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

2020-09-14 20:14王瑞花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效中职语文

王瑞花

【摘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们一直追求的,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就怎样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效;中职;语文;学生;教师

一、学生方面:

1、做好课前准备,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

课前准备工作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如果学生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等上课铃响之后,才去找课本、拿练习册,再加上个别同学动作慢,这样没有三五分钟是完不成的,那么我们的实际上课时间只有35分钟左右。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2、课前预习,为课堂练习提供更多时间

学生人数越多,就越应该学会课前预习。因为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在课堂中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压缩以讲为主的时间,用以增加学生课内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拥有充分的课堂独立思考时间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师方面:

1.精心设计导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新课伊始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因此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便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

在讲到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了西方一则关于幸福的故事:一个忧伤的国王去寻找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结果找到的却是一位衣衫褴褛、坐在墙根一边晒太阳一边捉虱子一边哼着小曲的乞丐。那么为什么其他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呢?由这一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提醒幸福》的兴趣。

2.选择恰当切入点

(1)从题目切入

人们把题目比作文章的“眼睛”,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也是人们了解文章的一个窗户。题目中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构思,它对文章的全局也能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因此从题目入手,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往往能较快把握其中的情感脉络及主旨。

《荷塘月色》这一题目似乎平常,其实,正是它为我们探究作品的思路提供切入点。在整体感知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先从“荷塘月色图”开始,前后勾联,探寻思路,既能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揣摩作者语言运用的高超技巧,鉴赏优美的意境,又能迅速地探寻作者的情感历程,从意境赏析到全文剖析,顺理成章。

(2)从文眼切入

文眼是文本解读的关键和核心。抓住文眼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中既能省却许多繁冗分析,又能简洁高效,举重若轻。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中,教师抓住文眼“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以“托尔斯泰墓的宏伟与感人体现在哪里”发问,全文框架立显。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墓描写的句子,由此展开课文的分析,纲举目张,文章各段落就清晰起来了。

(3)从背景切入

如果不了解李白被排挤出长安的背景,不知道李白虽狂放不羁,但仍有根深蒂固的儒家入仕思想,就不能很好地体味《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愤懑与不甘。而正是由于知道了苏轼因“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黄州的经历,我们才能更好地感悟《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赤壁賦》中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情怀;也正是由于我们明确了毛泽东因军阀的追捕,避到湖南长沙,才能够从《沁园春·长沙》那壮美动人的湘江秋景图中感受到毛泽东豪放乐观的革命情怀……

3.使用精彩的教学语言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学生的注意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学生的思维能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那么课堂的效率可想而知。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方面下功夫。

首先,教师要思路清晰,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的语言还要富有亲和力、感染力,能让学生听课如沐春风,感觉上课就是在品读优美的散文诗,在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提高学生感知的效率和情感体验的水平。

4.把握提问艺术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方法。教师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问题不仅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还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二、问题的数量、难易程度要适中,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三、问题要有一定的技巧,要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四、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

5.水到渠成,圆满结课

(1)借助音乐,余韵无穷。一堂课结束,如果能巧借音乐煞尾,便能收到“余音悠长,绕梁三日”之奇效。比如讲完《合欢树》这课,教师可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2)妙设结语,画龙点睛。一堂课的结束语应给人无限的情思和悠长的回味。比如讲完《项链》之后,我这样总结:“项链不仅是一件首饰,更是一条人生的枷锁,锁住了玛蒂尔德的青春,锁住了她的幸福与快乐。人生又有几个十年经得起这样消磨呢?就像《金锁记》里的曹七巧,毁掉了自己、儿子、女儿的幸福……”如此,便使学生沉浸在对于“虚荣”的思考之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要做好课前准备,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好基础;教师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和借鉴别人的经验,让自己成为智慧的老师,努力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这样,不仅提高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达到了师生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静波.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6):20-21.

[2]陈文钧. 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J]. 新课程, 2015.

猜你喜欢
高效中职语文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