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2020-09-14 11:46文有琼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说明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文有琼

摘要:众所周知,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重在解释、说明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的文章。此类文章语言晦涩,结构单一,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是不具有吸引力的。多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为我们呈现了诸多的说明文,需要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此类文本的特点,探寻多样的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文本,提升阅读水平。在本文中,本人将以说明文阅读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对比阅读、展现特点、学练结合这四方面入手,就如何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活动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重在解释、说明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的文章。与小说、记叙文等相比,说明文没有形象的人物,没有动人的故事,语言晦涩,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此类文本是难以理解的。而且,受到文本自身特点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说明文阅读兴趣不高。如果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忽视说明文的特点和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机械地解读文本语言,将大大加重学生们的理解负担,影响阅读教学质量。因此,本人在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立足此类文本的特点,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们读写结合,使学生们既能读有所获,又能发展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本人在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应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当学生们对所要阅读的文本有浓厚兴趣的时候,他们会发挥自主性,积极地走进文本,对文本展开探究。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因为教师机械教学方式的影响,对说明文不感兴趣,机械地应对学习任务,这是导致说明文阅读质量不高的一大因素。因此,本人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课程标准要求,尝试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将抽象复杂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事物或场景,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们通过体验情境,对其中展现的事物或对象产生探究兴趣,打好阅读基础。

以《琥珀》为例,在组织这篇文本阅读教学之前,本人首先分析了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后的练习题模块中的“推测”该要求,获取了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之初,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直观地展现了一个美丽的琥珀图片。因为大部分学生从没见过琥珀,在视觉的作用下,会觉得这个东西很美,并自主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在学生们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之后,本人顺势提出了如此问题:我们刚才看到的图片是琥珀,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学生们会自主地推测,同时对琥珀的形成过程产生探究兴趣,为有效地阅读文本做好了准备。

2.对比阅读,了解文体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所接触到的文本大都是小说、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尽管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说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学生们接触到的说明文数量是有限的。统编版教材将相同文体的文本放到一个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们通过单元整体阅读,建立对某一文体的正确认知,把握文体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既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说明文知之甚少,那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妨立足学生们已有的阅读经验,为他们呈现一些其他文体的文本,驱动学生们迁移知识,对比文本,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从而为有效阅读的实现做好准备。基于此,本人在实施说明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类比相似的文本,了解说明文文体。

以《太阳》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本人为学生们呈现了《海上日出》这篇文章。首先,要求学生们自读两篇文本,从整体上建立对文本的感性认知,初步感知说明文和写景抒情散文的特征。接着,本人为学生们指出细读文本的方向,要求学生们分析这两篇文本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结构有什么特点,在书写的时候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等。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学生们会自主地探寻文本特征,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为更好地理解说明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回归文本,发现特点

在对比阅读中,学生们可以从整体上建立对说明文特征的认知。这些特征是共性的,每一篇文本在书写的时候是具有个性的。简单地说,作者在书写说明文的时候,除了会将说明文的共同特点展现出来之外,还会巧用心思地展现一些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关涉文本内容,影响学生们的阅读理解情况。因此,在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对比阅读文本,整体掌握说明文的特征,还要回归文本,以教材中所展现的说明文为依据,详细地分析文本特点,从而使学生们在感悟中,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为自主阅读说明文的实现做好准备。

以《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例,这是一篇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筛选信息,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对此加以概括,准确地表述信息。而且,在书写文本的时候,作者逻辑清晰地我们展现了纳米技术。为了使学生们把握文本的逻辑特点,顺利地筛选出关键信息,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本人组织了制作读书卡的活动,引导学生们按照“什么是納米”“什么是纳米技术”“什么是纳米机器人”“纳米神奇在哪些”“纳米技术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些方面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建构信息,从而在制作读书卡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文本的特点,又能理解文本内容,轻松地完成阅读任务。

4.读写结合,运用所学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在每一个单元几乎都设计了阅读模块和写作模块,旨在引导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信息,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帮助学生们学用结合,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同时统编版语文教材也明确指出,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把握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指导学生们读写结合,锻炼读写能力。因此,在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采取适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们把握说明文的问题特征,指导学生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要精心地设计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们运用所学。

基于此,在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本人会采取批注式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或者勾画展现事物特征的语句,同时边读边思考,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记录在旁,实现读写结合,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们还可以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知识,掌握说明文的特征。立足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情况,在阅读了文本之后,本人会根据文本中所介绍的事物,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驱动学生们自主地搜集与事物相关的信息,并运用所学,对事物做进一步的说明,进而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锻炼写作能力。

总之,在组织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统编版教材的编写特点,把握此类文本的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们对比阅读,发现说明文文体特征,同时引导学生们回归文本,详细分析,建构说明文文本特点,进而读写结合,对所学进行灵活的运用,如此使学生们实现对说明文的理解,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促进说明文阅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兰秋梅.聚焦说明文体 精准阅读教法——以小学说明文《恐龙》《海底世界》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8):57-58.

[2]秦君妍.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刘艳丽.教得到位,教得出味,教得智慧——低年段科普说明文阅读教学策略例谈[J].教育视界,2017(22):28-29.

猜你喜欢
说明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说明文阅读专练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