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即美

2020-09-15 16:23赵悦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业设计

赵悦

摘 要:为了挖掘“日本工业设计之父”柳宗理设计作品的特点,文章简要回顾了柳宗理的成长背景及其设计作品发展过程,并结合设计作品解读柳宗理的设计理念,探析他的作品是如何体现出东方传统美学思想与西方功能主义设计理念的交融。柳宗理的设计成长之路体现了日本现代工业设计的求索与崛起过程,这对我国目前及未来的设计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柳宗理;工业设计;传统与现代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日本受到了来自西方欧美国家近现代化工业的影响,新型原材料的出现、工业产品加工技术的高效和生产成本的低廉,促进了日本工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虽然这些新兴产品具有自身显著的机械化特点,但是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却迟迟没有到来,造成了大部分的产品不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装饰上都比较落后。而制作方式不仅不能与新型产品的机械化特点相契合,反而使得富有工业化特征的产品在设计表现上不尽如人意。柳宗悦通过对日用品的研究,发现这些工人在生产新兴产品的过程中严重忽略了传统之美。基于此,柳宗悦提出“民艺学说”并发起了“民艺运动”。民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复兴和发扬日本传统手工艺,引导日本社会将简洁、实用作为美学标准。此后,日本设计界开始主张摒弃对国外产品的无目的性模仿,大力提倡发展属于本民族的优秀工艺品。柳宗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他主张把传统美学特征与现代工业技术相融合,选用陶器、金属器械作为材料,设计出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交融的日常用品。

一、柳宗理简介

柳宗理是柳宗悦的长子,少年时期的柳宗理深受日本“新理想”派艺术的影响,这也为他日后的艺术兴趣与成就埋下了伏笔。另外,作为现代民艺家柳宗悦的儿子,他从小还受着来自日本民间传统工艺器物的熏陶,他的思维模式也深受父亲和“民艺”的影响,这些都为他之后设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内在的文化底蕴。青年时期的柳宗理也曾对欧美国家中的近现代艺术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他非常崇拜毕加索的作品,对于前卫的艺术充满好奇并热衷于相关作品的创作。1935年,刚满20岁的柳宗理前往东京艺术大学的美术学院西洋画科进修学习。1942年,与柯布西埃长期合作的夏洛特·佩利安前往日本参与设计方面的工作,柳宗理担任其助理。

二、柳宗理作品探析

在柳宗理半个多世纪的设计生涯中,有三个基本的设计理念。其一,将日本文化的审美特征融入现代设计中,产品设计只能满足使用方面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彰显日本的文化、美学与伦理。其二,强调时代精神,即“真正的设计要面对现实,以满足时代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其三,批判当代设计中的消极倾向,如物质条件主义和时尚趣味。在这些思想的共同作用下,柳宗理设计出来的产品始终是机械实用与传统美学相互融合的优良产品[1]。

(一)简洁之美

柳宗理认为,美不是被刻意制作出来的,而是浑然天成的。柳宗理坚持手工设计,从不使用工业模型这种大量制作的生产方式,因此经过他设计出来的工业产品既含蓄又美观。

柳宗理于1946年设计出了硬质陶瓷系列。硬陶作为新型且耐高温的原材料,其哑光与乳白集一身的颜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紧接着,柳宗理又在此原材的基础上设计出白色陶瓷系列的餐具产品。其中,白瓷酱油瓶头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雏鸟的形态,既满足人们对普通酱油瓶基本使用功能的需求,又将自身优雅的姿态完美呈现在大众面前。纯净的颜色和美观的造型体现了柳宗理对于细节的完美把控。白瓷系列作品充分体现了柳宗理的设计理念,即美是有用的,是从内到外的。

1954年,柳宗理设计了一把象脚椅,其采用了新开发的纤维强化塑料作为原材料且是世界上第一把一次成型的塑料椅,轻巧的设计便于携带和收纳。椅子外观是由微凸的椅面及三条凳脚组成,能极大承载人体重量,简洁的外观和舒适的体验感使得这把椅子成为经典之作。同年,由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问世。蝴蝶凳的设计灵感是柳宗理在无意之间徒手将温热的塑胶片弯折成不同形状构思出来的。在蝴蝶凳投入生产的过程中,柳宗理不断实验其使用缺点并加以改进,如此经过三年的反复推敲和努力终于设计成型。蝴蝶凳最大的特征就是遵循了蝴蝶轻巧的特点,其造型与线条的简单独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它的设计理念符合新时代下生活产品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是一件精巧玲珑的设计作品。蝴蝶凳的设计成型得到了设计界的广泛好评,并在米兰三年展中获得金奖。

