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0-09-14 00:33王炜文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

王炜文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在进入高等院校和社会前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在高中阶段给予高中学生良好的教育能够帮助其以后更好的学习和生活。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因此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课程已经在普通高中普遍开设,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是我国中等教育的主体,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或进入社会前的重要过渡阶段,在高中阶段给学生打好教育基础,能够让学生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其以后更好的学习及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普通高中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信息技术就是其中一门重要课程。在科学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迅速的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当代人都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信息技术被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普通高中普遍开设[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完成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于人才的要求,对此必须进行改革,因此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實现与社会的交流、接触到社会发展中的主流技术,让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更好的掌握通信、控制等技术,更好的进行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信息、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达、交流等,从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不仅能够与社会接轨、了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还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当代社会中优秀的人才和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2]。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改革必然伴随着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转变,需要教师也紧随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进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的转变,但部分教师由于教学观念转变不及时、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新课程改革,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差。

2.2  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善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设施设备才能更好的开展课程,但部分高中学校由于投入资金不足、领导不重视等问题,使教学设施设备缺失、不完善,因此给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增加了一定难度。

2.3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改革需要根据当地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革,如教学资源及条件差的偏远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积累少、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而教学资源及条件好的城市地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积累较多、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高,因此不能用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但部分领导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农村地区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难度较大,而对于城市地区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又过于简单[3]。

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在普通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能够使高中学生掌握较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其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学校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

3.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及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对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需求,而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在其中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教会学生使用Word、Excel等简单的软件操作,还可以教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等信息技术课程或者让学生独立设计Flash作品等,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证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那么教师只能对学生空讲知识,学生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因此学校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和投入资金,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另外,学校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不断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教学能力[4]。

结语:综上所述,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进行具体研究,能够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指导有利的发展方向,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善,以不断优化课程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使信息技术课程取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刁羽,王欣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电脑迷,2018(03)

[2]张梦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通讯世界,2016(07)

[3]李强.探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

[4]万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究[J].电子制作,2014(10)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