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声拾趣

2020-09-17 13:28张恨水
文苑·经典美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白薯饽饽市井

读罢张恨水的这篇短文,脑海中会出现一幅幅市井小画,耳边能听到不分昼夜寒暑的小贩的吆唤声。在北平这样的环境里,有这样的吆唤声,便有了一种情调的美。吆唤声多短语,有节奏、有气势,鲜活如晤,让人情不自禁一遍遍地跟着在心里吆唤。如今的广告令人眼花缭乱,却唯独缺少一种人间烟火的市井暖意。这正是《市井拾趣》令人感动的原因之一。

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

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虽然这里面有部分是极简单的,如“羊头肉”“肥卤鸡”之类。可是他们能在声调上,助字句之不足。至于字句多的,那一份优美,就举不胜举,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例如夏天卖冰酪的,他在胡同的绿槐荫下,歇着红木漆的担子,手扶了扁担,吆唤着道:“冰激凌,雪花酪,桂花糖,搁得多,又甜又凉又解渴。”这就让人听着感到趣味了。又像秋冬卖大花生的,他喊着:“落花生,香来个脆啦,芝麻酱的味儿啦。”这就含有一种幽默感了。

也许是我们有点主观,我们在北平住久了的人,总觉得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很能和环境适合,情调非常之美。如现在是冬天,当早上的时候,黄黄的太阳穿过院树落叶的枯条,晒在人家的粉墙上,胡同的犄角儿上,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这里很少行人,两三个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于是有辆平头车子,推着一个木火桶,上面烤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个白薯,歇在胡同中间。小贩穿了件老羊毛背心儿,腰上来了条板带,两手插在背心里,喷着两条如云的白气,站在车把里叫道:“噢……热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当你早上在大门外一站,感到又冷又饿的时候,你就会因这种引诱,要买他几大枚白薯吃。

在北平住家稍久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卖硬面饽饽的人极为可怜,因为他总是在深夜里出来的。当那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时候,屋子外的寒气,像尖刀那般割人。这位小贩,却在胡同遥远的深处,发出那漫长的声音:“硬面……饽饽哟……”我们在暖温的屋子里,听了这声音,觉得既凄凉,又惨厉,像深夜钟声那样动人,你不能不对穷苦者给予一个充分的同情。

其实,市声的大部分都是给人一种喜悦的,不然,它也就不能吸引人了。例如炎夏日子,卖甜瓜的,他这样一串的吆唤着:“哦!吃啦甜來一个脆,又香又凉冰激凌的味儿。吃啦,嫩藕似的苹果青脆甜瓜啦!”

在碧槐高处一蝉吟的当儿,这吆唤是够刺激人的。因此,市声刺激,北平人是有着趣味的存在,小孩子就喜欢学,甚至借此凑出许多趣话。例如卖馄饨的,他吆喝着第一句是“馄饨开锅”,声音洪亮,极像大花脸喝倒板。于是他们就用纯土音编了一篇戏词来唱:“馄饨开锅……自己称面自己和,自己剁馅自己包,虾米香菜又白饶。吆唤了半天,一个子儿没卖着,没留神丢了我两把勺。”

因此,也可以想到北平人对于小贩吆唤声的趣味之浓了。

猜你喜欢
白薯饽饽市井
花饽饽“笑”了,年味浓了
清宫饽饽桌
《清明上河图》:市井千秋一幅画
市井繁华桃花坞
市井人语
市井人语
抓饭还是饽饽——饆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