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读与写诗意化的新探究

2020-09-14 14:58姜琳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课程的改革一直如火如荼,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应试思想的束缚,将立足点放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上。语文教学四大环节中读与写,一直是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我们应该巧妙拨动学生心中敏感的那根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使他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因此,语文应该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在读写方面,应更注重诗情画意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以一颗纯洁的诗心、一片无邪的诗情,把这种诗意不仅弥漫到教学的课堂上,还要把它播撒进学生的心灵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有情感、有画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与写;诗意栖居

诗意的栖居,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释,一度成为了流行词汇。诗意地栖居亦即诗意地生活,人们之所以会向往,是因为诗意的栖居,使人们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通过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改变和转化生活中的琐碎、刻板和枯燥。

语文新课程标准说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除了学知识,更要培素养。这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应试思想的束缚,将立足点放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上。语文教学四大环节中读与写,一直是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读不懂、没话说,让语文的学习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面对新课标改革,语文课程教学应该变成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课堂中读与写的教学,也应该用诗意化的方式,打开学生思维与眼界,注重学生诗情画意的培养,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有了情感,更能让作家与读者产生精神的共鸣,有了画意,学生在写作时描写更丰富、立意更深刻。那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情画意呢?

探索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意语文的价值观引领

语文新课程的改革,给语文教育提出了“大语文”的环境,在综合了史政等文科学科基础上,让语文的教学范围更加广泛。诗意的语文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诗意价值观的引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美好正能量的传播是核心精神。但与政治、历史学科所讲授的不同,语文的读与写是在文字的基础上进行生发,由字到句成段成篇,最后上升到对整篇文章的内涵把握。用诗意的方式引领文章的主题思想,就需要将个人、集体和社会层面做好完美融合,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无论是读与写,美好的事物总是不缺席。语文教师应该以一颗纯洁的诗心、一片无邪的诗情,把这种诗意不仅弥漫到教学的课堂上,还要把它播撒进学生的心灵中。

探索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

课堂永远是教师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诗意语文想是要把语文讲得美,课堂上得美。教材递给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不能把她们生硬地摔在孩子们的面前,我们必须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一朵一朵欲放的花苞,让她们诗意地盛开在孩子们的心里。

中国是诗歌王国,从古至今的古诗词不胜枚举,任何一个主题的语文教学,都可以在古诗文中找到依靠。我们不妨用美妙的古诗词,打开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我们便可引用唐代诗人杜荀鹤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营造小桥流水的意境美。明陈维藩《壶口秋风》诗“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都可以成为学习《壶口瀑布》一课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提前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用音乐营造氛围,用导语带入意境,用自然感染心灵。我会让学生聆听一曲“春江花月夜”,我会带学生欣赏夕阳下的《秋思》,我会教学生扑向大自然的怀抱感受生活。下雨的时候,我带着他们倚在栏杆前听雨打芭蕉;飘雪的时节,我和他们一起踏雪寻梅;阳光灿烂的春日,我们在校园里寻遍朱自清的《春》;大雪飘零的早晨,我们在操场上领悟着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

这浓郁的诗意气氛会帮我们打开了学生感情的闸门,点燃了他们灵感的火花,开拓了他们思维的灵犀,也带领学生走进了诗意的读写殿堂。

探索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意理念的成果与反思

诗意的语文课堂就要充分激活本来凝固化的语言,充分施展人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腸荡气的人化情境,从中体悟到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本领。

但语文教学除了诗情画意的美,也要更加注重语言教学的规范性和审美性,让学生也耳濡目染于其中,说标准普通话,写规范楷体字。我认为,诗意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在语文素材上广博,语文教学中求实,教学成果后感悟,教学形势之逐美。从而达到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形成语文独特的魅力。

如果说语文是一方广袤的原野,那么诗意的阅读就是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如果说语文是一湾荡漾的春水,那么诗意的写作则是水莲上一抹别样的红晕……在课堂中时时回响起琅琅的读书声便是生命诗意的呼唤;作文纸上一行行鲜活的文字便是对自由灵魂的向往。诗意化的语文就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著,部元宝译.人,诗意的栖居[J].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2]倪文锦,欧阳芬,余立新.语文教育学概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胡礼仁.语文教育、语文素养与人的生命质量[J].语文教学通讯,2016.

[4]陈君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2012.

个人简介:姜琳(1988-),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任职于济南育秀中学  中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