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思考

2020-09-14 11:46刘晓娟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考分析阅读教学

刘晓娟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师首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语文思维水平的提升而言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具体实践价值颇高。认清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中,尝试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不断丰富教学素材,给予学生阅读思考、大胆想象、学习实践的机会,我们的语文教育更具特色,教学工作才算成功。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做了总结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思考;分析

引言:传统观念干扰影响下,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要求学生按照指令完成阅读的任务,过分忽视了他们内在潜能的挖掘,不利于他们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善弊端问题,新形势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最好变换形式,从学生们跨学科思维的培养角度出发,主动创新课堂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小学生更加期待跨学科阅读,思维水平得以稳定提升。笔者通过多年实践的经验积累,关于小学生们跨学科思维的引导提出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1、教师树立大局观念,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大局观念”,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灵活运用授课方法,培养更多“会阅读”“爱学习”“有理想”的优秀学生,避免他们成为在文化信息库中盲目徘徊的“机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自我发展,拿出专业的态度,运用发现的眼光,带领学生们深入不同文章展开积极思考,尝试跳出“传统教学”的固化思想,努力促进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1]。通过发现有利于学生们跨学科思维素养培养的教学素材,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才能够走向新的成功。比如,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为小学生专门布置一项作业任务,要求他们从身边的事物观察发现春天的特点,或与家长沟通交流时了解他们对春天的看法,还可以几名同学组队走进大自然,观察不同植物和不同动物的反应,更加全面地接触春天。这项任务看似简单,却有利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从文本中跳出来, 在自然世界中、现实生活里寻找与课文内容高度一致的东西,阅读体验足够真实,视野范围更加开阔,初步形成跨界思维意识,给他们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2、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

小学生虽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但对于新鲜事物却充满了好奇心。考虑学生生活的“多变性”特征,锻炼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教师们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数学学科的“图形知识”可以帮助小学生解决一些事物的观察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动联系数学,使用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指导孩子感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在辩论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看法,或者提出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都很利于他们跨学科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2]。比如,在《画杨桃》一文的讲学中,及时更新传统教学模式中“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指导小学生熟悉有关杨桃的知识,凭借生活经验小组讨论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角度看待问题”的道理,使他们产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中“观察图形”的简单问题,直接展示一些模型,让不同座位的学生说一说他的观察发现。语文阅读教学从“抽象”变得“具体”,小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带着想法进入生活,就能解决生活问题。

3、走出教材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局限于教材,不能设定唯一的教学目标,要牢牢地把握一切机会,针对性培养学生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教育实践意义更大,成功塑造出更多完整的人指日可待[3]。比如,明确“以思促读”的教学目标后,阅读教学点到为止,主动结合小学科学、小学数学、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们跳出语文,从而提高跨学科思维能力。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说明文时,使用鼓励性的教学语言,鼓励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同时告诉学生:大自然给了人类诸多启发,所以有了很多的科学发明。你能联想到其他事物吗?现在可以尽情表达。小学生搜集整理文字资料,探究活动热情高涨,在“畅所欲言”的时间内语言表达水平在提升,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的效果非常好。再如,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重大,也强调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索自然的重要性。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跨学科教学的思想,把抽象的语文课文变得清晰,把不熟悉的生活事物呈现出来。学习《剪枝的学问》的时候,重点阐述: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看似重要,其实本质上无关紧要,当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就要毫不迟疑、尽快放手,将有价值的东西留存下来,从而将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的道理。“懂得取舍”至关重要,小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小事“学以致用”,跨学科思维的正向引导下,学生们才有可能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尽快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目标。以“跨学科”为主题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便于打开小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扮演好“启发者”的角色,深入挖掘孩子们的内在潜能,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培养他们从抽象性思维过渡到逻辑性思维,主体创造过程中证明自己的实力,阅读学习乐趣无穷,小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令人万分期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多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水平、实际发展情况。可以配合多媒体技术、生活化指导、游戏化教学等方法的合理应用,不断丰富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揭开小学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宇,刘洪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8(31):84-84.

[2]刘玉红,李梦月,张翰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研究[J].科學咨询(教育科研),2019(02):255-256.

[3]程欣,邢建国.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05):100-101.

猜你喜欢
思考分析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分析:是谁要过节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回头潮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