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教学之点滴

2020-09-14 11:46彭水香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言作文

彭水香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和写作文都是一种拔高要求的教学,很多同学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覺, 作文课上,急得脸红耳赤,抓耳挠腮。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呢?我认为以下方法能有效引学生入作文之门。

1.活动激趣,让学生有话可说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由于表达能力有限,一些事情未经历过,总会词穷曲不达意。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激发思维,组织语言进行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上册教材第八单元作文教学《那次玩得真高兴》,我便组织学生进行扳手腕比赛,提醒学生观察老师说的话,写清比赛规则,观察选手的动作、表情,同时观察啦啦队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渲染比赛的激烈。另外要从选手的体型对比及顽强拼搏中写出一种不放弃的精神。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把玩得怎么高兴写具体,有话有条理去组织语言,就有助于学生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2.观察引导,让学生有序可寻

三年级的学生写观察作文,也是一种很有效果的训练。一种事物,一处场景,都是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语言力的训练点。因此我对学生进行了以下作文指导:我从菜市场买来几条黄鱼,放在桶子里,让学生轮流观察它的外形:头、身体、鱼鳍、尾巴、颜色,让学生按顺序进行描述,学着用修辞手法把它写形象,并叫学生动手把它抓到讲台上,观察它的动作,如何挣扎,体会它的顽强,并感受一下它的身体很滑溜。我又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带进课堂,组织学生对水果的颜色变化、外形、果肉的颜色形状进行观察,同时也引导学生对水果的味道情况进行描述。另外我带领学生对校园的一角景观园进行观察和描述。学生在这种观察引导后,都会有话可说,也学会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话写清楚写具体。

3.范文,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和作文灵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就是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那时很多花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再如“动物小档案”教学,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它们之间的故事。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学生的头脑当中只要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作文。同时,我让学生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实践证明,小学阶段的作文起步,只要坚持激趣中多鼓励,观察中多引导,生活和阅读中多积累,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就能使学生在日后的作文道路上,任意驰骋、高奏欢歌。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语言作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