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9-15 16:26徐亚成潘晨依潘舒婷刘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定性分析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徐亚成 潘晨依 潘舒婷 刘艳

[提要] 特色城镇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出的主要城市发展战略,是克服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浙江省率先提出这一概念后,特色小城镇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然而,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出现小镇设计理念模糊、施行方案同质化等现象,导致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本文结合特色城镇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分析大理地区特色城镇发展现状,从特色城镇的广度和深度入手,对大理地区特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借鉴国内现有特色镇发展经验,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指标体系;定性分析;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2019年大理大学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理州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KYSX2019079);通讯作者:焦晓松

中图分类号:F29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8日

一、引言

自2016年特色小镇建设推广以来,各地的特色小镇建设遍地开花。截至2017年12月,国务院公布403个选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城镇,目前进展顺利。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小镇。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许多问题突显,例如特色小镇概念模糊、特色城镇的房地产化、盲目复制、工作的形式化,诸如此类一系列问题。有鉴于此,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释放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纠偏信号。本文力图以国家各地出台的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文献为依据,试图建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性评价。

二、特色小镇发展背景及总体概况

(一)发展背景。特色小城镇是在规模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型经济模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自2014年特色小镇的概念被提及起,就引起了国家和各地方对特色小镇的建设高度关注。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运行,也使得全国各地得以从中“取经”,因此,全国也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为了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国家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前正在发展的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延伸。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旨在解决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后城乡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等系统性问题。

(二)国内特色小镇现状及其问题。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特色小镇名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建村[2016]221号)》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建村[2017]178号)》,目前全国已有403个特色小城镇,中国东部地区的特色城市数量最多(117个),其中浙江省的特色城市数量最多(23个),云南省为13个。(图1)

特色城镇并不同于政府的公益项目,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工业平台,一方面作为精确定位,运行科学,機制合理的小城镇,满足了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要求;另一方面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但是,我国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并未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概念与核心,建设模式同一性非常之高,还有一部分小镇,出现投资乱象,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就胡乱开发,导致商业模式不伦不类,更遑论创新建设吸引游客的亮点。同时,政府的失责,如相关的组织结构尚未建立、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规章制度界定模糊不清等,都将影响到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大理州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理州的特色城镇项目正在高速建设,重点在于大力改造基础设施工程、升级改造污水管网、电力通信、维修古建筑、改造传统民居等。大理州作为国家级特色城镇建设的“前锋”,在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完善监管的战略方案实施中,暴露出一系列小镇建设问题,鉴于其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特色小镇分别为喜洲古镇和沙溪古镇,本文主要选取沙溪古镇作为研究案例。

(一)沙溪古镇。沙溪古镇是以茶马古道为建设主题的休闲小镇,它以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以创意文化为特色产业,辅以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建立千年历史茶马古城。建川县沙溪古城规划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核心区1.2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30.12亿元,到2019年8月,累计实现投资10.95亿元。根据《沙溪镇旅游提升环境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沙溪古镇在建设中出现宣传标识与古镇风貌不协调、民企纠纷多发、环境卫生差、服务设施和管理不精细等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发展模式过于单一,没有精准定位。大理州盲目进行旅游开发,往往造成过度商业化,而过度的商业化势必会造成产业的趋同,特色模糊,另外也会使得原住居民逃离历史文化名镇,这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2、基础设施落后。在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方面,没有建立起配套齐全,合规合标的设施体系,从而也无法为特色小镇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商业社区服务,以及相应的特色旅游体验。

3、不能有效与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相结合。从云南全省的平均种植规模来看,大理州的种植规模,并不具优势。大多数农产品种植停留在分散化小农经济形式,并不具有规模经济效应。高成本、弱管理、低效益的农产品经济一方面是传统农业弊端,另一方面更是大理州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所在,差距造就潜力。大理州特色小镇体系建设是多方面、多维度建设,促进新型城乡结合是特色小镇的历史任务,面对传统农业于新型农业“青黄不接”的局面,大理州物流基建系统仍旧“在路上”。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大理州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以旅游经济对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第二产业不发达,缺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发展水平不高,从而也限制了城镇化率的进程。从总体产业结构来看,产业链条低,产业间功能联系不紧密,缺乏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从而可以看出,大理州的特色小镇建设并没有有效结合与促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国家脱贫攻坚政策。

4、发展动力不足,资金不足制约大理州快速发展,且过度依赖政府现象严重。目前,西南地区特色小镇发展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国家预算拨款、地方补贴和企业投资。国家资源主要用于维护西南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保护区,更新和改善基础设施、美化和改善生活环境更依赖于国家补贴和企业投资。由于历史原因,西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低(包括大理),资源有限,良好的营商环境尚未形成,企业投资更加稀缺,在外部资金来源短缺的情况下,城镇大多早已习惯了“等、数、求”。因此,资本仍然是发展的“障碍”,制约着中国西南特色小镇的发展。

