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乐 乐中有诗

2020-09-14 11:46赖雪清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

赖雪清

摘要: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国诗词传统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诗词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给人类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够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古诗词对世间万物的描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入口。所以,在音乐课上用歌唱的形式发展、传承我们的诗词文化,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关键词:诗词吟唱;有效融合;演绎快乐

中华古诗词是一块瑰宝,字字珠玑,一字千金,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古诗词对世间万物的描写,是孩子通往世界探索之路的大门。当他读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会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当他唱过那些诗词,会知道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记住了“碧玉妆成一树高”,某一天,某一个时刻,遇到了某一个风景,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古诗词中对美的表达,在无形中提高孩子对万物的审美。所以,古诗词与音乐课堂的有效融合,也是我们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用歌唱的形式发展、传承我们的诗词文化,经典诗词经过演唱尤如涓涓细流,点点滴滴沁人心脾。如下是我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吟唱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融合的探讨。

1.以“情”感人,在乐中感受诗的意境

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的本能。众所周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人们能够通过音乐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英国音乐理论家海里斯曾言:“音乐可以在人心中引起一系列的感情,一些声音在我们心中激起悲哀,另一些声音激起快乐,第三类声音激起尚武的精神,第四种激起温情等”。在实践中我发现,将音乐的韵律同古诗的意境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深化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还可以从音乐中得到感悟,获得审美和愉悦,从而更真实地感受中国文化和中国经典诗词的骄傲。在曾举办过的一场诗词专场音乐会上,604班完美地演绎了唐代诗人白居易撰写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同学们以优美的旋律、动情的诗词,纯真的声音深深打动了到场的听众。记得在排练过程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们声情并茂地吟唱古诗词,深切的感受诗词中隐藏的情感。歌曲前奏,演唱的同学用动作表现出一幅古原上青草香占满了古道,阳光下翠绿草色连着远处荒城的画面。歌曲第一遍,舞蹈演员出场+全班表演唱。歌曲的间奏响起时,全班声情并茂地朗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让人不自觉地展开了想象,仿佛眼前就呈现出“我在这里又送友人远去,这萋萋芳草都是离别之情”的场景。歌曲第二遍是歌曲再现部分,演唱情绪要悲切些,如泣如诉表达“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二句。尾音结束时采用二声部演唱,第一声部是全班随着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诗词,第二声部是一个学生用“La”伴唱,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出“草的生命很旺盛,即便无情的火烧过一遍,但在春风的煽动下,小草依旧重获新生,长出了新的嫩芽”,在激发学生要学习小草顽强的精神的同时,更让他们深切的感受到诗人在萋萋草原上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特别情怀。

由此可见,当我们的学生走进古诗词的百花园会了然于心,感动于情。

2.以“创”为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这里是指旋律创作,能根据诗词创编旋律。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态和载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古诗词与音乐教学融合,以“创”为乐,引导改变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的模式,学生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一开始会让学生古诗词改编旋律,引导学生个人创作、小组创作、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及时弹唱他们的创作成果。随着学生一次次反复体验创作,慢慢地变成独自为古诗词谱上旋律,后来学生非常认真细心地作曲,原创出不少优秀的旋律作品。

学生们在古诗词的旋律创作中也在发生变化。刚开始是探索,然后模仿,最后独立创作,每一次成长与蜕变都让能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理解,更进一步的喜欢和传承古诗词。通过学生们随意挥洒的创作,唤起他们对古诗词的交流与感悟,同时实现自我肯定,强化其创作热情,有效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学生的变化也可以列举多种,比如:兴趣不能持续、对活动精力不够集中等,在创作诗词旋律中都能持续地精神饱满地活动;曾经讲话声音轻若蚊虫的学生,在作品展示中也能以自信地姿态,嘹亮的声音演唱出来;曾经对一首古诗背无数遍仍记不住的学生,在创作中大大增强了记忆力,能同时背出多首古诗。之后,我们学校会组织以古诗词为主题的原创音乐会,这样,把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逐渐培养起来。

3.以“唱”实践,精神力量受到美的熏陶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审美能力,我会在音乐课堂更加注重传唱,经常让学生多去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古诗词,让他们体验在诗词的经典之美,感叹文化之根,体验诗词产生的探究的喜悦,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就是我们研究诗词与音乐教学融合的初衷。

自课题研究以来,我坚持让学生们在每节音乐课的前五分钟至少要唱一首古诗词,开展接触各种各样的经典词曲,带给同学们无限的思考,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实践证明,学生们对每节音乐课的吟唱都能够深情地投入到其中,使诗词与音乐完美结合,让诗词教学变得具体形象。

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历程中,古诗词已与音乐交相辉映,而在当今音乐鉴赏教学中更是有大量古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但如何将二者更好地融合运用在课堂中,我想我们的“每节音乐课前的五分钟演唱、为诗词谱上旋律、古诗词专场音乐会”的实践无疑是成功的,学生们从了解古诗词与音乐的创作关系、体验吟唱诗词音乐的韵律以及感受诗词音乐的意境等多方面展开实践,通过实践,它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古诗词,更好地达到了构建多元化音乐课堂的目的。说它是平凡的,它的确是平凡的。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平凡、自然、真实,才真真正正让诗词与音乐巧妙合一,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诗情画意,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让课堂充满幸福:高中古诗文美育策略研究/陈默著.—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4

2.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日)佐腾学著;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2019.9重印)

3.三元论音乐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魏宇,吴文漪著.北京:线装书局,2019.4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
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微课与课堂的有效融合
音乐及情感在钢琴演奏中的有效融合
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研究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数字化影视制作中的技术和艺术的有效融合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融合
浅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