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以及文学评论家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总是想着如何建构一个新的话语体系,没有更多地从分析出发,将注意力放在理解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走出传统来掌握先进文化,良好地处理中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之间形成新的认知体系,并且探索积极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学评论的意义价值。

参考文献:

[1]成佳妮.汉语文学多元化对文学评论传统的影响[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82-84.

[2]鄧志超.文化差异对外国文学评论产生的内在影响分析——评《外国文学》[J].中国教育学刊,2020(05):147.

[3]为汉语文学批评寻根——评《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J].程世波.中国图书评论. 2006(02).

猜你喜欢
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不足及对策浅析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文学评论》编辑部2000年度学术论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