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老街上的“吃”情

2020-09-17 13:38李丹崖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歙砚绩溪胡氏

李丹崖

下了一场小雨,空气里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我和朋友走在绩溪老街的石板路上,打开微信,映入眼帘的是河南某顾姓教师的文艺范儿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出走,是每个人心中不羁的灵魂。恰逢春日,我来到古徽州的代表区域绩溪,虽没有顾姓教师的义无反顾,但也不乏洒脱。出去看看,说得功利点,无非是让美景入我眼,让美食入我胃。这两样,在绩溪老街上,都与我撞了个满怀。

各色小店散发着美食的香,如钩子一样,抓住我的味蕾。找了一家雅致的小店,老板麻利地递过来菜谱,“太平湖鱼头”“笋干烧肉”“腌鲜鳜鱼”“胡氏一品锅”“葛粉圆子”“茶笋炖排骨”“徽州毛豆腐”“红烧石鸡”……这些菜谱上的菜名看得我馋虫四动。

还是点上一份“胡氏一品锅”吧,据说,这道菜颇有名人缘,胡适爱它,离家多年,仍不忘它的好;梁实秋爱它,大快朵颐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热腾腾地端上了桌,里面还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一份“胡氏一品锅”,总让我想起徽州人家码豆腐的情景,一层又一层,只不过这道菜里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料。

菜很快就上来了,整道菜的味道之好,自不必说,吃得我和朋友大汗淋漓。擦拭汗珠的时候,望见小店的内间是个院子,一树不知名的花儿开得正艳,有鸟在枝上饮雨露,看见我在望它,扑棱一下飞走了,摇落一阵花雨。

在古徽州吃东西就是好,不光可以享受美味,还可以观美景。吃过“胡氏一品锅”,叫上一份豆花,吃得香气满口,且在老街深处走。

古徽州的黄昏走得极快,仿佛没有过渡,一下子就到了夜晚。红彤彤的招牌灯,店里卖着各色徽墨、宣纸,那些老店皆有着皂色的门窗,老态十足的宣纸上,记录着时光的印记。在一家歙砚馆里,老板看我是外地人,就与我攀谈起来,我买了他一块古砚,上面雕着一树梅花,两只喜鹊,特别有喜气。包装好,谈及老街深处最有名的小吃,老板给我推荐一种名叫“盘缠馃”的吃食,恰是仲春时的时令吃食,这种东西,是古代徽商出门做生意“打中火”时候的主食,皮薄得很,像是擅长絮叨的女人的嘴,个头也不大,装在囊袋里,探囊即取,入口满嘴香,很讨徽州人的喜欢。

这一天,古色古香的街道没有亏我的眼睛,令人垂涎的美食没有辜负我的肚子。我有晚上写作的习惯,午夜常饿,我打包了一袋“盘缠馃”,回到宾馆记录一天的见闻,不知过了多久,码字结束。夜深了,古徽州的街面也重返安谧,我冲了个热水澡,出淋浴室的玻璃门时,那袋子“盘缠馃”还在隐隐地散发着甜香。

(选自《大公报》)

【赏析】

古色古香的街道,令人垂涎的美食,赏心悦目的美景,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古徽州的无限魅力。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围绕“吃”字,描述了古徽州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绩溪美食及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運用了烘托与衬托的写作方法,以古徽州的美好景色,烘托出作者享受美食时的惬意和喜悦;以徽墨、宣纸、歙砚的古朴、典雅衬托绩溪小吃“盘缠馃”的历史悠久及鲜美可口。

猜你喜欢
歙砚绩溪胡氏
“胡氏三杰”对中国科技教育的贡献
郭永红运用胡氏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胡氏三姐弟”的黑与恶
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
以砚为生 与砚相伴—六砚斋主人凌红军自述
歙砚再考
关于“胡氏评诗”