四、大理州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指标构建

从特色小镇内涵、发展理念及特征出发,分别从产业维度、生活维度、生态维度、功能维度、制度维度、形态纬度、政策维度、科技维度等八个维度形成多层次规划交融、多方位专业规划来综合分析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指标构建。

(一)广度

1、从产业规模上,大理等小城镇的产业特征首先体现在产业定位和发展特征上。小城镇是独特的工业形式,提升产业融合度,促进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功能的不断融合,选取产业时,应注重提高产业之间的粘和度。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延伸产业链,将产业链延伸至各种相关行业,同时在特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突出特色产业带动,加强潜力型特色产业的挖掘,从而打造具有唯一性的产业生态。

2、从功能维度上,特色城镇的功能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聚集与协调。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一体化,要注意功能叠加,功能结构合理。经济、社会、生态、生活等之间的功能不断协调,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特色城镇产业的明确定位,创新思想发展旅游和文化,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充分发挥协同功能。

3、从生活维度上,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产业聚集度,依托且提高公共资源合理共享指数。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成就相比,大理州的大多数小城镇都保持着农村生产和生活的特征,表现出地域特色,白族的各種民俗风情和各地传承的各种优良文化,保留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大理州的特色,注入创新的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保留并宣扬这种独特文化涵韵,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

4、从生态维度上,特色小镇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发展,创造出宜人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生活、生产、生态融为一体。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城镇必须把生态作为第一要务。在特色城镇发展的每个阶段,绿地率、环境空气达标率、开放空间等指标定要达标。

5、从科学技术角度上,特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要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相连。特色城镇建设应以“特色”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任务,以“优良传统文化传承”为基础。定位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要充分将“互联网+”与特色小镇相结合起来,实现多维一体化,三生相融合,并将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多元化产业链。

6、从制度层面上,继续促进大理市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特色小镇要做好就要规划先行,系统性规划和科学指导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围绕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的制度,鼓励相关产业,资金等不断进入小城镇,建立环境治理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确保特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特色城镇。(表1)

7、从形态维度上,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颜值”这一定力。其核心吸引力就是景观风貌,只有颜值高、品质佳,才能增加游客量。整合大理州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宣传大理州的独特特色,协调城乡空间形态和环境质量的发展,要求高质量的空间环境进行投资。

8、从政策维度角度上,政府不应照搬特色城镇建设。特色城镇的主体是城镇,应当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和创新投资方式,吸引市场参与者投资特色城镇建设,利用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城镇。政府加快完善特色镇管理机制,可以适当地将权力下放给各地特色小镇,同时政府发挥其指导与监管作用。

(二)深度

1、产业特色是否具有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特色小镇的“特”决定其必须找准自己的核心资源,而不是盲目跟风。定位不仅是口号,而且必须站在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环境、当地产业现状、区位环境等角度,挖掘出小镇的唯一性,代表性IP。要成为城市名片市,必须抓住产业核心和特色产业资源,打造地方品牌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从而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2、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产业以内容为王,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考虑。横向重在结合生态、文化、政策、功能、扶贫等,科学地可持续发展。纵向旨在通过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尽可能地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大理州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大理州特色小镇建设要突出特色,包括产业特色、地域特色、生态特色、资源特色等。结合该地区的自然、气候、植被特点和民族特色,包括山、水、林、路、田的有机结合,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民风貌和大理州独特产业的典型特征。大理州有特色的民族必须保持原有聚落的历史格局和传统民俗,并不断适配当代的空间、社会和功能元素,才能保持自身文化的生命力。

(二)打造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立配套齐全、合规合标的设施体系,从而为大理州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镇域层面、镇区层面形成主、次分明,快、慢结合的路网系统,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配合“一部手机游云南”构建智慧旅游交通管理系统。

(三)以主导特色产业的整合为重点,使特色产业、观光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联系与融合,突破各自的领域。建立有价值和高效的产业集群、加强与产业联系的整合、节省交易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特色小镇建设要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有机结合,相互统一。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对于大理州旅游业发达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积极融合休闲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农业周边地区的自然观光环境,紧紧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的目标,保护农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耕地基础设施完善,加快休闲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和各类主题的特色小镇建设。以此促进大理州特色小镇周边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建设,同时提高城镇化率。

(五)着力抓住大理市本地化和深耕区域发展机遇,了解大理州当地生活和生产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规划、建设和经营特色城镇。同时,结合各省工业发展差异,有效依托小城镇的区位定位和在工业领域的独特优势,有效拓展城市的潜在布局,关注各个地区的发展机遇。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宏炜.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与评估方法研究[J].专题与论述,2018(5).

[2]吴一洲.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32(7).

[3]熊佳.以科学技术哲学的视角审视新型城镇化发展[J].文化学刊,2020(3).

[4]房雪梅,郑胜涛.大理州县域经济工业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13).

[5]王慧仙.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研究——以温州瓯海生命健康特色小镇为例[J].调查思考,2020(7).

猜你喜欢
定性分析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公司财务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