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主体意识,强化作文教学

2020-09-14 14:58宋桂梅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主体情感语言

宋桂梅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但我说:一千个作者会创作一千个不同的汉姆雷特。作文教学不能只教写作的技法,更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注重激发学生的主體意识。这是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工作总结的成功经验。

1.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客观实际,任何作文要求和作法,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我们上作文课经常会发现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就叹气,满脸的无奈。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树立起牢固的主体意识。首先要认真细致地分析主体的客观现状,摸清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其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不对的,但老师也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导,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评判。这样尊重主体实际的做法,既促进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委婉发提出,引导他们用其它的语言表现形式展现自己的思想。我们还可以用推荐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和那些成熟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发现自我的不足。作文评价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做到“三重三轻”:重过程轻结论,重肯定轻否定,重发展轻静态。不用确定的答案来束缚学生,不因偏激片面而全盘否定学生。注重学生的真实情感和真实表达,注重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提高。

2.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蓄足”底气丰富自己

教学中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现象,几乎每次作文课,我们都会强调学生观察生活,学生也从道理上知道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但仍对很多的生活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熟视无睹。追根求源,这与学生认知水平有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没有对生活独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重点并不是讲授作文的写法,而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提高认识水平。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走进作品,在阅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阅读可以熏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我的学生都会准备一个阅读摘录本,定期检查落实。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对一篇篇文章的感悟和思考,会使学生有很多收益,共鸣多了,认识就会不断地提高,认识提高了,对自己所经历的诸多生活现象就会有许多感悟。学生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最好选取与课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主题和目标。阅读材料可以源于课外书籍、报刊、网络。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能力以及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并能使他们在语言表达、写作方法、思想展示等方面获得启发。从一定程度上说,阅读和积累就如作文的源头之水,广读文,强积累,学生的作文就会如百川汇海。

3.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的训练包括同题材多角度立意、同一题目(材料)多种体裁、同一主题多种写法等。而作文最能增强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度拓展阅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以主题、人物、表现手法为主题拓展;以作者为核心,由一篇课文走进作家其它作品的阅读;同一题材中外作品、古今作品的比较阅读等。把众多同一结构或写法或思想相似或作者相同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形成一个大语境。在阅读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作品中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进行批注,或抒情议论式的赏析,或仿写、扩写等,以期激活多姿多彩的思想和掌握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这样,就可以在阅读中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们还可以开展思维拓展训练,如对某一事物的解读,数学只从数量上去思维,而作文即可从它的形状、属性、生长环境,从它的作用去思维。还可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从谦让、团结、坚韧、知恩知情等方面去思维。更可用寓言、童话、小说等去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思维。倡导个性化的发散性的文学作品解读和训练必然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的创造思维,必然让学生的作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语言的魅力的“舞台 ”

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有了作文的“活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还必须具备运用语言展现多彩的生活,发表自我主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讲过“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种种方法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提升语言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交流、朗诵、辩论会、讲演会、研讨会以及做读书笔记、写日记、写周记、写信、写作文等。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训练过程。在语言训练中感觉到不足,然后通过阅读去积累语言,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作文教学一定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来创造,他们的作文才如有源之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的提高作文的水平和能力。

猜你喜欢
主体情感语言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情感
台上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我有我语言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