(二)强调功能

初见柳宗理的设计作品,第一感觉往往是平淡朴素,但当真正使用后,就会发现这种简单的背后,每一处细节处理都是经过巧妙构思且恰当好处的。与早期的白瓷瓶和椅系列作品相比,柳宗理之后的作品更加注重功能和实用。以TR型三轮汽车为例,1956年,柳宗理设计了一款三轮小汽车,并由三井精机工业生产。与传统的四轮车相比,三轮车更便宜和实用,可以在狭窄、恶劣的路况下行驶。这款新型三轮汽车具有较为少见的胶囊设计,虽然空间小但对于操作系统考虑得也非常周到,给驾驶者带来舒适的驾乘体验[2]。在外形的曲面设计中,模仿流线型,使其富有现代感,避免了普通三轮车带来的廉价感,深受当时日本民众的喜爱。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2年札幌冬奥会中传递的火炬,也都出自柳宗理之手。柳宗理在造型方面做了一些设计改动,他将奥运火炬的护栏向下移由此增加火炬上下两部分的长度比,且火炬的外观设计粗细一致,从视觉上展现出火炬的纤细感。而札幌冬季奥运会火炬则相对圆润,并刻意增加了火炬口的面积,旨在火焰燃烧时与火炬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柳宗理也设计了一系列厨具用品,其中22cm铸铁深汤锅是经典产品,由南部铁器出品,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欣赏价值都极高。此锅全部采用铸铁材质,由纯天然矿石提炼,使得烹饪过程中不易粘且还原食物的原本味道。同时,把手被柳宗理设计成宽大型,搭配符合手弧度的锅盖和手柄,彻底将实用做到极致。

(三)回归传统

晚年的柳宗理对于资源极大浪费进行反思,他认为机械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便捷,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性成就,但由于片面地视自然為征服的对象,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一方面是工业化发展破坏了全球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人们消费主义的兴起,使物质资源较大程度浪费,与其说是为了人类生活,还不如说是商家将重点放在推销产品上。由此,柳宗理的设计重点逐渐从大型机械回归到传统工艺上。在1974年初,柳宗理相继设计出了不锈钢材质的系列餐具,包括各种刀叉约有32种之多,这些产品没有华丽的外表雕饰,切实表达了柳宗理独特的设计理念,即“没有装饰,就是最棒的装饰”。1976年柳宗理专门为日本酒设计了清酒玻璃杯。清酒是日本流行的葡萄酒,其酒杯设计也是日本玻璃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突出日本清酒的特点,柳宗理将玻璃杯边缘设计成厚厚的圆弧,使玻璃以更合适的方式触碰嘴唇,从而增加品酒的乐趣。从总体造型来讲,杯子的外观更加符合人手指的曲线,且给使用者一种安逸的感受。1977年柳宗理子承父业,被聘任为日本民间美术馆的第三任馆长。1980年6月在米兰现代艺术博物馆,柳宗理的第一个国际设计展览——“柳宗理:设计师·作品·1950-80”开幕。柳宗理于 1979年完成的两种和纸无骨吊灯作为照明灯具也在美术馆内悬挂起数盏。和纸吊灯分为单一形状和多重形状两种,它们都是用数层和纸重叠后浆洗成型,和纸吊灯没有灯骨,牢固且轻,光源柔和。同年,柳宗理设计了锥形玻璃花瓶,此款作品延续他以往的简洁设计风格,瓶身呈圆锥形,给人一种线条流畅之感。好的设计能接受时间的考验,柳宗理的设计作品现在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证明符合美观与实用的设计产品会成为经典。

柳宗理一生中设计过的作品有白瓷系列、餐具系列和椅系列等,他甚至还设计过地铁车站等大型工程项目。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高效运作,智能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柳宗理始终坚持“传统美学与手作的重要性”,无疑是为了找到传统民间艺术精神与工业产品之间的某种联系。或许正是基于他的这种极简美学风格,人们在使用和接触柳宗理设计的产品过程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实用性和舒适感。柳宗理一生中经过不断的设计探索,将看似不可塑的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与东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赵云川.融民艺精神于现代设计之中:论柳宗理的设计思想[J].装饰,2010(2):122-124.

[2]刘艳斌.柳宗理设计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业设计
传统材料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