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0-09-14 11:46宋兆刚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宋兆刚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明确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完善应对策略,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并为小学生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对强化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有着极大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拓展自身视野,丰富自身知识面,而且对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越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为小学生未来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分析

1.1教学思想陈旧,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还是有些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主要就是以应试教学法为主,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却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这样将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學中,教师也应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以此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稳定发展。

1.2教学形式单一化,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多以教师范读、内容讲解以及课后训练等流程为主。而针对这样的“一言堂”教学形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1]。如果一直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那么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对阅读知识学习的兴趣,严重还会产生厌烦、厌学等情绪,而正是因为这样,将难以确保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1.3阅读教材有待改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属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工具。而阅读材料的选择是会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是以语文教材的要求来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并为考虑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以及个性发展。针对这样的整齐划一、未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选择的阅读材料,不但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只有为学生选择合理的阅读教材,才能为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保障。

1..4阅读氛围有待改善

在人们发展中,环境是与其心理、行为习惯有着极大的关联的,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下会产生积极的态度与意识。针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一些教师却忽略了环境对于学生带来的影响,未能给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使得学生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这对强化学生阅读水平有着一定影响,而且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科学对策

2.1制定完善教学目标,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在小学校园中得到全面落实,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观念被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增强教学水平。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与时俱进的原则,对自身知识体系和教学吸收进行及时的更新,将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在将“以生为本”、“差别教育”等观念落实到各项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性,进而为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另外,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下,以完善的阅读教学目标为基础,将以往注重“高分”的教学目标转变为注重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思维等为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强化自身阅读水平,进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2.2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过程

在制定完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后,也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淘汰那些陈旧、单一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摆脱传统模式带来的束缚,要积极的开拓创新,并在阅读教学中积极的运用新的方法,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整体教学有效性,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保障。使学生在多样的阅读教学课堂中,产生对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设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化教学体系下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本课知识,进而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再如,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分角色阅读,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并在趣味化的教学形式下强化自身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有极大的意义,更是满足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过程,

2.3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强化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只有让学生在环境引领下,进入到阅读状态当中,才能使得学生畅游在阅读的海洋里,真正有效的强化学生阅读水平。因此教师应通过强化自身阅读能力,以自身的示范作用来吸引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教师抑扬顿挫的阅读技巧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以此强化学生阅读能力[2]。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校园、教室中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进而才能更好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2.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阅读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强化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也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的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在课中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在课后以独立完成作业的形式强化自身能力。而且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技巧,明确自身学习情况,并在课堂上结合自身情况来倾听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保障。

结束语: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针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科学有效的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思维,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也能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较有效性而奠定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昌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措施的探究[J].学周刊,2020(14):69-70.

[2]蒋文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07):42-43.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